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往往能暴露说话人的内心,故有言多必失,慎言之古训。
吕布得到刘备的收留,感动之际话中暴露了其反复无情的本性,但刘备迫于当时局势的变化,仍不得不将其收留,因此埋下了祸端。
(吕布投奔徐州牧刘备)
吕布语言中的问题195年秋,吕布被曹操逐出兖州,往东投奔徐州牧刘备。(《三国志·张邈传》)
(吕)布见(刘)备,甚敬之,谓(刘)备曰:"我与卿同边地人也。(吕)布见关东起兵,欲诛董卓。(吕)布杀(董)卓东出,关东诸将无安(吕)布者,皆欲杀(吕)布耳。"--裴注《三国志·张邈传》引《英雄记》
作为丧家之犬的吕布,为了能得到刘备的收留,表现得很恭敬。
得到收留后,他当时是兴奋而感动的,把刘备视为挚友,划为“边地人”的同类,以关系亲密的“卿”相称。
这个称呼没问题。但是从吕布轻易把别人划为自己的同类看,暴露了他心理的不成熟。
(吕布说话不谨慎)
然后他说见关东诸侯起兵,便打算诛杀董卓。这话有贪功夸大成分,他也没注意到轻易背叛董卓的不妥,但他确实有杀董卓之功,问题也不太大。
问题就出在紧接后面的这句抱怨上。
他说等他杀董卓东出后,关东诸侯都不肯收留他,甚至都要杀他。
当然这里面不包括同为“边地人”的刘备。
但吕布的好友张杨,虽李傕、郭汜曾想收买他杀吕布,张杨实则在保护他。(裴注《三国志·吕布传》引《英雄记》)
甚至吕布入兖州,张杨还提供了郝萌、曹性等河内兵相助。
迎吕布入兖州的张邈,正跟随着吕布一起来投奔刘备。(《三国志·张邈传》)
吕布的这句抱怨,一竿子打死,完全没有对张杨、张邈的感恩之心。
(帮助吕布的张邈就跟着到了徐州)
自然会让刘备想到自己今日收留吕布,日后他也很可能不会念今日之情。
所以啊,我们尽可能在别人面前说抱怨消极的话,即使要说,也一定要慎之又慎,以免听的人代入到自己,对我们产生提防心理。
(吕布)请(刘)备于帐中坐妇床上,令妇向拜,酌酒饮食,名(刘)备为弟。(刘)备见(吕)布语言无常,外然之而内不说(悦)。--裴注《三国志·张邈传》引《英雄记》
吕布还在兴奋中,对自己的失言毫无察觉,又把刘备带到后堂,让夫人来拜见,侍候饮食。
席间他可能自认为与刘备关系越来越亲密了,说不得还在为自己自来熟的性格沾沾自喜。因为年龄比刘备大,吕布开始与刘备兄弟相称,称刘备为“弟”。
(吕布的话暴露了他反复无情)
如果没有前面抱怨的话的铺垫,大度点的人对一下子被称为“弟弟”也不会太介意。但对他有了反复无情的印象之后,再这么快被“被收留者”称为弟弟感觉就不一样了。
这么快就骑到我刘备头上来了,这吕布果然是反复无情,不懂得感恩的人啊!
短短的接触,刘备就从吕布变化不定的话中,看清了他的性格。收留的是这样的人,刘备心中自然不会高兴,但迫于目前的局势,又不得不收留,他只能表面认可自己这个“弟弟”新身份。
局势变化需要收留吕布194年十二月,刘备借助“让徐州”整合团结了徐州内部,维持了与北海孔融的盟友关系,还带着徐州转身认同袁绍的盟主身份。
打造出了一个良好的内外环境,可以全心全意地做准备,以应对袁术必将到来的大军进攻。
(吕布被逐打破了刘备的战略平衡)
然而吕布被曹操逐出兖州,打破了徐州周边局势的平衡。
如果重新获得兖州的曹操再次大举南下徐州,与南边的袁术又一次形成南北夹击,徐州就彻底完蛋了。
吕布这支败军依然强大,而且能打。现在很需要这样一支军队镇守在兖州方向。
兵者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孙子兵法·九地篇》)
一旦袁术由南大举进攻徐州,如果没有吕布军镇守的话,北边的曹操势必南下摘桃子;而有这样一支军队在,曹操可能往其它方向发展,即便南下吕布也会拼死抵抗。
所以,眼下刘备需要吕布,虽然看出他反复无情,还是不能表现出来对他的不满,先用应付当下再说。
等击退了袁术的进攻,还留不留吕布在徐州就难说了。
从后来吕布袭下邳路线看,刘备是让吕布军驻扎在下邳西北方向,但未必是小沛。沛国北部和彭城之间的要地,还有广戚、彭城等地。
收留后果196年,经过袁术、刘备双方的积极备战后,袁术大军果然大举攻击徐州淮河一线。(《三国志·先主传》)
精明的曹操没来东边趟徐州的浑水,而从西边南下豫州。(《三国志·武帝纪》)
本来这是符合刘备的战略设想的,但没了曹操威胁的吕布家,也有陈宫这样的聪明人。等刘备击退了袁术,吕布在徐州还有利用价值吗?
于是,吕布与袁术勾结,袭取了刘备后方下邳城,鸠占鹊巢占据徐州。(裴注《三国志·吕布传》引《英雄记》)
总结没有刘备让徐州给吕布的桥段,刘备看出吕布反复无情,依然收留他,也只是权宜之计,想在击退袁术之前利用吕布镇守兖州方向。
但靠不住的人终究会坏事,在刘备的计划进行得正顺利的时候,吕布抢先让刘备前功尽弃,一无所有。
用不靠谱之人的难度系数太高了!连很会驾驭人的刘备都没能hold住吕布。
很多普通人往往会直接选择拒绝接触、使用,以免引火烧身。
反过来,我们说话做事时,或许应该汲取吕布的教训,三思而后行。不然,搞不好在我们毫无察觉的时候,对方已经决定离我们远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