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坐庄!欧盟对中国车企下死手,德大众汽车怒批:你害的是我!

大咖之体育鉴 2024-08-25 14:23:17

最近,欧盟的一纸计划在全球汽车市场掀起了惊涛骇浪,也把中欧贸易关系推向了风口浪尖。他们打算对中国产电动汽车征收高达10%-36.6%的关税,理由是这些车享受了“不公平补贴”。

这可不是小打小闹,一旦落地,所有在中国生产的汽车,无论品牌国籍,都要被“雁过拔毛”。这其中,自然包括了比亚迪、吉利等中国品牌,也包括了特斯拉、大众这些“外来的和尚”。

消息一出,全球哗然。德国,这个欧盟内部的汽车强国,更是直接炸了锅。车企、专家、行业协会纷纷下场,痛斥欧盟这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查阅资料不易,本文均是据权威报道与资料数据,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中加入5秒广告,观看即可免费阅读专栏内容,,感谢各位读者的支持,谢谢。

表面上看,欧盟这波操作是为了“保护”自家车企,防止中国电动汽车凭借“价格优势”冲击欧洲市场。但明眼人都能看出,这不过是打着“公平竞争”的旗号,行贸易保护主义之实。

毕竟,中国电动汽车之所以能快速崛起,靠的是实打实的技术创新和产业链优势,而不是什么“政府补贴”。欧盟拿着一份所谓“反补贴调查”的结果,就给中国企业扣上“不公平竞争”的帽子,未免太不讲道理。

更“双标”的是,在这场针对中国制造的“围剿”中,美国电动车巨头特斯拉却“毫发无损”。欧盟似乎对特斯拉开绿灯,给出的关税只有区区9%,远低于中国企业。

作为欧盟“亲儿子”,德国汽车工业一直是其经济支柱,而中国又是德国汽车最重要的海外市场之一。欧盟这波操作,不仅伤了中国,也让德国人自己吞下了苦果。

一方面,德国大众、宝马等车企在中国都有着庞大的生产基地,欧盟加税意味着这些车的成本将大幅上升,竞争力下降,直接影响到德国车企的利润和市场份额。

另一方面,德国自身在电动汽车转型方面明显落后,急需引进中国企业的技术和资金。但欧盟的加税政策,无疑给中德汽车合作蒙上了一层阴影。

说到底,还是“屁股决定脑袋”。欧盟表面上高举“公平竞争”的大旗,实际上还是为了维护自身利益。

长期以来,欧洲汽车工业依赖燃油车技术,在新能源转型方面反应迟缓。如今,中国电动汽车来势汹汹,这让欧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为了阻挡中国电动汽车“抢占”欧洲市场,欧盟祭出了贸易保护主义这把“老掉牙”的武器。他们希望通过加税,一方面提升中国电动汽车的价格,削弱其竞争力;另一方面,逼迫中国车企到欧洲投资建厂,从而获取先进技术和就业机会。

然而,欧盟的如意算盘,真的能打响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首先,全球产业链早已紧密相连,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下手,必然引发连锁反应,最终损害的还是全球经济的共同利益。

其次,中国已经不是“吴下阿蒙”,不会对这种赤裸裸的贸易霸凌行为坐视不理。中国机电商会已经明确表示,将根据欧盟的最终决定,评估赴欧投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反制措施。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点,中国电动汽车的崛起,是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而不是靠什么“不公平补贴”。欧盟与其绞尽脑汁打压对手,不如抓紧时间提升自身竞争力,否则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接下来的几个月,将是决定双方未来贸易关系走向的关键时期。是继续对抗,还是合作共赢,考验着中欧双方的智慧和勇气。

欧盟这记“七伤拳”,固然让中国感到愤怒,但我们并不会自乱阵脚。

一方面,中国始终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欢迎包括欧洲企业在内的所有外国企业来华投资兴业,共同分享中国发展机遇。

但另一方面,中国也绝不会任人宰割。对于任何损害中国企业正当权益的行为,我们将坚决维护自身利益,绝不妥协。

中国,从来不打无准备之仗。

早在欧盟发起“反补贴调查”之初,中国政府和企业就积极配合,提供了大量详实的资料,并多次与欧方进行沟通协商,希望以理服人,化解分歧。

然而,欧盟似乎对中国的诚意视而不见,一意孤行地推进加税计划。

既然如此,中国也只能“以牙还牙”。

中国商务部已经宣布,将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葡萄酒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并考虑对欧洲奶制品行业展开类似的“反补贴调查”。

这并非意气用事,而是维护自身权益的必要手段。

欧盟不能一边享受着中国市场的巨大红利,一边却挥舞着贸易保护主义大棒,打压中国企业。

更重要的是,中国手中握有许多欧盟“投鼠忌器”的筹码。

例如,稀土资源。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稀土生产国和出口国,而稀土又是许多高科技产业不可或缺的关键原材料。一旦中国限制稀土出口,将对欧洲的汽车、电子、航空航天等产业造成严重冲击。

当然,中国并不希望走到那一步。

因为贸易战没有赢家,最终只会两败俱伤。

但如果欧盟执意要“以斗争求安全”,中国也不得不奉陪到底。

正如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所说:“中国始终坚持维护自由贸易和多边贸易体制,但自由贸易不等于单边主义,维护多边主义也不能只是嘴上说说而已。”

中国,已经做好了一切准备。

我们敢于亮剑,捍卫自身正当权益;我们也期待握手,与欧盟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共同维护正常的国际贸易秩序。

这场中欧贸易摩擦,给双方都敲响了警钟。

全球化时代,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

中国和欧盟,作为全球两大重要经济体,更应该携手合作,共同应对挑战,而不是相互拆台,损害彼此利益。

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的崛起,是市场竞争的结果,也是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大势所趋。

欧盟与其试图阻挡历史潮流,不如顺势而为,加快自身产业转型升级,提升竞争力。

同时,中欧双方也应该加强沟通对话,增进相互了解和信任,妥善处理贸易摩擦,避免事态扩大化。

毕竟,合作共赢才是中欧关系的主旋律。

近年来,中欧在经贸、科技、文化、教育等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取得了丰硕成果。

中国是欧盟最大的贸易伙伴,欧盟是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

2022年,中欧贸易额首次突破8000亿美元,同比增长2.4%。

中欧之间还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例如应对气候变化、维护多边主义、促进全球经济复苏等。

这些都为中欧关系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当然,中欧之间也存在一些分歧和矛盾,这是客观存在的。

但只要双方坚持对话协商,以建设性的态度妥善处理分歧,就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推动中欧关系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正如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所说:“中欧关系发展势头良好,双方要坚持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合作共赢,妥善管控和处理分歧,推动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行稳致远。”

中欧之间,合作大于竞争,共识大于分歧。

相信只要双方相向而行,就一定能够客服当前的困难,开创中欧关系更加美好的未来。

参考资料

中国机电商会:欧盟若支持对华电动汽车征税将失去投资——2024-08-16·中国青年网

最高征税36.3%,欧盟披露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最终调查结果草案——2024-08-20·广州日报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坚决反对欧委会对华电动汽车加征高额关税——2024-08-21·央视新闻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