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一九四四》可能是想用反派的视角来展现日本投降前这个时间节点反派的困兽之斗。
如果这样解读,那就有意思了,毕竟那是1944年的东北,二战全线胜利,中国抗日进入了反扑阶段。
苏联的钢铁洪流在东北虎视眈眈,太平洋战争屡战屡胜,美国可以从中抽身出来,日本在各个战场节节败逃,除了国府的豫湘桂大溃败,看不出日本有任何翻盘的希望。
在这样的背景下,又是1944年的哈尔滨,还在死心塌地的为日本人卖命如同1949年入国军。
所以张黎选择了反派视角,表现他们的负隅顽抗和垂死挣扎、朝三暮四,并用反衬的手法展现以宋卓文为主的地下工作者依旧在驱浊逐光的信仰,借此反映抗日为何会胜利。
如胡股长,身为特务科行动科的一把手。
按照以往谍战剧中的设定应该是一心扑在工作上,无所不用其极的抓国共人士,可他的做法却是吃宋卓文的醋,想跟关雪看场电影。
潘股长则是八面玲珑,谁也不得罪,所做之事一定要经过领导许诺,绝不私自行动。
作为情报科的负责人,在渡边案件有重大发现之时,先按住不理,因为上边的重点在满洲罗宾汉身上,所以他对待工作就两字,应付、摇摆。
他俩都是属于出工不出力的主儿,可知他们都在观望,不让日本人不高兴,也不对其他人太过分。
之前审问老段、石大夫也不是过于上心,不然以他们干了这么多年特务工作的经验不可能觉察不到异样,让营救轻而易举的进行。
他们跟日本人不一样,日本人败了还有机会逃回日本,而他们则无处可去,一旦东北解放,他们的下场可想而知。
他们得为自己的后路着想,执迷不悟还是磨洋工,必须得在一个度内,在后面的剧情中,他俩也许会有反转,与宋卓文、宋卓武之间可能会有投名状之类的戏码,拭目以待吧。
关雪在对待工作上跟他们一样,查谁进了浅野大吾的书房,她表面一丝不苟的安排,实际却对潘股长说“登个记就完了。”
她也不在乎日本人的任务,“给他们的报告别有错别字就行”,同时也不怎么让手下人加班,“累了一天,兄弟们回去歇着吧。”
这种态度完全不像一个特务科科长该有的做派,用当下的话来说,他们都在摸鱼。
但是呢,他们在工作的时候又都很愤怒,动不动就厉声吼叫,因为他们很虚,不硬气,没底气。
在大形势下,他们看不清前路的未来,所以他们的行动总不在一条心上,而且他们对对方都有戒备,私底下都跟踪调查过对方。
这样的叙事视角与《潜伏》之类的谍战剧确实不一样,所处的年代不同,故事发展也有区别。
以目前的更新来看,《哈尔滨一九四四》虽然节奏明快,但悬疑感不强,逻辑上也不是特别严丝合缝。
这是因为导演给观众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在同类型电视剧中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需要观众逐步适应,等到剧中角色从摇摆不定到坚定不移后好戏就真正上演了。
所以不要急,静下心来品味,看渐入佳境,即便可能不及预期,也应该给予该剧认可。
毕竟创新的路上不可能事事一帆风顺,《哈尔滨一九四四》走出了第一步,后来者就有了参考,属于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至于剧中杨幂的演技,当有人刻意要黑你的时候,解释再多他们也会视而不见。
反而更变本加厉的拿着几张截图谈演技,事实上,他们大概率都是用片段断章取义定演技,连完整的一集都没看过。
这就是当下的舆论环境,先偏见,再扣帽子,后大字报,要的就是贴标签,把杨幂等同于没演技,人气与实力不符,让不明真相的路人进场,进而达到他们的目的。
要么就是遵循所谓的正确,那就是流量不是演员,他们就应该没演技,跟着批评就是了。
这种做法简直是无稽之谈,盲人摸象,片面看问题,眼睛看不到或者不想看到别人的进步。
我作为跟着更新看《哈尔滨一九四四》的观众,我想说杨幂的演技并不是仅粉丝可见,可也有没有话题下的某些人说的那么差,什么不堪入目的话都出来了。
我举两个例子可以看出杨幂诠释关雪这个角色的破碎感与层次感。
一是她对卓文倾尽感情,几乎替代了她的理智与判断,到了老金处,老金斥责让她记住自己曾受训的苦,别被感情冲昏头脑。
这时的杨幂用三点来让人看到关雪的破碎,先蜷缩在沙发上,泪眼婆娑,以一个受伤女性的姿态需要人安慰,眼神透着可怜,即便她是特务科科长但她也是一个缺爱的女人。
后听到老金的话,对着镜子看自己背后的伤疤,想起过往,情绪立刻平稳,眼神也转弱为强,最后穿上制度又恢复了往日的飒爽英姿,多疑冷血,如果没有演技,又怎会让人看到不同。
还有一处那就是关雪摆鸿门宴试探卓文,热情接待让卓文放松警惕。
不动声色的观察每个人的行为举止,与老金打配合借口走开在帘外注意卓文的表现,三种场景三种样子,层次感映入眼帘。
由此可见,但凡完整看《哈尔滨一九四四》都不会觉得杨幂没演技,只是太多人一叶障目,自以为是,承认别人的好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