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郁血瘀是中医的一个病理概念。中医理论认为,肝主疏泄,具有调畅气机、调节情志、促进血液和津液运行等诸多功能。当各种因素导致肝的疏泄功能失常,气的运行就会郁滞,也就是 “肝郁”。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肝郁久了就会导致血液运行不畅,形成血瘀的状态,这就是 “肝郁血瘀”。
肝郁血瘀的表现有哪些?
1.情绪抑郁
肝郁血瘀的人常常情绪低落、闷闷不乐。这是因为肝脏的疏泄功能失常,导致情绪得不到正常的抒发。就像河道堵塞,水流不畅一样,人体的气机郁滞,情绪也会受到影响。例如,这类人可能会无故地唉声叹气,对周围的事物缺乏兴趣,即使是在原本应该感到快乐的场合,也很难真正地开心起来。
2.胁肋疼痛
胁肋部是肝经循行的部位,肝郁血瘀时,气血不畅会导致胁肋部出现疼痛。这种疼痛的性质多样,可能是胀痛,就像有一股气在胁肋部膨胀的感觉;也可能是刺痛,如同针扎一样。疼痛的程度轻重不一,有的患者可能只是偶尔感觉轻微的不适,而有的患者则会出现较为剧烈的疼痛,甚至在活动身体或者情绪波动时疼痛加剧。
3.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
这是因为体内有瘀血,血液运行不畅,在舌头上就会呈现出这种紫色或有瘀点、瘀斑的表现。就好像河流中有淤泥堆积,从外面看河水的颜色会变得浑浊、暗沉一样。
破淤汤
方组:甘草、茯苓、丹皮、桂枝、丹参、桃仁、干姜、首乌
方解:
【甘草】:味甘,气平,性缓。入足太阴脾,足阳明胃经。调济气血之灵丹。
【桂枝】:味甘、辛,气香,性温。入足厥阴肝、足太阳膀胱经。最调木气,入肝胆而散遏抑,甚去湿寒,更安惊悸。
【茯苓】:味甘,气平,入足阳明胃、足太阴脾、足少阴肾、足太阳膀胱经。利水燥土,泻饮消痰,功标百病,效著千方。
【桃仁】:味甘、苦、辛,入足厥阴肝经。通经而行瘀涩,破血而化癥瘕
【丹参】:味甘,气平,入足厥阴肝经。活血化瘀的名药,可祛瘀止痛,清心除烦。
【干姜】:味辛,性温。入足阳明胃、足太阴脾、足厥阴肝、手太阴肺经。消纳饮食,暖脾胃而温手足,避免腹痛、腹胀等。
【首乌】:味甘,性涩,气平,入足厥阴肝经。养血荣筋,息风润燥,给肝注入新鲜血液。
作用功效:破血行瘀、疏肝升阳,主治肝阳虚血瘀证。
中医讲究辩证,以上中药方剂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还请立刻前往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