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李小龙:中国煤炭市场网市场总监,从事煤炭行业研究咨询十三年,对煤炭产业链有着较丰富的理论及实践操作经验,擅长从基本面角度对煤炭行业大势进行分析研判,开展国内涉煤金融机构和煤炭上下游产业为主的行业分析和一对一咨询服务,多次在新华网、经济日报、证券日报等权威媒体发表评论观点。
核心观点:焦炭可能下周第五轮提降会落地,虽然焦化企业限产,但是目前还是库存偏高的状态,而且下游钢铁企业亏损比较严重,所以焦炭没有任何议价能力。
正文
本文来自于03.10晚上“牛转钱坤”直播中关于双焦的分享内容。
供应端
国内供应,山西是逐步复产的过程。最近煤炭价格大幅下跌,主要是下游的补库需求比较差。
从正月初九开始逐渐复工复产,山西一些重点企业的生产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山西、内蒙、陕西的复产比较慢。去了乌海了解实际的生产情况,关于煤矿开工情况的分歧还是比较大的。
乌海目前要把多个煤矿整合成几个小组。类似于2009年山西省的钢铁行业的整合,要求独立企业有500万吨以上的产能才可以正常经营,否则做整合。乌海的整合也比较相似,所以我认为对于产量不会有实质性的影响。
焦化企业生产二级冶金焦,普遍处于亏损限产的状态,限产30~40%。最近第四轮落地以后亏损在加剧,焦化企业普遍限产幅度大,导致原料采购放缓。整体来看,洗煤厂和焦化厂焦煤库存都偏低。
焦炭可能下周第五轮提降会落地,虽然焦化企业限产,但是目前还是库存偏高的状态,而且下游钢铁企业亏损比较严重,所以焦炭没有任何议价能力。
甘其毛都岸口2023年进口3700万吨的通关量,今年要突破4000万吨。2月28号,当时的库存是282万吨,3月8号回落到256,但是降库并不是因为终端需求的改善,只是一个移库的过程。比如一些大的贸易企业,从海关监管区转移库存到山西的洗煤厂。
整体来说,口岸的价格相对内陆来讲是偏稳的,节前节后降了50块钱,不像山西300—400的大幅度下降。当下口岸这边的贸易商基本上都处于观望,从去年转竞拍以后,竞拍的量以及定价模式都在改变,所以内蒙的量也在持续回升的过程中,但是贸易商普遍不活跃。
俄罗斯今年进口增量还是比较难。去年澳洲煤出口到国内280万吨,伍德麦肯兹预估2024年会到800万吨,但是我觉得还是看价差。
关于产量,当下阶段处于逐步复产的过程,“三超”治理对于产量的影响评估还不确定。我们从侧面了解的一些信息,现在煤炭资源都是按照核定产能生产,今年大概会有6000~7000万吨的原煤减量。
按照山西的储量,生产情况30%焦煤,70%动力煤,所以对动力煤的供应可能会有明显的影响。
后续市场担心如果山西减产,内蒙和陕西会不会有额外的增加?从现在的情况来看比较难,因为采暖季结束后,会不会继续保供存在不确定性。从2021年的开始保供以后,有400家煤炭1.2亿吨产能的核增量,如果保供取消,核增的1.2亿吨量会不会取消?也需要关注。
需求端
山西去年淘汰4米3焦炉,现在基本上都是5米5的焦炉,但是不同的生产类型成本有差异,捣固焦炉的成本低一些,基本上也亏损50 -100,顶装焦炉亏损更多。亏损导致开工率限产20~30%,相比内蒙来讲,限产的幅度要低一些。
焦化企业的库存比较低,但是不急于补库,还是维持现金流正常的运行,焦化企业现在比较难。虽然看到了有一些挺价的动作,但是我认为不排除下周第五轮再继续提降,因为钢铁企业的亏损在加大,挺价的意义不大。
钢铁企业因为亏损减产,检修延长,一些计划3月份复产的高炉也推迟,所以导致原料补库节奏放缓,对焦炭的压力比较大。
今年从焦炭行业自身来讲,我认为没有任何亮点,虽然陕西和内蒙都有去4米3焦炉的政策,但是实际产量的影响是非常有限的,而且山西去4米3焦炉,产能置换以后新投入的产能会有5%~10%的增加,完全可以弥补其他区域产能影响。
终端钢厂,像陕西、山西的钢铁企业,春节期间检修较多,所以这个阶段也不急于去复产,而且上周开始,山东的钢铁企业也因为亏损减产。
所以我认为铁水产量会持续往下走,上周有一些微降,下周不排除进一步下降,这完全是主动行为。
整体评估下来,当下唯一的驱动就是钢材价格下跌以后,出口会不会转好,或者刚需采购会不会转好。走产业逻辑,价格会处于阴跌的状态,会不会恢复到23年的下跌行情?我认为暂时也看不到,因为23年四、五、六月份的价格下跌是内外共振,但是当下海外市场情绪还是不错的,就看国内什么时候止跌反弹,短期内还是比较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