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男篮输球是必然的,失望的是基本功

文字拯救男篮 2024-07-05 16:33:32

中国男篮和澳大利亚第二场热身赛看得很痛苦,确切来说,很失望。

诚然,这批球员不是国内最强,大都年轻人,但我更在意的不是分差,因为输球几乎是必然的,我真正在意的是比赛的细节——基本功。我能接受的输球方式是身体素质不如对手,对抗之下动作变形后效率下降,但不能接受的是该传的球不传选择单打、挡拆时跟无头苍蝇一样乱跑、背打时被夹击找不到队友然后频频丢球以及无法确保空位定点投篮的基本成功率,这些被我列入“负面清单”的进攻,跟身体素质可没太多关系,如果总拿肤色来作借口,甚至是自我反思的最主要原因,那么,中国篮球努力100年也追不上世界篮球发展的脚步。

要说他们年轻,似乎犯错理所当然,但别忘了,至少他们是国内年轻人里的佼佼者,是未来几年后中国男篮的主力,三年后,卡塔尔世界杯可就要开打了,而这些“负面清单”都只涉及了篮球基本功,远非蝴蝶穿花的硬核持球单打或眼花缭乱的战术配合这些高阶个人技术和团队战术。

两场比赛,中国男篮打得最多的是两样东西——挡拆和背打。这是中国男篮万年不变的进攻套路,选择这两种方式也是无奈之举,或者说,唯一的选择。因为要实现更多的传切、突分、有球、无球配合,必须得有衔接内外的锋线的参与,而且,对这个锋线要求非常苛刻,即同时兼具了持球能力、空切能力、空间牵制和策应能力。世界篮球的潮流是加快节奏和大量3分,究其根本,底层逻辑都是为效率篮球服务,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在球员技术层面逼着中锋锋线化和后卫锋线化。

为什么杜锋当初喜欢“三后卫”,在广东宏远如此,在国家队亦然,初衷就是以后卫代替前锋,增加持球点,丰富战术打法,但到了国际赛场,现实很骨感,国字号后卫的视野、持球、三分和传球等等很多后卫必备的技能,甚至不如那些欧美锋线,所以,“三后卫”最终变成了“四不像”,既没了传统“三大两小”阵容的篮板和护框优势,又打不出“两大三小”或“一大四小”的空间、速度优势。国产后卫如此,国产锋线那就更不忍直视,很多想要的东西更没法实现,这便是“三大两小”阵容和“挡拆+背打”于中国男篮而言的必然之所在。

靠这两种方式,我们曾经有过属于自己的辉煌,那是因为的确有非常优秀的中锋,穆铁柱、巴特尔、王治郅、姚明和易建联等等,那么,唯二的指望,挡拆+背打就有基本的保证,再加上他们的护框和篮板,攻防两端就都有了,世界八强也就有了。

现在,周琦有背打,没策应,王哲林没背打,没策应,更没护框和篮板,更年轻的一代,背打、策应、篮板和护框都不如曾经,都说杨瀚森策应好,但至少目前为止,他的策应仅仅是偷吃,能稍微惩罚对手走神,助攻后卫反跑上篮,而中国男篮在国际赛场上真正需要的是源源不断的策应,达到这个效果,需要的是能在挡拆+背打这两种大比重进攻方式中找到策应契机,现在来看,杨瀚森还做不到。

而且,杨瀚森策应的前提得是他能在挡拆和背打中拿到球,那么,我们得有会传球的后卫,从这两场比赛来看,廖三宁、王岚嵚、崔晓龙在这方面远远不及格,这是看比赛时最让人着急的地方。

第二场比赛是有调整的,第一场中锋下顺的时机掌握不好,澳大利亚中锋延误后能第一时间追上杨余焦(杨瀚森、余嘉豪和焦泊乔),第二场,杨余焦下顺的次数多了,中路经常空无一人,但后卫根本发现不了这些机会,或者对自己传球不自信。其实机会是有的,绝对有的,而且非常之多,传球的难度也并不高,比起澳大利亚挡拆时传球的机会要好很多,但当澳大利亚两名防守人横在面前时,瑟瑟发抖的男篮后卫的视野早就被蒙蔽了,然后最终执行了“就近原则”——传给弱侧没有任何空位机会的另一名后卫——是无效传球,也是甩锅,无效传球也好,甩锅也罢,最怕的是对方稍微延误的强度大了点,后卫连球都控不了,接着被对手打反击,这点,至少程帅澎应该没法矢口否认。

防守方中锋延误,最容易导致进攻方中锋在中路形成牵制,只要在中路拿到球,几乎相当于皮球已经一半掉进了篮网,但澳大利亚主教练布莱恩·戈尔赌的就是我们的后卫传不了球,甚至,赌我们的后卫过不了半场,所以除了阵地面对中国男篮的挡拆采取延误外,两场比赛更是全场都在紧逼。最终,中国男篮的进攻变成了沾筐就算成功,进球就别奢望了。

两场比赛,唯一的好消息只剩下廖三宁的单打了,姑且不说,中国男篮需要更多的传球,单说单打,高诗岩和程帅澎是时候该放下老资格的面子,看看这个年轻人是怎么合理地选择进攻方式的。

0 阅读: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