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标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南京生物医药分中心(后简称“分中心”),最近,东南大学器官芯片研究院院长顾忠泽非常忙碌。作为分中心首批入驻高校项目,其团队正推动成果的进一步转化,一栋“器官芯片大厦”也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
不仅如此,还有好消息传来——近日,顾忠泽教授团队获得1000万元授信支持,这笔资金,将加速其研发与产业化。据介绍,这也是全国首单“成果转化贷”支持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签约团队的业务落地。
两周时间,1000万元
想象一下,跳动的心脏、代谢的肝脏、呼吸的肺,当这些人体器官变成“毫米级”,在巴掌大的芯片中,经过2—3周就能孕育而出……
这个神奇的技术,就是顾忠泽教授团队在攻关的“器官芯片”,也是国际生物医学领域的技术前沿焦点。
“简单理解,器官芯片就是在体外培养一个微小的人体器官,它的功能跟人体内器官是一致的。”顾忠泽说,科研人员可以利用器官芯片进行药物筛选、药效评价等实验,在药物研发的临床前阶段就高效排除“错误答案”,既能进一步降低实验动物模型成本,也能更贴近人源反应。
作为国内最早从事器官芯片研究的高校之一,东南大学已积累了一些标志性技术和成果。去年11月,顾忠泽带着技术进驻分中心,正是想在此继续开展应用研究。但高校科技成果具有创新性、颠覆性,从基础研究到商业化应用总是有种种难题,正处在研发和产业化关键阶段的顾忠泽团队,就有相关资金需求,“成果转化贷”则为其解决了这一难题。
据介绍,“成果转化贷”是分中心与江苏银行专项定制的信贷创新产品,通过创新“签约即贷”方式,支持资金最高可达3000万元——例如,在了解到顾忠泽团队的资金需求后,江苏银行仅用两周时间,就为其提供了1000万元的授信支持。未来,该产品将根据高校成果转化的关键节点,采用“里程碑”式放款,以金融支持成果转化“降门槛、降成本、提效率、提价值”。
金融“活水”注入,带来的是活力涌动。东南大学器官芯片研究院项目推进组相关负责人表示,团队接下来的重点工作就是引进和孵化,并与新区共同建设高标准公共服务平台。一个器官芯片领域的成果转化及产业创新生态圈,值得期待。
12项政策护航成果转化
两周时间,1000万元,这是“成果转化贷”助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故事。但作为衔接科技链和产业链的桥梁,为了更好地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分中心做的不止于此:在揭牌启用当天,分中心一次性发布了12项支持政策,护航科技成果转化的全过程。
分中心负责人吴昊介绍,12项支持政策分为5项资金支持政策和7项创新服务政策。其中,资金支持政策包括早期项目启动资金管理办法、早期项目融资担保支持措施、科技保险支持措施、银行信贷支持措施等。
“这些资金支持政策,主要满足不同阶段的项目在不同阶段的资金需求,相比于现在的天使基金,我们早期的项目资金支持还要更靠前。”吴昊举例,分中心还推出了一款“概念验证保”,可以从技术的概念验证期间就给予保障,一直到产品市场化的全生命流程,这也是全国首款针对高校概念验证阶段的综合保险保障。
试想,一项技术从概念验证期就有资金护航,其转化效率就有了保障。而随着越来越多技术的落地转化,创新活力也将涌动成势。当前,分中心已“牵手”全国多所高校,12个项目落地于此。向着“全力推动高校科技成果加速集聚转移转化”目标进发,还有更多创新故事在此书写。
来源 :南京江北新区 生命健康办、南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