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年我从城里来乡下教书,村花送我玉米:你教我认字我教你种地

念之随心生活 2024-11-23 19:02:42

1983年的夏天,我背着一个老旧的帆布包,坐着摇摇晃晃的绿皮火车来到了陕西省铜川市照金镇双庙村。那时候我25岁,刚从师范专科学校毕业,怀揣着教书育人的梦想。

记得那天刚到村口,就看见一群孩子在田埂上追逐打闹。看到我这个陌生人,他们不约而同地停下来,瞪大眼睛看着我。其中一个胖乎乎的小子大声喊道:“快看,城里人来啦!”

我正想跟孩子们打个招呼,突然听见一个清脆的声音:“娃们都让开,让老师先过去。”

循声望去,只见一个穿着蓝布衣裳的姑娘站在田埂上。她梳着两条粗粗的麻花辫,皮肤被太阳晒得黝黑,但眼睛却格外明亮。她手里还提着一个竹篮,里面装着刚从地里摘的玉米。

“老师,我叫杨桂花,是村长让我来接你的。”她大大方方地走过来,一边说一边接过我手中的行李。

我愣了一下,这个自来熟的姑娘就是村里人常说的“双庙村一枝花”?怪不得呢,虽然衣着朴素,但那股子灵气却是掩不住的。

“谢谢你啊,桂花。”我客气地说,“你叫我李明远就行。”

“李老师,你可别跟我客气。”杨桂花笑着说,“咱们村虽然穷,但是人情味儿可不少。”

就这样,在杨桂花的带领下,我来到了村里给我安排的住处。那是一间土坯房,虽然简陋,但是收拾得很干净。

“李老师,这屋子我刚才打扫过了,被褥也是新的。”杨桂花把我的行李放在炕上,然后从竹篮里拿出两个玉米,“这是我地里刚掰的,可甜了,你尝尝。”

我接过玉米,不好意思地说:“这怎么好意思。。。。。。”

“有啥不好意思的。”杨桂花摆摆手,然后突然正色道,“李老师,我有个不情之请。”

“你说。”

“我。。。。。。”她犹豫了一下,“我想跟你学认字,我教你种地。”

“想学认字?”我有些惊讶地看着她。

杨桂花点点头:“我念到初中就辍学了,可我喜欢看书认字。李老师,你教我认字,我教你种地,这样咱们谁也不吃亏。”

看着她那双充满期待的眼睛,我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这时,院子里传来一阵脚步声。

“桂花!你咋还在这儿磨蹭啥呢?”一个中年妇女的声音传来。

“马婶子。”杨桂花赶紧打招呼,“我在帮李老师安顿呢。”

那位马婶子走进来,上下打量了我一眼:“城里来的先生啊,可得让桂花多照顾照顾你。这丫头,种地可有一套,村里数一数二的能手呢!”

“马婶子,我刚跟李老师说了,我想跟他学认字。”

“学认字?”马婶子愣了一下,然后笑道,“你都多大了,还学啥字啊?赶紧找个婆家才是正经。”

杨桂花的脸一下子红了:“马婶子,你就别说我了。”

等马婶子走后,杨桂花有些不好意思地看着我:“李老师,你别听马婶子瞎说。我就是想多学点知识。”

我笑了笑:“行啊,那就这么说定了。不过你得答应我,要认真学。”

“那是当然!”杨桂花拍着胸脯保证,“李老师,明天我就来找你。”

看着她蹦蹦跳跳离开的背影,我突然觉得,这个乡村教书的决定,似乎也没那么糟糕。

第二天一大早,我就被一阵敲门声惊醒。打开门,杨桂花正站在门口,手里还提着一个竹篮。

“李老师,我带了早饭来。”她把竹篮往我面前一递,“我娘包的肉包子,可香了。”

“哎呀,这怎么好意思。。。。。。”我连忙接过竹篮。

“有啥不好意思的,李老师你尝尝。”杨桂花笑着说,“等下吃完了,你教我认字,我就带你去地里看看。”

包子确实香,一口咬下去,肉汤都能溢出来。我狼吞虎咽地吃完,杨桂花就从衣兜里掏出一个破旧的本子。

“这是我初中时候的语文课本,你看看从哪里开始教我?”

我翻开课本,发现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笔记,有些字歪歪扭扭的,显然是她自己练习写的。

“桂花,你这字写得还不错啊。”

“哪里啊,”她不好意思地说,“就是东拼西凑的,很多字都认不全。”

就这样,我开始教她认字写字。杨桂花学得很认真,每个字都要反复练习,直到写得像样了才肯罢休。

到了中午,她带着我去了自家的玉米地。阳光正好,金黄的玉米在风中摇晃,远处的山峦起伏,像是一幅水墨画。

“李老师,你看,这就是我家的地。”杨桂花骄傲地说,“我爹说了,种地也是门学问,得讲究时令节气。”

这时,一阵歌声从远处传来: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是杨桂花在哼唱《悯农》。

“没想到你还会背诗?”我有些惊讶。

“这是我初中老师教的,就记住了这一首。”她不好意思地说,“李老师,你多教教我这些诗词呗?”

“说得好!”我不由得鼓起掌来,“以后我就教你《唐诗三百首》。”

“真的啊?太好了!”杨桂花高兴得像个孩子。

她蹲下身子,轻轻掰下一个玉米:“李老师,你看这玉米,要看这个须,要是黄了,就说明熟了。”

我也蹲下来,学着她的样子观察玉米。突然,一个响亮的声音传来:

“桂花!你在那儿干啥呢?”

杨桂花一下子站起来:“爹!”

我回头一看,一个身材魁梧的中年男子正站在田埂上,手里还拿着一把锄头。

“这就是新来的李老师吧?”杨父走过来,上下打量着我。

“叔叔好。”我赶紧问好。

“李老师,听说你是城里人?”杨父的语气里带着几分审视。

“是的,我从铜川师专毕业。”

“哦,那挺好。”杨父点点头,“不过,城里人来乡下教书,能习惯吗?”

“爹!”杨桂花急忙解释,“李老师可好了,他答应教我认字,我教他种地。”

杨父愣了一下,然后哈哈大笑:“好啊,这买卖不亏。李老师,那就麻烦你多教教这丫头,她念书的时候可聪明了,就是。。。。。。”

说到这里,杨父突然停住了,眼中闪过一丝遗憾。我知道,他大概是在惋惜当年杨桂花辍学的事。

晚上回到家,我躺在炕上翻看杨桂花的课本,突然发现书页里夹着一张纸条,上面歪歪扭扭地写着:“我要像城里姑娘一样有文化。”

看着这行字,我心里一酸。第二天一早,我特意去集市上买了几本练字帖和新课本。

就这样,每天早上杨桂花都会来找我,我教她认字写字,她教我种地。渐渐地,村里人都知道了这件事,说长道短的也不少。

“城里先生教村姑认字,怕是别有用心吧?”

“就是就是,桂花长得俊,怕是把人家先生的魂都勾走了。”

这些话传到杨桂花耳朵里,她也不恼,只是笑着说:“随他们说去,我就想学认字。”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转眼就到了秋收时节。这天,我正在帮杨桂花家掰玉米,突然听到一个熟悉的声音:

“儿子!你在这儿干啥呢?”

我一回头,差点没认出来人——是我妈!她穿着城里的时髦衣服,站在田埂上,看着我满手泥巴的样子,脸都气绿了。

“明远,跟妈回家!”母亲一把拉住我的手。

这时,杨桂花正好从地里走过来,手里还提着水壶。看到这一幕,她愣在原地。

“你就是桂花吧?”母亲上下打量着她,“听说你每天缠着我儿子学认字?”

“阿姨好。”杨桂花低着头说。

“好什么好!”母亲冷笑一声,“我儿子是城里的大学生,怎么能在这穷乡僻壤待着?明远,收拾东西,跟我回去!”

“妈!”我急了,“我在这教书挺好的。。。。。。”

“好什么好!”母亲打断我的话,“整天在地里刨土,你还是个教书先生吗?”

杨桂花突然开口:“阿姨,李老师教得很好,村里的娃们都喜欢他。。。。。。”

“你少说话!”母亲厉声说,“一个乡下丫头,懂什么?”

杨桂花的眼圈一下子红了,但她倔强地说:“我虽然是乡下人,但我知道什么是对的。李老师教我们认字读书,这有什么不对?”

母亲被她这一席话噎住了,半天说不出话来。这时,杨父从地里走来,看到这一幕,他放下锄头,走到母亲面前:

“李太太,我知道你是为儿子好。但是,教书育人,在哪里不是一样?”

母亲沉默了片刻,突然转身离开。我想追上去,杨桂花却拉住了我:“李老师,你先别追,让阿姨静静。”

那天晚上,我回到住处,发现母亲正坐在炕上,手里拿着杨桂花的课本。

“妈。。。。。。”

“这是那丫头的?”母亲指着课本问。

“嗯。”

“写得不错。”母亲翻着课本,突然说,“我今天仔细看了,那丫头眼神清亮,不是那种不学无术的人。”

我惊讶地看着母亲,没想到她会这么说。

“但是,”母亲话锋一转,“你不能在这儿待太久。城里学校缺老师,我都打听好了。。。。。。”

“妈,我想再待一段时间。”我打断她的话,“至少等桂花能把这些字都认全了。”

母亲看了我一眼,欲言又止。最后,她叹了口气:“随你吧,但是别忘了,你是城里人。”

第二天一早,母亲就回城了。我继续教杨桂花认字,她教我种地。日子就这样平静地过着。

一天,杨桂花突然问我:“李老师,你说城里是不是很热闹?”

“热闹是热闹。”我说,“但城里人活得也挺累的。”

“是吗?”杨桂花若有所思,“我也想去城里看看。”

“以后一定有机会的。”我说,“你现在认字都认得这么好了。”

杨桂花笑了笑:“李老师,我跟你说个事。”

“什么事?”

“村里给我说了个媒,是隔壁村的种植大户。。。。。。”

我的心突然一沉,不知道为什么,感觉很不是滋味。

“你。。。。。。你答应了?”我艰难地问。

“还没有。”杨桂花低着头,“我想先把字都认全了。”

就在这时,一封调令从城里来了。我被调回城里的重点中学。

那天晚上,我辗转难眠。第二天一早,杨桂花就来了,手里还是那个熟悉的竹篮。

“李老师,我知道你要走了。”她平静地说,“这是我给你准备的干粮。”

我接过竹篮,突然发现里面还有一封信。

信上写着:

“李老师:

谢谢你教我认字。现在我能写一手好字了,连《诗经》都能读懂几首。你要走了,我心里舍不得,但我知道你属于城里。这半年,你教会了我认字,我教会了你种地,我们谁也不欠谁的。

我决定嫁给那个种植大户了。他说要把整个山头都种上果树,让我管理。我想把学到的知识用在种地上,让更多人过上好日子。

李老师,祝你前程似锦。

桂花”

看完信,我眼眶湿润了。面前的杨桂花,还是那么倔强地站着,但眼睛已经红了。

“桂花。。。。。。”

“李老师,你走吧。”她突然转身跑开了。

十五年后,我回到双庙村。村里已经大变样了,到处都是果园,闻名全省。我打听到杨桂花家,她已经当上了农业技术员,还办了个农技培训班。

她看到我,笑着说:“李老师,现在我不但认得字,还能教别人种地了。”

我看着她被太阳晒得黝黑的脸,突然明白了一件事:有些人,注定是大地的女儿,她把知识变成了果实,让整个村子都富裕起来。

那年,我教会了她认字,她教会了我种地。如今再见,我们都已成家。这些年,我常常在想,如果当初。。。。。。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