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罗荣桓之子被中央急召回京,罗帅见到儿子:为啥要回来?

野史记录 2024-01-08 08:51:02

1963年,罗荣桓元帅的身体状况已经很不好了,长期住院疗养。年底的时候,罗荣桓罕见的生气了一次,对象不是别人,正是他的儿子罗东进。当时罗东进被中央急召回京,罗荣桓见到床前的儿子罗东进时,生气地说道:“你为啥要回来啊?”

罗荣桓担心儿子,也心疼儿子,但罗东进身为新中国开国元帅的儿子,从小到大却从未得到过任何的特殊照顾。即便时隔多年以后,罗东进将军再回忆幼年时期的那段艰难岁月时,也不禁湿润了眼眶。

峥嵘岁月

罗东进出生的时间是1939年,正值抗日战争的艰难时期。当时八路军115师正准备进山东,刚出生不久的罗东进便跟着母亲林月琴,随军开始了长途跋涉。林月琴当时所在的是徐向前带的那批部队,一路上虽然艰苦但也没让罗东进受伤,总算是平安无事的来到山东鲁西南一带。

但部队并不打算在这一带停留,要继续向沂蒙山区进军。沂蒙山区的条件更加艰苦,此去沂蒙山区危机四伏,后续又要向鲁南和鲁中方向进军,带着这么小的孩子太不方便,万一有个三长两短,还不如忍一时离别之痛,将孩子寄养在鲁西南的老乡家中。

罗东进当时太小不懂事,根本不知道自己与母亲分别,但林月琴却心如刀绞,这种骨肉分离之痛,任何一位母亲都难以承受,但为了革命事业,她也只能泪流满面,一步一回头的离开了。

好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以后,开桃峪会议期间,八路军此时已经在沂蒙山区站稳脚跟,林月琴思念儿子心切,产生了接儿子过来的想法。于是,林月琴找到杨勇,让他帮忙跑一趟鲁西南,将罗东进给带过来。

杨勇自然理解林月琴想念儿子的心情,但罗东进实在太小,一路道路崎岖难行,再加上随时可能遭遇敌人,自己的安危倒没什么,但他带着一个这么小的孩子,该如何是好呢?只不过林月琴的态度挺坚决,杨勇也就顺了她的意,去了一趟鲁西南。

杨勇抵达鲁西南以后,顺利接到了罗东进,但如何带着他回沂蒙山区这个问题还得面对。为了解决吃喝问题,杨勇在当地采购了一大筐桃子。因为桃子比较软,孩子吃起来也方便。杨勇随后又找了一个挑夫,扁担一边挑着孩子,一边挑着桃子,孩子饿了就给他一个桃子吃。

就这样,杨勇一路护送,顺利将罗东进给带到了沂蒙山区。八路军当时在沂蒙山区的情况虽然较之前好许多,但日寇对沂蒙山区的扫荡也更加紧迫了,尤其是百团大战以后,日寇更是将我军视为重点目标,对我军的根据地疯狂扫荡,八路军的处境也因此愈发艰难。

原本已经将儿子留在身边的林月琴,面对这种艰难时局,也只能再次将罗东进放在沂蒙山区的老乡家里寄养。但沂蒙山区的老乡们当时也生活困难,谁家都负担不起孩子的口粮,出于这个原因,罗东进在沂蒙山区生活期间,曾经在多个老乡家生活,称得上是“吃百家饭”长大。

即便如此,罗东进的生活还是很艰难,毕竟那个时候的粮食实在太稀缺了,沂蒙山区的老乡们存点粮食根本舍不得直接吃,甚至连那些糠都舍不得扔,也要和粮食一起磨成面。就算这样还不算完,还要将地瓜面等杂七杂八的能吃东西都掺进去,再和粮食面搅在一起摊煎饼吃。

虽然这种食物的名字叫煎饼,与我们今天所吃的煎饼却差距巨大,因为他们所吃的煎饼很厚,而且很硬,与今天那种又软又劲道的薄煎饼完全不同。他们吃的煎饼甚至不能折,因为只要轻轻一折就会断裂。

这样的煎饼放入口中,不仅难以咀嚼,而且难以下咽。粗糙的汉子尚且吃起来费劲,那么小的罗东进根本无法进食。为了能让罗东进吃东西,当地的沂蒙山区老乡都是亲自咀嚼后再喂罗东进吃。

老乡们对罗东进很好,宁可饿着自己家孩子,也一定会让他吃饱。因为老乡们都清楚,罗东进的父母是在为他们这些穷苦人革命,随时都有可能牺牲,他们在这里生活虽然苦,总算是还能过几天安稳日子,所以对罗东进格外好。

后来,罗东进回到罗荣桓夫妇身边生活,并没有产生那种“云泥之别”的落差,更没有“平步青云”的感受。因为罗东进到父母身边以后,虽然有了安全感,但生活依然很简朴。而且,罗荣桓对儿子的要求比其他人更加严苛。

家风

有一次,我军打赢了一场仗,缴获不少的战利品。其中有一个防毒面具十分惹眼,被贪玩的罗东进拿出来玩,将防毒面具套在头上以后,头上连着一个长长的管子,不了解这东西的人猛然见到都会有些害怕。

罗东进很快就发现了这个特点,他带着防毒面具四处吓唬老乡家的孩子,孩子们见了他四散而逃,有的孩子甚至都吓哭了。罗荣桓得知此事后,将罗东进狠狠批评一顿,又将他关了一天禁闭。

罗荣桓告诉罗东进,“八路军是人民的子弟兵,你不仅不爱护人民,反而吓得老乡孩子哭,你违反纪律了!”严格来说,罗东进也只是一个小孩子而已,谈不上违反纪律,但罗荣桓对儿子要求严苛,按照违反纪律处罚,令罗东进印象十分深刻。

新中国成立以后,罗东进跟随父亲在北京生活学习。罗荣桓在进京之前就嘱咐罗东进,到京城生活以后,千万不可成了“八旗子弟”,不可作威作福。事实上,罗东进在京期间,即使放学错过了公交车,也要自己走回家,万万不敢乘坐父亲的小汽车。

因为罗东进上学时有一次放学晚了,错过了公交车的时间,乘坐了父亲的小轿车,被父亲严厉批评了,此后再也没有乘坐过。

罗荣桓元帅在教育子女这一点上,与毛主席十分相似,因为李敏、李讷也有差不多的经历,被父亲批评一次后,即便再晚也会自己走路或者骑车回家,绝对不会乘坐小轿车,即便是警卫员开车去接也不会坐,这就是老一辈革命家的家风。

回京

罗东进在父亲的教导下,逐渐长大,小时候的经历让他对待穷苦百姓如同家人一般,始终牢记父亲的教导,是党和人民养育了他。罗东进学习很上进,成绩在学校名列前茅,顺利考入军事工程学院。

1963年,罗东进接到中央急召他回京的消息时,罗东进还在学校里读书。他接到让他回京的消息以后,心里闪过一丝不安,因为他知道父亲近来的身体一直不好,所以这次被这么急着召回京,极有可能与父亲有关。

罗东进抵京以后,果然证实了他的猜想,父亲的病情逐渐加重,经常处于昏迷状态,清醒的时间越来越短暂了。罗东进没有回家,直接去了父亲所在的医院,默默地守在处于昏迷的父亲身边,坐在父亲的病床前。

罗荣桓醒过来以后,发现儿子罗东进竟然回来了,这让他有些生气。因为罗荣桓清楚,罗东进此时正处于学业的关键时期,他这次回来肯定会影响学业。罗荣桓告诉儿子,不要请假往回跑,要多将精力放在学习上,他有医生和护士照顾,不必惦念。

罗荣桓又叮嘱儿子:“你是革命干部的儿子,对自己的要求要比其他人更加严格。”父亲的一番话,将罗东进说得流了泪,紧握父亲的手,深情地望着父亲。

1963年12月16日,罗荣桓同志在北京逝世。

1 阅读: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