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是时候换把尺子估值了

克哥投研 2024-08-11 17:12:42

今天是2024年8月4日,最近几天山东的天气热地着实让人难受,大清早就直逼30度的高温,身在海边城市,晚上睡觉甚至能被多次热醒,这在往年的印象里是没有的。但跟国内其他地方相比,我们好像又是幸运的,昨晚看中央台气象预报,我国中部地区最近几天的气温已经热地像是一个深红色燃烧的火炉,甚至连湖泊众多的杭州,中午也能达到40度以上高温。

我个人感受今年是史上最热的一年,同时我的个人预判是,放眼未来十年,今年的气候又是最好的。这不是危言耸听,三四年前,带孩子在市图书馆读完微软总裁比尔盖茨的新书《气候经济与人类未来》时,虽然吹着图书馆凉爽的空调,但我已一身冷汗:地球环境和气候的恶化速度,真的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未来已来,只不过这个未来,是一个考验人类生存极限的严峻的未来。

作为一名股票投资者,记得当时读完这本书时,也有种相见恨晚拍大腿的感觉,为啥?如果早一点读完,我肯定会买新能源储能概念的股票,比如阳光电源,但当时股价已接近百元,估值太高,只能放弃。

言归正传,开始今天的主题:股票估值。说到估值,大家肯定都不陌生,相信百分之八九十的股民都会脱口而出,股票估值有啥好聊的,太简单了,不就是市盈率PE、市净率PB吗,周期股要在高PE买入低PE卖出……

说实话,在两年以前,我也是这么认为的,我也是这么估值的;但是现在,我对股票该如何估值,有了新的认识和想法,跟以前的认识相比,最重要的区别在于:给股票估值时,要结合当前的经济大环境,有选择性地选取估值的“尺子”;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我们给股票估值的指标一定是不同的。

对一支股票来说,与估值直接相关的只有市盈率和市净率这两个指标,而且A股的公私募投资机构和各家券商分析师也更喜欢、或者更习惯于用市盈率PE给股票估值定价,比如我平时喜欢用的雪球APP,股票排序可以按总市值、按营收和净利涨幅、按ROE、按PE,但唯独没有按PB排序。

市盈率PE是什么?股价与每股盈利的比值,可以用来简单地计算按当前股价P买入后,多少年可以回本。按这种方式计算的回本年限,是有两个非常重要的默认前提的:

前提1是买入该股后,该股票每年每股盈利E都维持不变,至少不能下降,如果逐年增长自然更好,那意味着回本年限大大缩短了;第2个前提是,发行股票的这家上市公司,把每年赚来的净利润100%全部用来现金分红,也就是每年的每股盈利E都变成了每年的每股现金分红返还给投资者。

同时满足上述这两个前提条件以后,我们用PE市盈率计算回本年限就是靠谱的。这两个前提条件可行吗?是易,是难?相信每一名老股民都心知肚明,岂止是难,简直是难上加难。先说前提1,A股5400多家上市公司,包括贵州茅台,还没有哪家敢保证且能做到每年每股盈利EPS只增不降;前提2更不可行,上市公司每年盈利首先要按公司法要求拿出一定比例用于未来发展和生产规模扩大;即便没有资本投入机会,也会以每股未分配的形式记录在上市公司账上,而非流入股民的口袋里。

所以,按照PE市盈率估值,笔者认为是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PE市盈率,只是众多券商调研员吹出的一个个虚无缥缈的泡泡而已,是泡泡,总归要破的。既然PE估值不靠谱,那我们该如何给股票估值?二选一,没得选,PE市盈率不靠谱,只能寄希望于PB市净率。

在聊PB市净率之前,先说说当下的经济大环境,典型的资产负债表收缩特征,日本野村证券著名分析师兼美国政府金融顾问辜朝明在《大衰退》等书里有深刻的分析介绍。

为了便于大家理解,简单打个比方解释下资产负债表收缩的影响,比如国内某二线城市,一对年轻小两口,前几年经济形势好的时候,自筹40万,贷款80万,总价120万买了一套商品房,但疫情之后,房地产市场下行,这套商品房目前市场价格仅值100万,房屋总价缩水了20万,但这20万缩的是小两口自筹的40万自有资金,也就是他们前两年的净资产,而欠银行的80万负债,还是一分没减,该还多少就还多少,顶多贷款利息伴随利率下调,可以少还点贷款利息。

个人购买自有住房如此,各行各业的企业主贷款投资扩大生产规模也是如此,这一轮资产负债表收缩,本质上收缩的是我们个人和众多企业主手里的净资产,净资产大幅缩水的同时,但身上背的外债一点没减,所以大家都不敢消费了,一个劲的想法存钱还贷,避免债务越滚越大。资产负债表收缩的经济大环境,会影响所有行业的发展。按照日本的发展规律,经历过资产负债表收缩的家庭和企业,少则三五年,多则八年十年才能还完所有债务,把自己的净资产恢复起来。

目前我们面临的情况也是如此,老百姓手里并不是没有钱,但大家都一个劲地喜欢存银行里,哪怕银行的定期存款利率跌到了1字头。说白了,当下是一个大家更加重视、珍惜资产的时代;人民币就是资产,能产生年化1%净收益的净资产。

再说回PB市净率估值,股价P与每股净资产B的比值,其与市盈率PE的差别就在于,PB估值锚定的是每股股票蕴含的每股净资产,这个净资产一般是物理存在的实体,比如上市公司账上的货币及现金等价物、土地、厂房、社保、专利、品牌等等,都是有市场公允价值的,因此一家上市公司的净资产,即便折价,也是有底线的,比如0.83倍PB的中远海控港股,现价买入,相当于花八毛三买一块钱的东西,打折买入后每年每股还大概率能收到1元左右的现金分红。

所以用PB估值的低估,是有底线的,有下限的;只要你买的这只股票每年能够稳定地产生正向收益,且每年给股民带来现金分红回报,这种前提下1PB以下大可以越跌越买,等哪日市场上的聪明钱发现它真正的价值,估值回归到1.5PB甚至2PB,那就是50%甚至翻倍的收益,其实并不遥远。

上图是本人主账户持有的B股股票,加上港股的中国海洋石油H、中国移动H、中远海控H、华晨中国,它们的共同特点都是PB低估值,绝大部分都在1倍PB以下,所以即便上面很多票今年大涨20%~40%,我依然心态很稳,近乎于满仓持有,我在等美联储降息后的资本狂潮来填平港股、B股的价值洼地,也许1.5PB或者2PB以上,我会考虑减持部分仓位。

反之,看看A股沪深两市5400多支股票,除了银行和ST股,绝大部分股票PB估值都在一两倍以上,多则四五倍,夸张的甚至八九倍,在我看来,风险太高,实在下不去手。如果用PE给股票估值,那纯粹是盲目吹泡泡玩击鼓传花的游戏。关于该用市盈率PE还是市净率PB给股票估值,笔者在2023年9月17日曾专门发文分享过,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A股“风向”要变!

最后说两句,股票要投资赚钱,战略远比战术更重要。什么是战略?就是结合当下经济大环境确定的投资方向,去年下半年笔者主力资金转移到B股和港股,以及当下的锚定低PB估值股票方向,都是战略。什么是战术?那些具体的选股策略,比如笔者在A股讲堂分享的十多期选股策略。

$中国石油股份(00857)$ $伊泰B股(SH900948)$ $江铃B(SZ200550)$

作者:K哥投研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