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家岗上走出来的革命故事(1)

赵州溜达吧 2024-08-21 20:13:05

赵县法院对过的牟家岗驻足过多次,只为探看一故居,寻问来源,只说是过去有牟姓家族居住于此,后都搬走,九十年代常有牟家后人来看,近几年少有人来,偶然机会,看到一篇其后人书写的文章,方知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革命故事。

陈戈,原名牟秀亭,曾用名牟翼然,1917年11月12日(阴历丁巳年九月二十八)出生在赵县县城内牟家岗一个乡绅家中。兄弟姐妹6人:大姐牟秀卿,大哥牟翰卿(字了义,后改名牟英,赵县早期党员),二哥牟翰臣(字了修,后改名陈扬,赵县早期共产党员),弟弟牟翰章(字了法)和妹妹牟秀琴(后改名牟韻)。她丈夫是新中国第一批受衔的空军少将肖前。其祖父牟光明,曾任赵县烟酒牌照税务局局长。家业兴旺时,在县城内、城门外都有地。大街上还有几栋房子出租。家中有大车、骡子、雇了佣人。还请了高级厨师做饭。由于她祖父较开明,兄弟妹妹都上学读书。后来由于牟光明入狱,为赎他出来变卖了土地产业,只剩下县城大庙后的20亩地和牟家岗住房。后来那20亩地被东北军征用做了操场,家境就此衰败,虽然家中生活艰苦,但依然保持着大家族的习惯,生活仍比较讲究,各种规矩还是很严格。牟翼然在这样的家庭里长大,从小就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与社会联系多,且接受新东西快,有追求有理想,这为以后投身革命奠定了基础。

其父亲牟书彦,年轻时就患腿病一直医治不好。有次请了个江湖郎中诊治,他让外祖父把腿埋在十里烤,结果非但病没治好还落得终身残疾。从此只能卧床,行动极其不便。可他读过书,还能帮着管店铺的账目。1933年牟父病逝,家里只剩下妇女孩子,生活越发困难重重了。

牟翼然从小就聪颖活泼,7岁上学,6年后高小毕业考进县立乡村师范学校。这个学校是培养小学教师的,不但不收学费还管饭,学制三年。毕业时家境每况愈下。城西卜家庄招小学老师,就去当了代理老师。

陈扬(牟翰臣)较早就参加了革命,在县15中学上初中时就是学校第一届共产主义青年团支部书记。他初中未毕业时,国民党军队到县里招收无线电学员,受党组织派遣,他报考并被录取。毕业后分配到国民党32军当无线电台台长时,已是我党的地下党员。32军是个地方部队,军部驻防在保定,军长兼河北省省长。由于不满意家里的包办婚姻,出去后很少回家,连他父亲去世都没回来。1935年夏回家探亲,得知了家里的情况,就动员牟翼然到保定去念书,并报考保定高级职业工业学校。并以第一名的成绩被录取。在校学习期间各门功课也都非常优秀,年年考第一。职业学校分纺织、染织等学科,牟翼然学的是染织。学校的学习安排是上午上课下午操作,因而既学了理论知识也掌握了实际技能。1935年日军向华北地区发动了新的侵略,向国民党政府提出在华北统治权的无理要求,并从东北调兵入关,以武力威胁,后来又发生了华北事变。在全国尤其在河北一带引起很大震动,促进了各界抗日民主运动的发展。生性热情开朗,在学校各个方面都很活跃,受爱国运动的感召和牟翰臣革命思想的影响,她积极投入抗日运动,1937年6月学校放暑假回到赵县,不久爆发了七七事变。党中央为此发出通电,号召“全国军民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略”。全国出现空前规模的抗日民主运动,牟家兄妹以极大的民族责任感和饱满的政治热情,忘我地投入到汹涌澎湃的抗日救亡的怒潮中。当时,赵具有两个抗日组织:国民党的抗日救援会,共产党的抗日救国会。牟英虽还不是党团员,但思想进步,参加了救国会,并在县城开了个“国光书局”,卖进步书籍,开展抗日活动。二舅是共产党员,不但经常组织抗日活动,而且利用各种机会积极向群众和青年宣传我们党的纲领、路线和政策。他们在赵县很活跃,是进步青年的领袖。在他们的带动下,母亲的思想觉悟提高很快,经李钊之同志介绍,加入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简称“民先”,解放后改为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并在赵县发起组织了“抗日救国会妇女工作团”,把原来在“乡师”一起学习的同学都动员起来,集会、游行、写标语、发传单、为前方抗日将士募捐等等。并多次排除了国民党县政府的干扰坚持开展活动,声势较大影响较深。日军侵占北平、天津后,调集八个师团分三路向华北腹地进犯,在不到半年时间里,华北大中城市几乎全部沦陷。因在抗日运动中积极参与,一家人便决定避避风头,牟翼然与她的好朋友郭彦凤把传单、书籍都埋在厕所旁的地里,然后一道到河南商丘投奔陈扬(他已随部队调驻那里)。她俩从元氏上火车,途中遇日寇飞机轰炸,在石家庄下车躲避,巧遇牟英一家五口,便一起到了商丘。后来牟翰章一家也来到这里,都在商丘处落了脚。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