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革裹尸”这句豪言壮语,出自东汉伏波将军马援之口。历史上不知有多少军人在它的激励之下舍生忘死、为国捐躯。马援是一位充满传奇色彩、令人敬佩的一代名将。在两汉交替之际,马援以他杰出的军事才能为这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马援的一生都有哪些事迹?他死后的境遇怎么样呢?
马援,字文渊,扶风茂陵人。由于家贫,马援12岁才开始读书。当时有个名叫朱勃的人与马援年龄差不多,但是人家小小年纪就能背诵《诗经》、《书经》,言谈举止温文尔雅,所以马援总觉得自惭形秽,非常自卑。
伏波将军马援
他的哥哥马况察觉后,就勉励他说:“朱勃只是比你早熟,总有一天你会远远超过他的。”马况果然慧眼识人,后来的事实证明了这一点:朱勃还不到20岁,便当上了县令。可是等到马援做了将军并封侯的时候,朱勃的官位仍然是一个小县令。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马援由于家庭贫困,不得不辞别哥哥外出独自闯荡天下。临行前,哥哥马况对马援说:“你是一个大器晚成的人,真正的能工巧匠不会轻易地把还没有完全雕琢好的玉石拿给别人看。你就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干你想干的事情吧,千万不要有什么牵挂。”
马援远离家乡,到北地种田放牧。他常常对宾客们说:“大丈夫在穷困的时候意志应当更加坚定,年老的时候应当更加雄壮。”后来,马援放牧发了财,拥有几千头牲畜,几万斛粮食。可是他又叹息道:“财富是用来赈济那些需要它的人,不然的话就成了守财奴了!”于是他毫不犹豫地全部的家产慷慨地分送给了亲友。
后来,王莽篡夺了汉朝的江山,西汉灭亡。随后,各地都爆发了农民起义,很多豪强趁机割据,西王将来能夺取天下。
当时有三股势力最为强大,他们分别是隗嚣、公孙述、刘秀。他们都极力想拉拢马援。马援当时在隗嚣手下做事,隗嚣对他言听计从;占据蜀中的公孙述是他的同学,待他殷勤无比,许诺封他为王。后来,马援见到了刘秀,虽然二人是初次见面,但是刘秀就像对待老朋友一样笑着迎接他,没有一点架子,这一点让马援非常感动。马援说:“乱世中,自称帝王的人不计其数。可是,只有您恢宏大度,有帝王的威严。”此时,马援就有了投靠刘秀的意向。
汉光武帝建武五年(公元29年),隗嚣割据一方,准备背叛东汉自立。马援深知隗嚣不是刘秀的对手,几次写信劝告,但是隗嚣根本不理会。马援于是上书刘秀,指出剿灭隗嚣的作战方案,正式投靠刘秀。同时,他还用米堆成山谷地势,展示大军进攻的路线,给刘秀一一讲解,十分清楚明白。刘秀非常高兴,胜券在握。果然,在刘秀的帮助下,刘秀平定了隗嚣的叛乱。
隗嚣
从此,马援开始平步青云,最后做到伏波将军,封新息侯,成为东汉的开国元勋。
在征讨边境少数民族时,马援也同样以卓著的战绩表现出了他杰出的军事才能。
马援在担任陇西太守时,先后多次击败羌族的侵犯,平定了陇西。打败羌人后,马援便安置流民、开挖渠沟,鼓励耕作,发展生产。
平定了陇西后,南方交趾又出现了叛乱,并且有独立的危险。光武帝又派马援去征讨。经过2年征战,马援斩杀数千叛军。之后,他又继续追击叛军的残余部队,斩杀5000多人,交趾地区全部平定。
一般的开国元勋在功成名就之后,就开始享受天伦之乐。马援却不愿意闲着,他征讨交趾班师回朝时,大家都去迎接他,劝他安享晚年。马援却认为国家还不稳定,匈奴、乌桓还在骚扰北疆,还想出征,他说:“男子汉应当战死沙场,马革裹尸还,怎么能够贪图安逸,老死在家里呢?”
当时,武陵蛮族人趁火打劫,进攻临沅(今湖南常德)。马援率军到达临乡,老将军虎威犹存,斩杀蛮兵2000多人。当大军到达下隽时,面前有两条路可以进入蛮界:一条路近但地势险要,另一条路平坦但路远。马援的副将耿舒主张走平坦的路,马援求胜心切,主张走近路。双方相持不下时,朝廷下令采取马援的建议。当时天气酷热,很多士兵患瘟疫而死。马援虽然被传染,但仍然迈着蹒跚的步伐查看敌情,士兵们都被他感动得流泪。马援因年老体衰,没能逃过这场灾难,一代名将就此陨落,享年64岁。
马援死后,他的副将耿舒将失败的责任全部推给马援,上书抨击马援,认为马援因军事失策导致这次战役失败。曾经与马援结怨的虎贲中郎将梁松也趁机诬陷马援。光武帝刘秀大怒,立刻收回马援的新息侯印信。马援的妻子、儿女感到非常害怕,不敢将他的灵柩运回老家安葬,只是匆匆地葬在城西。马援生前的老朋友,也没有一个敢来吊唁,葬礼显得非常冷清。直到汉章帝在位时,才给马援平反,恢复名誉。
光武帝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