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井盐开采超过2000年,古人的智慧有多神奇?

我在长安当牛做马 2023-09-10 22:56:43

最近因为日本福岛核污染水排放入海,很多人又开始囤盐了。有专家出来说明,中国生产的食用盐,使用原料有海盐、井矿盐还有湖盐,其构成比例分别为22%、61%、17%。海盐占比不大,大可不必紧张。反倒是井矿盐占了大多数,有点出乎我们的认知。

其实想想古代交通不便,内陆地区要吃盐,只能在本地想办法,井矿盐就被挖掘出来了。地下矿盐的发现也让我们再次理解了何谓沧海桑田。地壳运动将原来的大海变成了陆地,海水流失蒸干后就留下了盐,后来被逐渐埋于地下。这种盐矿一般一大片都是几百米厚的盐层,其中没什么矿物杂质。它同贝壳化石一样证明了亿万年来地球的沧桑巨变。中国的井矿盐开采有着悠久的历史,仅四川自贡的井盐开采就已经超过2000年了。自贡因盐设市,其名字就是从境内的两口古盐井自流井和贡井井名中各取第一个字而成。

这里要说说古代井盐开采的一则小故事,从中可以体会到古人的智慧。宋代的四川陵州,就有一口古老的盐井。这口井深五百多尺,以石头砌成。井中立有柏木井干,伸出到井口。井旁设有一个很大的绞车,跟木干一起组成了一套汲取系统,以此把送汲器送至井底取盐水。

该井上下宽敞,中间略窄,是一个反鼓形。之所以如此设计,是因为井底过深,需要通过在狭窄处固定井干以稳定汲取系统。但天长日久,井干不堪重负已经朽坏,亟需更换。可是古井中阴气袭人,我推测大概是盐雾集聚,有毒且缺氧,下井的人往往会丧命。因此没有办法着手。有人发现下雨的时候可以下井,大概是雨水带入了新鲜空气,压制了盐雾,人们稍稍可以施工。但雨大时极不方便,雨过天晴阴气回升就又不得不马上停止工作爬出井口。不同于寻常水井,盐井要深很多,因此工作量极大,靠偶尔下雨断断续续的时间显然无法完成维修。这可如何是好?顺着下雨的思路有人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用一个大木盘盛满水,底部凿出一些小孔,置于井口,这样木盘就会一直洒水到井里,就跟下雨一样。他们把这个叫做“雨盘”。只要上面洒水不断,下面的人就能持续工作。而洒水量不大,也不会增加工作难度。这样连续干了几个月,终于把井干全部换成新的了,这口古老的盐井再次焕发生机。

几千年来这些盐井源源不断地提供了人们生活所需的食盐,而盐矿劳动者也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不断地积累经验和智慧。智慧的火花无处不在。而实践是最好的老师!

1 阅读: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