她当19年挑山工,独自养大3个孩子,被央视表扬,竟成全村最坏?

阿智通鉴 2024-06-27 06:42:43

安徽在齐云山脚下,曾有这样一位母亲:在丈夫离世后独自一人养大了三个孩子,还供他们上了大学。

为了生计,她成为当地唯一的女挑夫,19年来挑着一百多斤重的东西翻山越岭。

她的故事感动了无数人,甚至登上了央视。

然而,在她的家乡,却没人愿意和她说话。邻里们私下里骂她是"扫把星",连她的大伯都说:"如果她是好人,那全中国的好人都死光了!"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一个人会有如此大的反差,到底谁说的才是对的?

文本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文章。

部分细节存在艺术加工请注意甄别

丈夫的去世导致家庭破裂

1963年,汪美红在安徽齐云镇出生。她从小在这里长大,对每一条山路、每一棵老树都了如指掌。

二十多岁时,经人介绍,她嫁给了邻村的小伙子。新婚燕尔,汪美红很快怀上了宝宝。

当她抱着刚出生的大胖小子时,幸福的泪水在眼眶里打转。

然而,现实却跟她开了个残酷的玩笑。随着孩子慢慢长大,他的皮肤越来越白,几乎透明,眼睛也无法正常睁开。

"先天性白化病",医生的诊断如同晴天霹雳。汪美红心如刀绞,婆家人更是对她冷眼相向,说她生了个"不祥之物"。

但母爱的力量是伟大的,汪美红没有放弃,而是更加细心地照顾这个特殊的孩子。

为了改变现状,汪美红再次怀孕。这一次,上天仿佛听到了她的祈祷,她生下了一对健康的龙凤胎。

看着三个孩子,汪美红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然而,生活的重担压得这个家庭喘不过气来。丈夫起早贪黑地工作,晚上还要去河里捕鱼贴补家用。

汪美红则在家照顾三个孩子,操持家务。虽然辛苦,但看着孩子们一天天长大,夫妻俩心里都是甜的。

可是好景不长。1994年的一个雨夜,汪美红像往常一样等待丈夫回家。窗外电闪雷鸣,她的心里莫名地不安。第二天,噩耗传来:丈夫在捕鱼时不幸落水身亡。

得知这个消息时,31岁的汪美红如遭雷击,瘫坐在地上。屋里,孩子们的哭声撕心裂肺,但她仿佛听不见。她的眼睛空洞无神,嘴唇微微颤抖,却一滴眼泪也流不出来。

突然,婆婆尖锐的骂声打破了这份死寂。"你这个克夫的扫把星!生了个残疾,还害死我儿子!"

那些刺耳的话语像利刃一样刺进汪美红的心里。她张了张嘴,却发不出声音,只能默默承受着这些不公平的指责。

从那天起,"克夫"的传言在村里如野火般蔓延。曾经熟悉的街坊邻居,现在见了她都绕道而行。

公公婆婆更是对她避之不及,仿佛她是什么不祥之物。汪美红感到前所未有的孤独和绝望。

31岁的汪美红顿时觉得天都要塌了。大儿子才4岁,双胞胎还不满2岁,她该如何独自抚养三个孩子?

更让她绝望的是,公婆在儿子死后,竟将她们母子赶出了家门。

为了养活子女 选择做挑山工

借钱办完丈夫的葬礼,汪美红带着几千元外债和三个嗷嗷待哺的孩子,开始了艰难的单亲生活。

她白天在田里干活,晚上做些手工贴补家用。

有那么一瞬间,她想过逃离这个伤心地。但每当看到大儿子那双无神的眼睛,和还在襁褓中的龙凤胎,她就知道自己不能放弃。

即使全世界都与她为敌,她也要为孩子们活下去。

生活的重担压得汪美红喘不过气来。家里断了经济来源,孩子生病时连药钱都拿不出来。

她不得不将自己的口粮拿去变卖,可即便如此,也入不敷出。在村里,没有人愿意借给她一分钱。

眼看着孩子们就要到了上学的年纪,汪美红知道自己必须找份工作。在齐云山脚下的广告牌上,她看到了"挑夫"的招聘信息。

虽然这份工作辛苦,但时间自由,能让她兼顾照顾孩子,于是她决定试一试。

然而,现实比她想象的还要残酷。当她第一次尝试挑起那超过自己体重的货物时,她才意识到为什么这么多年来,齐云山上从未有过女挑夫。

领头的人起初根本不愿意雇佣她,只是在她苦苦哀求下,勉强同意让她试试。

汪美红将沉重的扁担架在瘦弱的肩膀上,深吸一口气,颤颤巍巍地站了起来。她的腿在打颤,汗水顺着脸颊滑落,但她的眼神却是十分坚定。

她知道,为了孩子们,她必须坚持下去,哪怕再艰难,也要咬牙挺过去。

一开始,汪美红上山一趟需要七八个小时。但她不敢停下,因为每多走一步,就意味着孩子们能多吃一口饭。

半个月后,她的身体开始适应这份工作。别人一天送两趟,她硬是要送三趟。往返一次只需要三个多小时,她的效率甚至超过了许多男挑夫。

靠着这份工作,她慢慢还清了债,供孩子们上了学。

然而,生活依然艰辛。白天,汪美红在山上挑货;晚上回到家,还要照顾三个孩子。为了能安心工作,她不得不用绳子将孩子们绑在桌子边,以防他们乱跑。

每次回家,看到孩子们渴望的眼神,她都会心疼得掉下眼泪。

从1994年到2011年,整整17年,汪美红在齐云山上下往返了6000多趟。

她穿破了120双鞋,挑断了50条扁担。日积月累的负重,让她的肩膀被迫成为了歪扭的模样。

但她不在乎,因为她知道,每一步都在为孩子们创造更好的未来。

有时,汪美红也会感到疲惫和绝望。特别是在寒冷的冬天,山路结冰,每一步都充满危险。她用稻草缠在鞋子上防滑,一步一步小心翼翼地前行。

有几次,她差点摔倒,担子和人一起滚下山去。但每次她都咬牙爬起来,继续前行。因为她知道,家里还有三个孩子等着她回去。

登上央视 却遭受非议

多年来,汪美红默默无闻地在山间穿梭,为山上的居民运送生活物资。

直到有一天,一群游客好奇地看着这个与众不同的女挑夫。

汪美红虽然肩上担着重物,却依然微笑着回答游客的问题,她那温和的态度和坚强的意志深深打动了每一个遇见她的人。

2008年,汪美红获得了"黄山市十大杰出母亲"的称号。

站在领奖台上,她朴实的笑容让人忘记了她肩上的伤痕和岁月的沧桑。这个荣誉对她来说,不仅是一种认可,更是一种鼓励。

很快,汪美红的故事传开了。记者们蜂拥而至,央视甚至专门做了报道。

一时间,这个普通的山村女人成了人们口中的"挑山女英雄"。然而,名声带来的不只有赞誉,还有一些不解和非议。

在节目中,一位慈善基金会代表表示要捐出30万元,帮助像汪美红这样的贫困母亲。这本是一件好事,却意外地给汪美红带来了麻烦。

村里的人误以为这30万全都进了汪美红的腰包,顿时眼红不已。

有人找她借钱,被婉拒后就在背后辱骂她;有人说她是"扫把星",克死了丈夫;更有甚者,连她的大伯哥都在记者面前说:"如果她是好人,那全中国的好人都死光了!"

面对这些流言蜚语,汪美红选择了沉默。她知道,自己从来没有做错什么。

17年来,她靠着一根扁担,养大了三个孩子。汪美红的故事,如一面镜子,映照出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观念的顽固。

为什么村里的人都骂汪美红?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

首先,是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在许多人眼中,一个寡妇就该守着孩子过苦日子,汪美红的奋斗和成功,打破了他们的固有认知,也让他们感到不适。

其次,是嫉妒心理作祟。当汪美红的故事被媒体报道,获得社会称赞时,一些人心理失衡,将自己的不如意归咎于她的"好运"。

最后,是对慈善捐助的误解。30万元的捐助被误认为全部给了汪美红,引发了部分村民的眼红和不满。

只要不放弃,总会有希望

然而,生活的考验并未就此结束。2011年,齐云山景区开始修建隧道,汪美红面临失业的危机。

就在她为未来忧心忡忡的时候,好消息接踵而至。她的大儿子在上海一家盲人按摩店找到了工作,龙凤胎更是双双考入了大学。

看着录取通知书,汪美红喜极而泣。但随之而来的是沉重的学费压力。正当她一筹莫展之际,一位名叫王一挑的好心人伸出了援手。

这位徽州馄饨的非遗传承人,深知"挑"字背后的艰辛,主动提出资助两个孩子完成学业。

随后,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汪美红的生活也逐渐好转。她在景区附近开了一家"挑山女茶馆",有了稳定的收入。

但她并没有闲下来,有时候,她还会背着水壶上山,给登山的游客售卖饮料。

每当有人认出她,要求合影时,汪美红总是笑眯眯地答应,丝毫不显疲态。

虽然生活好转了,但汪美红并没有忘记过去的艰辛。

孩子们工作后常常寄钱回家,她却舍不得花,总是存起来,想着给孩子们留作应急之用。这份母爱,让人感动。

回首往事,汪美红感慨万千。当年,为了养活三个孩子,她不得不放弃改嫁的机会,独自扛起了一个家庭的重担。

她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干活,还要一边看孩子,甚至还要时不时遭受村里人的非议,那时的苦,只有她自己知道。

面对这些,汪美红选择了宽容和理解。她知道,自己的人生是靠双手打拼出来的,无需向任何人证明什么。

她常说:"日子是过给自己看的。"

汪美红的故事,不仅是一个母亲的奋斗史,更是一面照妖镜,映照出了人性的复杂。

她用实际行动证明,一个女人能靠自己的双手撑起一片天。她的坚强和勇气,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和敬佩。

参考资料

1.追寻挑山女人汪美红——解放日报,2014年3月18日发布

2.挑山19年把龙凤胎送进重点大学,她却被全村人骂“坏女人”?——澎湃新闻,2023年5月19日发布

3.17年用肩膀担起儿女成才路的汪美红——央广网,2016年12月22日发布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