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年台湾98岁老兵苦寻大陆长子,79岁儿子跨海寻亲却拒绝百万遗产

霸苍笙客栈 2024-08-13 08:20:37

1949年,国民党撤退台湾,无数家庭被迫分离。

王道璜,这位曾在抗日战场上浴血奋战的老兵,不得不做出一个艰难的选择:带着妻子随大军撤退,却将年幼的一双儿女留在了大陆。

谁能想到,这一别竟是近70年!

2018年,79岁的王桐华终于踏上了台湾的土地,与阔别已久的父母相见。

然而,让所有人意想不到的是,面对父母提出的补偿要求,这位种了一辈子地的湖南老农民却坚决拒绝继承遗产。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王桐华做出这样的决定?这对分离多年的父子之间,又经历了怎样的情感纠葛?

王道璜出生于1921年,那是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军阀割据,列强入侵,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之中。

王道璜的童年,是在饥饿和恐惧中度过的,他常常看到街头巷尾躺着饿殍,听着远处传来的炮火声,那种无助和恐惧深深地烙印在了他幼小的心灵里。

1935年,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14岁的王道璜被国民党抓了壮丁。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少年王道璜心里其实有些庆幸,"至少在军队里能吃饱饭。"他这样安慰自己。

就这样,王道璜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

从一个懵懂的少年,到一个坚毅的战士,他亲身经历了中国近代史上最动荡的时期。

八年抗战,王道璜浴血奋战,他亲眼目睹了战争的残酷,也见证了中华民族的不屈不挠,在战火中,他逐渐成长,从一个普通士兵升为了军官。

战争结束后,王道璜回到了家乡,在家人的安排下,他与同村的刘咏兰结为夫妻。

新婚燕尔,他们很快就有了自己的小家庭。

王道璜常常幻想着未来的美好生活,也许他们会有个可爱的孩子,也许他可以开个小店,过上平静安稳的日子。

然而,和平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多久。

1946年,国共内战爆发,作为国民党军官的王道璜再次被卷入战争的漩涡,他不得不再次告别妻子,踏上战场。

1948年,刘咏兰已经怀有身孕,王道璜看着妻子日渐隆起的腹部,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和担忧。

他多么希望能陪在妻子身边,亲眼看着孩子出生,但战事吃紧,他不得不频繁奔波于各个战场。

谁也没想到,命运即将给这个家庭带来一个巨大的转折。

1949年,国民党节节败退,蒋介石下令撤退台湾,王道璜作为军官,自然在撤退名单之列。

面对这个突如其来的命令,王道璜陷入了两难。带走全家?还是只带妻子?

王母坚决反对孙子孙女离开。"战火纷飞,谁知道去了那边会怎样?留下来,至少能给家族留个根。"王母的话,让王道璜陷入了深深的纠结。

最终,王道璜决定带着怀孕的妻子去台湾,将9岁的儿子王桐华和7岁的女儿留给母亲照顾。

"等局势稳定了,我们就回来接你们。"临行前,王道璜对孩子们说。

谁能想到,这一别,竟是天各一方。

王桐华和妹妹留在了大陆,开始了没有父母的生活。

两个孩子互相依偎,在这个突然变得陌生的世界里艰难地摸索前行。

起初,有奶奶的照顾,生活还算安稳,奶奶虽然年迈,但仍尽力照顾着两个孩子,她会给他们讲故事,教他们做人的道理,努力填补父母离开的空缺。

但好景不长,奶奶很快就去世了。

奶奶去世后,两个孩子被送到叔叔家,寄人篱下的日子并不好过,王桐华不得不辍学,开始帮叔叔家干农活。

他的双手因为劳作变得粗糙,但他从不抱怨,因为他知道,只有这样才能换来一口饭吃。

妹妹也开始帮忙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兄妹俩互相照应,艰难地度日。

"爸爸妈妈,你们什么时候回来啊?"每个夜晚,王桐华都会默默地问自己这个问题。

他常常望着星空,幻想父母是不是也在某个地方看着同样的星星。

有时,他会偷偷掉眼泪,但很快就擦干,因为他不想让妹妹看到自己脆弱的一面。

然而,命运再次给了这对兄妹重重一击。

1965年,王桐华的妹妹因病去世,年仅23岁。

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妹妹的病情突然恶化,王桐华四处奔波求医,但终究无力回天。

临终前,妹妹还在念叨着要见父母,她虚弱地握着哥哥的手,眼神中充满了不舍和遗憾。"哥,我好想再见爸妈一面啊..."这成了她留给这个世界的最后一句话。

王桐华跪在妹妹的遗体前,泪如雨下,他想起了他们一起度过的艰难岁月,想起了妹妹对他的依赖和信任。

痛苦和自责充斥着他的内心,他觉得自己辜负了父母和奶奶的嘱托,没能照顾好妹妹。

"我一定要找到爸爸妈妈。"王桐华在妹妹的坟前发誓,但在那个年代,这个愿望是多么的遥不可及啊。

两岸隔绝,音信全无,他甚至不知道父母是否还健在,但他知道,这个承诺不仅是对自己,更是对妹妹的。

这成了支撑他继续生活下去的唯一动力。

从那以后,王桐华开始了漫长的寻亲之路,他四处打听,写信询问,但都石沉大海。

每一次的失望都让他更加坚定,他相信终有一天,家人会团聚,这个信念,成了他生命中最大的支撑。

而在台湾,王道璜和刘咏兰的生活也并不轻松。

初到台湾,人生地不熟,语言不通,一切都要从头开始。

刘咏兰很快生下了他们的第三个孩子,为了养家,王道璜不得不放下军装,开始了平民生活,他们又陆续生了三个孩子,家庭负担越来越重。

尽管生活艰难,但王道璜夫妇从未忘记留在大陆的儿女。

每当夜深人静,他们就会想起那两个可怜的孩子。"他们还好吗?有没有吃饱穿暖?"这些问题日日夜夜折磨着他们。

可是,两岸局势紧张,他们根本无法与大陆取得联系。

唯一能做的,就是在心里默默祈祷,希望孩子们平安健康。

时光飞逝,转眼间已是1979年。

这一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了《告台湾同胞书》,提出了"通邮通航通商"的倡议。

这个消息如同一道曙光,照进了王道璜夫妇的心里,他们终于看到了与大陆亲人团聚的希望。

1980年,他们终于收到了来自大陆的第一封信。

那是王桐华写的,字里行间充满了对父母的思念和牵挂。

看到儿子的来信,王道璜和刘咏兰喜极而泣,他们迫不及待地写了回信,诉说着这些年来的思念之情。

然而,他们也从信中得知了一个令人心碎的消息:他们的女儿早已去世,这个晴天霹雳让夫妻俩痛不欲生。

"我们亏欠他们太多了。"王道璜握着妻子的手,眼中满是悔恨的泪水。

1987年,台湾当局调整政策,允许台湾居民到大陆探亲,这个消息让王道璜夫妇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然而,作为退伍军人,王道璜的行动仍受到诸多限制,夫妻俩绞尽脑汁,最终想出了一个折中的办法:在香港见面。

1989年,在香港朋友的帮助下,这场期待已久的相聚终于成真。

当时,王道璜夫妇已经68岁,而王桐华也已49岁。

在香港机场,当王桐华看到父母的那一刻,眼泪瞬间夺眶而出,他紧紧地拥抱着父母,几十年的思念在这一刻全部爆发。

短短一周的相聚,王道璜夫妇恨不得把几十年的父母之爱全部倾注在儿子身上,他们带王桐华游览香港,给他买衣服,仿佛他还是个小孩子。

分别时,王道璜给了王桐华1000美元,希望他能改善生活,王桐华却说:"爸,妈,你们留着吧,我在家乡还过得去。"

这次相聚本该是开始,却不料成了结束,回到各自的生活后,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再次失去了联系。

王道璜夫妇年事已高,多次搬家,健康状况也每况愈下,而王桐华在大陆,也因为不懂现代通讯方式,无法与父母保持联系。

就这样,他们又一次陷入了漫长的等待之中。

每一天,他们都在思念着彼此,却又无能为力。

时光飞逝,转眼间又是将近30年过去了。

2018年,已经98岁高龄的王道璜和刘咏兰住进了台湾新北市的一家安养院,他们的身体状况每况愈下,只能靠流质食物维持生命。

然而,即便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仍然没有忘记远在大陆的长子,每当神志清醒时,他们就会念叨着王桐华的名字。

"老头子,我们要活到一百岁,等着见我们的大儿子王桐华。"刘咏兰经常这样对丈夫说。

王道璜和刘咏兰在台湾的四个子女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他们决定,一定要帮父母完成这个心愿。

于是,他们开始了寻找王桐华的行动,他们通过各种渠道发布寻人信息,希望能找到失联多年的大哥。

消息像涟漪一样在网络上扩散。很多热心网友加入了寻亲的行列。

终于,在众人的努力下,他们联系上了在河南生活的王桐华。

得知父亲还健在,而且一直在寻找自己,王桐华心中百感交集,他犹豫了很久,最终决定踏上寻亲之路。

2019年,78岁的王桐华终于来到了台湾,当他站在98岁的父亲面前时,时光仿佛倒流。

父子俩相对无言,泪水却不停地流下。

"爸,我来了。"王桐华轻声说, "好,好,儿子回来就好。"王道璜颤抖着伸出手,抚摸着儿子的脸。

这一刻,所有的隔阂似乎都消失了,他们紧紧相拥,仿佛要把这么多年的思念都倾注在这个拥抱中。

王道璜夫妇提出要给王桐华一笔遗产,作为对他这些年来所受苦难的补偿。

然而,让所有人意外的是,王桐华坚决拒绝了。

"爸,妈,你们的心意我领了。但是这钱我不能要。"王桐华说,"你们还在,这钱就该用在你们身上,让你们安享晚年。"

一周的时间转眼即逝。

临别时,王桐华紧紧地抱住父母,泪水再次夺眶而出。

"爸,妈,我们终于团聚了。你们放心,我会好好的。"

看着儿子离去的背影,刘咏兰喃喃地说:"老头子,我们的心愿终于了了。"

王道璜虽然说不出话,但眼中流露出了欣慰的神情。

就这样,经历了70年的离别,30年的再度失联,王家终于重圆了天伦之乐。

虽然相聚的时间短暂,但这份亲情,却是永恒的。

王道璜一家的故事,不仅是一个家庭的悲欢离合,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它让我们看到了战争带来的伤痛,也见证了亲情的力量。

参考来源:

环球网:《台湾98岁老夫妻愿望:寻找大陆长子》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