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哲宗赵煦亲政后召回了新党大臣,开始废除元祐更化时期的旧法,恢复了宋神宗时代新党治国的政治格局。在这期间里,宋朝的国力开始提升,在经济、军事、外交等各方面都成绩斐然,被认为是北宋最后的辉煌。但是赵煦在历史上也是充满争议的皇帝,他对旧党官员的打压,对太皇太后高滔滔的仇恨,甚至不惜废除自己的原配皇后,都引发了朝廷中的政治风波。尤其是废后事件,在宋朝影响深远,甚至延续到了后来的宋徽宗时期。那么赵煦为什么要废除原配孟皇后,有人说是因为喜新厌旧,这是真的么?
要解读宋哲宗赵煦的废后事件,还得从孟皇后的来历说起。孟皇后出身于官宦世家,祖父孟元是眉州防御使、马军都虞候。由于宋神宗英年早逝,宋哲宗赵煦即位时才九岁,所以由太皇太后高滔滔临朝听政。随着赵煦一天天的长大,皇帝大婚的事情就摆在眼前了。于是高滔滔从官宦世家中找了百余名女子入宫待选,最终确定了孟皇后。当时孟皇后才十六岁,而赵煦年龄更小,才十二岁。高滔滔和皇太后向氏都很喜欢孟皇后,亲自教她皇家礼仪,并在元祐七年立为皇后。孟皇后的父亲孟升为崇仪使、荣州刺史,母亲王氏封为华原郡君。
赵煦与孟皇后刚成婚的时候还不错,但随着赵煦的亲政,夫妻俩的关系开始转冷。史书上说赵煦爱上了年轻貌美的刘婕妤,所以喜新厌旧冷落了孟皇后。也有认为原因在于孟皇后比赵煦大四岁,赵煦对此有些不满,所以偏爱更年轻的刘婕妤。后来孟皇后的女儿福庆公主病重,她的姐姐将道家符水拿入宫中治病。后来公主病逝,她们又在宫中给公主祭祀,结果落下了口实。据说是刘婕妤认为这是在诅咒赵煦,于是赵煦下令调查此案。于是在宰相章惇的授意下,办案的梁从政、苏珪对孟皇后身边人严刑拷打,罗织罪名,制造伪证。
经过一番操作后,孟皇后背上了图谋不轨的罪名,被废除皇后之位,安置在瑶华宫出家。史书上认为这是以章惇为首的新党上台后制造的冤案,利用宋哲宗赵煦喜新厌旧的态度,扶持刘婕妤替代孟皇后,以达到控制皇帝的目的。而宋哲宗赵煦是因为对太皇太后高滔滔的仇恨,所以也不喜欢她安排的婚姻,便把脾气发在孟皇后身上。从当时的历史背景看,这种说法是比较笼统的。虽然大方向没有错,但对于赵煦废后的核心原因并没有详细的阐述。根据当时政治斗争的形势分析,赵煦如此操作其实是政治上的需要。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高滔滔给赵煦安排这段婚姻,并不是无的放矢,而是有着深刻的政治意图。赵煦结婚的日子在元祐七年,这个时期高滔滔已经年老多病,自知时日无多了。但她并不想自己去世后赵煦就推翻旧法,重新重用新党,所以想了很多的办法。比如给赵煦安排旧党官员当老师,对赵煦耳提面命,让他答应一定要继续坚持旧法。她如此操作,其实就是在为身后旧党的前屯铺路。前文讲过,高滔滔是旧党最大的后台,她作为北宋将门的后裔当皇后,维护着北宋将门和北方党的利益,是保守派势力的中流砥柱。
如果高滔滔去世,旧党和保守势力在宫中的代言人便失去了。虽然向太后也是保守派的一员,但她并不足以承担高滔滔原来的责任。一方面是因为向太后并非赵煦的亲生母亲,而赵煦的亲生母亲朱太妃还在世。因此赵煦亲政后可以不听向太后的命令,所以她无法帮助旧党在新的朝廷立足。另一方面,向太后的家族势力不够强大,远远比不上高家。如果让向太后单独对付赵煦和新党,胜算是非常低的。所以高滔滔认为在宫中还需要增加来自于保守派的力量,于是选择了孟皇后,因为孟家身后也有着北宋将门的力量。
高滔滔这招就是在皇宫中充斥着保守派的势力,迫使赵煦无法易玄更张,重新恢复宋神宗时代新党和新法的政治格局。在这样的政治环境下,赵煦从亲政一开始就遭到了来自于旧党和保守派的政治压力。虽然他召回了新党,废除了旧法,重新启用新法,但这种政治压力并没有改变。这些操作的目标都在朝廷中,而后宫则不受任何影响。想到自己生活的一举一动都在保守派旧党的监控之内,作为皇帝的赵煦又怎么会甘心。尤其当时他才二十上下,正是血气方刚的时刻,绝不可能坐视身边出现保守势力,对孟皇后下手是早晚的事。
孟皇后在后宫,处了会给赵煦带来政治压力,也会留下极大的隐患。当初就是因为高滔滔的存在,所以宋神宗去世后才出现了元祐更化,司马光、吕公著等旧党才能卷土重来。赵煦是立志要延续父亲的辉煌,自然会将新法走到底。这就存在一个问题,如果他像宋神宗一样英年早逝,后面由谁来继续干?如果留下个孟皇后当皇太后,岂不是要再次出现元祐更化?为了防止旧党卷土重来,也为了削弱旧党对后宫的掌控力,拿下孟皇后是必须的。可以说只有拿下了孟皇后,赵煦才能睡得着觉,才能彻底的拔掉旧党在朝廷的根。
对于新党而言,这是他们喜闻乐见的事情。皇帝愿意全方位的支持新党,对于新党的未来是一片光明,所以他们必须全力配合皇帝拔掉这颗钉子。不论是新党宰相章惇,还是办案的从政、苏珪等人,都是为了通过此案拿下皇后,为新党在后宫中打开缺口。他们选择了刘婕妤作为支持者,是因为刘婕妤深受皇帝赵煦的宠爱,又得朱太妃的欢心。新党这方面也吸取当当初在后宫缺人的教训,开始在后宫安插人手。他们不可能让朝廷中再次出现高滔滔临朝听政这种事,所以把刘婕妤扶持到皇后,是为新党未来打算的重要操作。
因此出于政治斗争的需要,宋哲宗赵煦和新党官员们一拍即合,废后的操作就摆在桌面上了。皇后是一国之母,其地位重中之重,所以没有切实的理由是无法废除的。孟皇后也是个谨慎的,自从高滔滔去世后就夹着尾巴做人,这让赵煦找不到突破口。利用福庆公主病逝前后祈福的机会,将祈福说成诅咒,其实就是一种典型的冤枉和泼脏水。但这种手段对于政治斗争来讲却是必须的,否则赵煦就没法废除孟皇后。因为在废后的诏书上是必须有理由和皇后罪名的,不可能把党争的因素写进去,那样就真的连脸都不要了。
让人意外的是,就算是被废除了皇后之位,孟皇后依然成了旧党保守派最为典型的代言人。在之后的人生中,她被几次废立,都与保守势力脱不开关系。甚至在靖康之变的前夕,保守派还推动了宋徽宗赵佶恢复孟皇后的皇后位。在宋高宗赵构时期,她还两次以皇太后的名义垂帘听政,实在是让人感到差异。由此可见孟皇后的尊位并只是皇帝赵煦带来的,而是保守派旧党势力在后宫的依托。她多次被废立,其背后的本质也是新旧两党在朝廷政治中的斗争,而这些斗争却对宋朝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站在这个角度,赵煦废除她的皇后位也是理所应当的。试想,孟皇后在已经被赵煦废除了皇后位的情况下,还能通过保守派旧党卷土重来。如果她没有被废除皇后位,成为第二个高滔滔并非不可能。如果赵煦英年早逝后是由她临朝听政,旧党很大可能会卷土重来,其结果难免出现第二次元祐更化。从这个角度看,为了新党政治的延续,也为了国家的平稳过度,赵煦选择牺牲孟皇后也是有充足理由的。对于一个皇帝来讲,如果不将国家放在第一位,心里存在私利和妇人之仁,最终受到伤害的只能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