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失郭嘉,吴失周瑜,蜀失法正,哪一个更可惜呢?

喝下历史的鸡汤 2024-09-16 15:46:36

郭嘉、周瑜、法正,皆是能以一己之力改变天下格局的人物。

他们都为本集团的强大,立下了不可替代的功勋。

遗憾的是,这三个人,都是英年早逝,早早离去了。

那么,谁的早早退场,影响是最大的呢?

郭嘉:曹操的节奏大师

曹操集团,人才济济。

除了郭嘉外,荀彧、荀攸、程昱、贾诩,都是有神鬼莫测之能的奇才。

其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殊长处。

论战略规划,荀彧属第一。曹操几次关键的战略定策,荀彧都是主要谋划人。

论战场出奇,荀攸、贾诩最强。尤其是荀攸,曹操几次关键的战场用奇,荀攸都是关键人物。

郭嘉的不可替代之处,在于节奏感。

郭嘉的几次关键谋划,皆在节奏感方面!

曹公征吕布时,久攻不下,众人既认为一时难克,又担心张绣、刘表从后作乱,建议退兵。

郭嘉指出:吕布穷途末路,继续攻打,必然能生擒,至于张绣、刘表,不久前刚为我所败,必然不会来进攻我们!

曹操采纳其策,坚定继续攻吕布的决心,终于解决掉了吕布这个心腹大患。

袁绍与曹操开战时,刘备据徐州反曹。

前有袁绍,后有刘备。如果不管刘备,刘备必然袭其后方,如果去攻刘备,又担心袁绍猛攻。众人不知所措。

此时,郭嘉再次把握住了节奏:袁绍见事迟,节奏太慢了;刘备刚刚兴起,人心未附;现在急攻刘备,必能在袁绍发难前解决掉刘备!

曹操采纳其策,击破刘备后安心回来打袁绍···

随即,又传出孙策企图趁机袭许昌的消息,众人又不知所措。

郭嘉则指出:孙策很猛。但是,这家伙在江东杀的都是得人效死力的英雄豪杰,而孙策自己仗着自己武艺高强,不重视安保工作,所以他必然被刺杀,不必担心他!

果然,孙策不久就被刺杀了···

袁绍死后,曹操进攻袁谭、袁尚。袁家兄弟齐心协力,曹军一时不能取胜。

郭嘉再次提出了“调整节奏”的办法:我们如果攻得急了,袁家兄弟必然合力对付我们;但是如果我们先缓一缓,他们就必然自相残杀!

曹操再次采纳郭嘉之策,暂时退兵。果然,袁家兄弟相残,曹公攻河北的局势有了大利好!

曹操要远征袁尚和乌桓三郡时,许多人担心大军出去太远了,万一刘表从后袭来就完蛋了。

郭嘉指出:刘表要攻我,必然借重刘备;但刘表又不敢借重刘备,所以,放心吧!

曹操采纳其策,果断远征!

此后,在征乌桓时,郭嘉再次调整节奏,提出加快节奏,留下辎重,让骑兵轻装突袭!

曹操采纳其策,一举全胜!

可以说,曹操手下人才众多,但关键的节奏把握,都是郭嘉主打的!

遗憾的是,辅曹操平定北方后,郭嘉也旋即就去世了。

郭嘉之死的影响

郭嘉死,对曹操集团的影响是巨大的。

1、曹操集团失去了节奏感把握。

曹操起自四战之地,四面皆有威胁。

因此,曹操要想发展,需要三个必要条件:1、自身强大的实力;2、清晰的战略规划;3、良好的节奏感。

自身要有实力自不必说。至少你对任何一个方向的敌人要有战而胜之的能力,否则,其他什么都是白扯。

战略规划上,要决定兼并战争的先后顺序,最好自然是“并敌一向”,先全力往一个方向发展,解除该方向的后顾之忧后,再进取其他方向。

可是,你的竞争对手都不是傻子,都不可能眼睁睁看着你按照自己的设想进行扩张,必然要千方百计来破坏你的进度。

因此,节奏感,也就是最紧要的了。

战国初期的魏国,做到了前两点:进行变法,强大了自己;战略规划上其实原本也是以攻秦为主要方向···

可是,魏国在节奏上出现了问题。在威压三晋、应对齐国争霸与应对秦国扩张的多种任务下节奏混乱,结果连战连败,最终丢掉了好开局!

曹操能在四战之地崛起,在纷繁复杂的局势中平定北方,正是郭嘉给了曹操这样的节奏感!

郭嘉死,曹操集团虽然依然人才济济,但是···节奏感丢掉了!

(1)、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后,曹操大哭:郭嘉如果还在,我不至于如此!

这个反思是很到位的。

赤壁之战前,周瑜、诸葛亮皆指出了曹操的问题。

其中,周瑜指出了4点。除了“名为汉相,实为汉贼”这种政治口号和马腾、韩遂在北这样的宏大格局外,在具体的战役层面,主要是两点:1、当时是隆冬,曹军战马无草、供应困难;2、水军全依赖荆州军,但荆州初定,人心未附···

诸葛亮的看法则除了曹操“汉贼”外,就是曹操一路猛进,“强弩之末”···

显然,军事层面,曹操兵败赤壁的主要原因,仍然是节奏上太急,时机不对!

(2)、处理孙刘联盟。

在处理孙刘联盟的问题上,曹操同样败在了节奏上。

原本,孙刘都有心要取益州,但相互牵制,谁也不敢动。

曹操一攻濡须,刘备得信,立刻找茬与刘璋翻脸,开始取益州。

刘备得益州后,孙刘因南三郡问题剑拔弩张,几乎就要打起来了。

此时,曹操攻汉中,刘备立马与孙权讲和,孙刘分裂又推迟了···

直到刘备攻汉中、襄樊,孙权与刘备才翻脸。

不过,此时,三足鼎立的局面已经形成了,曹公已经失去了平定天下的机会了!

显然,刘备能够在夹缝中成长起来,与郭嘉死后曹操集团失去了节奏感是分不开的!

郭嘉不死,曹公未必不能把握住机会,平定天下!

2、曹操失去了留给后代的贤臣。

曹操曾叹息:我身边的人,大多年纪和我差不多,只有郭嘉年纪最小。我本有心将身后事托付给他。

如此,郭嘉不死,必是曹魏后来的主要重臣。

如此,司马公恐怕就没有什么机会了!

如此,曹魏的江山会不会久一点,那就难说了!

以此来看,郭嘉早逝,不仅对曹公一统天下带来了重大影响,对曹魏江山的存续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周瑜:逐鹿天下的雄心、才具,与机遇

周瑜对江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没有周郎赤壁破曹,哪有东吴坐断东南几十年?

不过,只说指挥打仗,江东并不缺乏人物。

后来的吕蒙、陆逊、陆抗,打仗都不错,都有保江东之能。

然而,周郎不可替代之处,在于他的雄心和实现雄心的才具,以及历史机遇。

1、唯一有逐鹿天下雄心的东吴统帅。

江东人物中,周瑜是少有的有志于夺取天下的统帅。

东吴人物,提出过的战略大约有5个。

第一个是张纮。

在孙策创业之前,张纮就提出孙策可以取荆、扬二州,为“齐桓晋文”;

第二个是鲁肃。

见孙权时,他就提出要“全据长江”,然后等待北方有变。

第三个是周瑜。

这个一会再说。

第四个是吕蒙。

他提出夺取荆州后,让大将分别镇守白帝、襄阳、江陵及游弋长江,以实现防御。

第五个是陆逊。

他提出要以西陵为国之藩表,巩固国防。

显然,除周瑜外,其余四个主张,都是只把目光放在了长江,都是主张割据荆州、扬州。

至于逐鹿天下,那就要等待北方有变了,看缘分吧···

只有周瑜,是真正提出了争夺天下的方略。

他提出,先取益州,破张鲁,联合马超,在西面形成威胁;然后,夺取襄阳,在襄阳蚕食中原。

然后···北方可图!

周瑜,可说是东吴唯一一个真的有志于“北方可图”的统帅!

2、周瑜的历史机遇。

此外,周瑜时期,东吴还面临着一个不错的历史机遇。

当时,除了曹孙刘三家外,还有刘璋、张鲁、马腾等“中间地带”。

在曹孙刘三家中,刘备又还十分弱小,处于“寄寓”东吴的状态。

而曹操则在赤壁之战中损失了主要的水面力量,暂时无力发起渡江作战,遂将重心放在安定内部问题上。

同时,除了曹孙刘三家外,从西南到西北,是刘璋、张鲁、马腾等人的“中间地带”。

所以,周瑜时期,东吴尚有相当的发展空间。

同时,益州峡口守将主动来接洽,愿意引东吴入西川,这又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因此,周郎如在,东吴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即便不是真的能够“图北方”,也可能对西川、汉中实施兼并,开疆拓土。

周瑜早逝的影响

周瑜的盛年去世,给东吴,乃至天下格局带来了重大影响。

周瑜去世前,孙权已经采纳了周瑜的意见,让周瑜回到江陵主持西征事宜。

然而,周瑜在返回途中去世了。

周瑜既死,图取西川一事也就搁置了下来。

更严重的是:周瑜死,孙权对在从荆州到江东的漫长防线上抗曹缺乏信心,遂愿意将江陵等地借给刘备,让刘备分担抗曹的压力。

虽然刘备确实分担了抗曹的部分防御任务,但与此同时,东吴西去之路,也被刘备所阻隔,孙权再要取西川,就要看刘备的脸色了···

如此,东吴也就丧失了西进发展的历史机遇,便宜了刘皇叔···

同样严重的是:周瑜之后,东吴再没有有心逐鹿中原的统帅了。

继承者鲁肃格局宏大,力主联刘抗曹,但“外不能办,内为大言”,对于具体如何取北方毫无策略。

至于后面的吕蒙、陆逊等人,虽然皆有将帅之能,但都只是着眼于稳固江防,再无大举北进的雄心了。

江东的雄心壮志,随着孙策、周瑜的早逝,逐步变成了坐断东南的割据之意···

法正:翱翔的翅膀

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强,东惮孙权之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于肘腋之下;当斯之时,进退狼跋,法孝直为之辅翼,令翻然翱翔,不可复制。——《三国志.法正传》中诸葛亮所言

刘备集团,人才济济。

诸葛亮、庞统、法正,皆是人中龙凤。

然而,只有法正,才是刘备集团能够翱翔的翅膀!

刘备集团,自得诸葛亮后,有了《隆中对》为战略规划,算是摆脱了漂泊状态,有了明确的方向。

只是,诸葛亮虽能指明方向,但缺乏实现战略的具体办法。

因此,正如诸葛亮自己所说的,刘备实力依然很弱小,在曹操、孙权的夹缝中勉强求存,“进退狼跋”。

法正,则是指导如何将战略实现的人物。

法正到来后,先作刘璋的工作,用张鲁恐吓刘璋,促使刘璋请刘备入川。

随即,法正直接指出了取西川的具体办法:借刘璋之请入川,以张松为内应,在西川发展势力,夺取西川!

在法正的辅助下,刘备果然夺取了西川!

此后,法正又提出了取汉中的方法:利用曹操“内有忧逼”的机遇,抓住夏侯渊、张郃的才略不足的弱点,果断征汉中!

而在取汉中的作战中,法正又随时提出方略,辅刘备击败曹军!

尤其是在定军山。

斩杀夏侯渊的是黄忠,而进行指挥,直到发出“可击矣”者正是法正。

当时,曹操也感叹:我就说刘备没有这么厉害,原来是法正在教他呀!

刘备和曹公打了一辈子仗,基本上就是一败再败,得了法正的辅佐,就能在汉中击败曹操!

如此,法孝直,确实是刘备翱翔的翅膀!

法正早逝的影响

220年,法正去世,时年45岁。

这给刘备集团,乃至蜀汉的影响都是巨大的。

1、刘备集团,乃至蜀汉都失去了最强的一线军师。

夷陵之战后,诸葛亮表示:法正如果还在,必然能劝阻东征;即便仍然东征,也不至于一败涂地!

这又是诸葛亮亲口承认了自己不能替代法正之处!

庞统死后,诸葛亮、法正是刘备最重要的辅助。

诸葛亮长期在后方足兵足食,法正则在前方料敌制胜。

法正死,刘备集团的指挥能力大减,再难克敌制胜了!

刘备死后,诸葛亮既要继续足兵足食的萧何之任,又要亲自指挥北伐···

然而,诸葛亮在临敌制胜上的才能并无优势,北伐自然屡屡无功。

如果法正仍在,在前方临敌制胜,情况或许迥然不同!

想一想,汉中之战时,夏侯渊死守阳平关,其情况比后来司马懿的“坚壁不出”要稳当得多。

然而,法正就能巧妙指挥,在定军山一战斩渊,扭转局势。

如果法正参与北伐,司马懿的“坚壁不出”法正未必突破不了!

总之,刘备,乃至蜀汉集团与曹魏大战几十年,只有在法正时期,才在指挥上成为更加杰出的一方!

法正死,蜀汉没有了指挥上的优势,以他自身的实力,打不开局面也就是几乎没有悬念的事情了!

2、刘备、蜀汉失去了翅膀。

刘备从在公安时的“进退狼跋”,到连取西川、汉中,在夹缝中崛起,幡然翱翔、不可复制,靠的就是法正这个翅膀。

法正死,刘备也就失了翅膀!

此后,刘备,乃至蜀汉,再也没有大的发展了。

这是因为:刘备集团、蜀汉,仍有战略,但再没有有办法将战略完美实现的人物了!

诸葛亮有“割据陇右”之志、蒋琬有“顺沔水东下”之心,姜维有“连结羌胡”之意,蜀汉的战略是层出不穷的。

然而,没有法正的谋划,什么战略也实现不了。

这是因为:蜀汉本就是弱小的一方。在对方不犯大错的情况下,蜀汉要实现战略,仅靠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是不够的,关键是要有“巧劲”。

法正取益州、取汉中的谋划,皆是步骤清晰,以小搏大、见缝插针,用的都是巧劲!

只是,法正既去,没有了巧劲,蜀汉也就飞不起来了!

既然飞不起来了,那么,尽管蜀汉刚刚建国,但是,他们的实力,再也没有达到法正时期的巅峰高度了···

曹操、孙权、刘备,各个集团皆是人才济济。

但是,郭嘉、周瑜、法正,都是不可替代的!

郭嘉,是曹操的节奏大师。

有了郭嘉带来的节奏,曹操进退有度,发展稳健而迅猛。

郭嘉,又是曹操希望托付后事者。

有了郭嘉继续辅佐,司马公必不能得志!曹魏的天下或许能走得更远一些。

郭嘉死,曹操既失了节奏指挥者,也失去了“承前启后”的辅佐者,损失是灾难级的!

周瑜,是东吴的顶梁柱,也是孙策死后唯一有雄心争夺天下的有志者!

有了周瑜的支撑,东吴或有不只是坐断东南的前途,或有“不可量”的前景。

然而,周郎死,东吴就成了只能坐断东南的割据者了···

周郎死时候,东吴尚未立国。但是,孙策创业时那个要匡扶汉室的东吴已经随着周瑜之死也去了,剩下的,只有一个据江而守的割据政权!

法正,是刘备集团幡然翱翔的翅膀。

有了法正这个翅膀,诸葛亮的战略才能真正走起来,刘备才能从“进退狼跋”到“幡然翱翔”···

法正的战略实施能力和一线指挥能力,是同时得到了曹操和诸葛亮敬佩的,是那个时代独一无二的!

法正死时,蜀汉尚未建国,但是,蜀汉却已经没有了翅膀!

三位天才的英年早逝,都是不可弥补的,都对本集团的发展带来了不可逆的影响!

谁最可惜?

或许,郭嘉更可惜一些。

法正、周瑜虽然雄才大略,都有改变天下格局的志向和才能,但是,蜀吴的实力未必能支撑他们实现大志!

郭嘉则不同。

曹操确实是曾经非常接近一统的。如果在赤壁之战前,曹操能得郭嘉之助,能够更加稳妥地控制节奏,那么,平定江东,进而一统天下,或许真的不必再等到70年后吧!

1 阅读: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