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1960年开国将帅大合影

清浩谈军事 2023-06-10 06:15:03

1960年中央军委召开了两次扩大会议。第一次是1960年1月中央军委扩大会议,1月22日~2月27日在广州召开。参加会议的有中央军委委员,各总部及军种、兵种领导人,各大军区司令员、政治委员,军和省军区党委书记。会议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特别是战争与和平形势,研究讨论了落实军事战略方针、国防建设以及如何防止敌人突然袭击等问题,通过了《1960年国防建设工作纲要》。

第二次是1960年9月中央军委扩大会议,9月14日~10月20日在北京召开。参加会议的有中央军委委员,各总部、军种、兵种、大军区、主要军事院校领导,各大单位政治部主任。会议议程有三项:一是反修正主义问题,二是政治思想工作问题,三是军队的组织编制、装备八年规划问题,其中以加强军队政治思想工作为中心议题。中央军委副主席林彪元帅、贺龙元帅、聂荣臻元帅主持会议并讲话,中央军委常委陈毅元帅、叶剑英元帅在会上发言,中央军委秘书长、总参谋长罗瑞卿大将作关于组织编制和装备问题的说明。会议讨论并形成了《关于加强军队政治思想工作的决议》。同时,会议对总政治部主任谭政大将进行错误批判,作出了《关于谭政同志错误的决议》,撤销了谭政中央军委常委、委员,中央军委办公会议成员和总政治部主任职务。

1960年10月,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人接见出席中央军委扩大会议全体同志并合影。

前排左起:24人

刘培善中将,福州军区第二政治委员

王新亭上将,军事科学院副政治委员

许世友上将,国防部副部长兼南京军区司令员

赖传珠上将,沈阳军区政治委员

傅钟上将,总政治部副主任

粟裕大将,中央军委委员,国防部副部长兼军事科学院副院长

罗瑞卿大将,中央军委常委、军委秘书长,国防部副部长、总参谋长

李富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计划委员会主任

林彪元帅,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部长

朱德元帅,中共中央副主席、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中央军委常委

刘少奇,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家主席

毛泽东,中共中央主席、中央军委主席

周恩来,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总理

贺龙元帅,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体委主任

刘伯承元帅,中央军委常委

李先念,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兼财政部部长

叶剑英元帅,中央军委常委,军事科学院院长兼政治委员、高等军事学院院长

谭政大将,中央军委常委,国防部副部长、总政治部主任

肖劲光大将,中央军委委员,国防部副部长、海军司令员

陈赓大将,中央军委委员,国防部副部长、军事工程学院院长、国防科委副主任

肖华上将,中央军委委员、军委副秘书长,总政治部副主任

陈奇涵上将,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

肖向荣中将,中央军委副秘书长、军委办公厅主任

李涛上将,总参谋部第三部政治委员

二排左起:28人

张乃更大校,总参谋部防化学兵部部长(1961年晋升为少将)

段德彰少将,海军政治部主任

杜平中将,沈阳军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

刘华香少将,内蒙古军区副司令员

李寿轩中将,铁道兵司令员

刘亚楼上将,中央军委委员,国防部副部长、空军司令员、国防科委副主任

陈锡联上将,沈阳军区司令员

邱创成中将,炮兵司令员

黄永胜上将,广州军区司令员

张爱萍上将,副总参谋长、国防科委副主任

王树声大将,中央军委委员,国防部副部长兼军事科学院副院长

陈再道上将,武汉军区司令员

李志民上将,高等军事学院政治委员

郭鹏中将,新疆军区副司令员

廖汉生中将,国防部副部长兼北京军区政治委员

陈士渠上将,工程兵司令员

李达上将,国家体委副主任兼国防体育协会主任

周士第上将,原训练总监部副部长

许光达大将,中央军委委员,国防部副部长兼装甲兵司令员

吴涛少将,内蒙古军区副政治委员

韩先楚上将,副总参谋长兼福州军区司令员

秦基伟中将,昆明军区司令员

谢有法中将,军事工程学院政治委员

唐天际中将,总后勤部副部长

江文少将,总参通信兵部主任

彭富九少将,总参谋部第三部部长

李聚奎上将,总后勤部政治委员

甘泗淇上将,总政治部副主任

三排左起:28人

贺健少将,总参谋部军事交通部副部长

郭林祥少将,成都军区第二政治委员

梁必业中将,济南军区第二政治委员

张梓桢少将,总政治部联络部部长

胡荣贵少将,昆明军区政治部主任

李天焕中将,公安部副部长兼人民武装警察部队(1959.1-1963.1)第二政治委员

李天佑上将,广州军区第一副司令员

吴法宪中将,空军政治委员

杨得志上将,济南军区司令员

杨勇上将,副总参谋长兼北京军区司令员

杨成武上将,副总参谋长

张达志中将,兰州军区司令员

黄志勇中将,工程兵政治委员

王尚荣中将,总参谋部作战部部长

王平上将,军事学院政治委员

张贤约中将,总后勤部副部长

李耀文少将,济南军区政治部主任

陈伯钧上将,高等军事学院副院长

袁升平中将,北京军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

熊 晃少将,新疆军区政治部主任

谢明少将,广州军区政治部主任

方强中将,海军副政治委员

莫文骅中将,政治学院副院长

左齐少将,新疆军区副政治委员

廖海光少将,福州军区副政治委员

谭甫仁中将,武汉军区第二政治委员

朱良才上将,原北京军区政治委员,离职休养

周纯全上将,原武装力量监察部第一副部长

四排左起:28人

路扬大校,中央军委办公厅副主任(1961年晋升少将)

彭嘉庆中将,总后勤部副政治委员兼后勤学院政治委员

张国华中将,西藏军区司令员

向仲华中将,装甲兵政治委员

刘兴元中将,广州军区第二政治委员

宋时轮上将,军事科学院副院长

王秉璋中将,空军副司令员、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副院长

刘有光少将,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政治委员

钟汉华中将,最高人民法院军事审判庭庭长

甘渭汉中将,总政治部干部部部长

刘居英少将,军事工程学院副院长

李良汉少将,工程兵政治部主任

张令彬中将,总后勤部副部长

邱会作中将,总后勤部部长

崔田民中将,铁道兵政治委员

黄新廷中将,成都军区司令员

孙仪之少将,总后勤部卫生部部长

卢南樵少将,总后勤部政治部主任

傅秋涛上将,总参谋部动员部部长

刘浩天中将,军事学院院长

杜义德中将,海军副政治委员

鲍先志中将,南京军区治部主任

谭冠三中将,西藏军区政治委员

王六生少将,陆军第二十军政治委员

叶明少将,武汉军区政治部主任

王辉球中将,空军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

韩振纪中将,总后勤部军械部部长

刘其人少将,总政治部组织部部长

五排左起:26人

黄新友少将,总参谋部军事交通部副部长

刘昌少将,内蒙古军区政治部主任

范阳春少将,总参谋部通信兵部政治部主任

姜思毅大校,总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

孙毅中将,总参谋部出版部部长

陈仁麒中将,炮兵政治委员

王宗槐中将,高等军事学院政治部主任

朱明中将,总参谋部通信兵部政治委员

王集成少将,铁道兵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

黄火星中将,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兼军事检察院检察长

杜屏大校,总参谋部装备计划部副部长(1961年晋升少将)

李逸民少将,总参谋部政治部主任

白文华大校,总政治部秘书长

肖学林少将,总参谋部防化学兵部政治委员

安东少将,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秘书长

冼恒汉中将,兰州军区政治委员

刘何少将,炮兵副政治委员

孙继先中将,第二十训练基地司令员

王文轩少将,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政治部主任

李作鹏中将,总参谋部军训部部长

程世清少将,装甲兵政治部主任

孔石泉中将,政治学院治部主任

刘志坚中将,总政治部副主任

汤 平中将,总后勤部财务部部长

栗在山少将,第二十训练基地政治委员

陈彬大校,总参谋部军务部副部长(1961年晋升少将)

总计:134人。

注:网上有人发帖子列举合影者的职务,大部分都对,少数不准确。笔者根据有关资料核对,做了更正。

下面是从左至右4张放大的照片,以便看清。

当时的中央军委是1959年9月组成的。1959年9月26日,中央军委发出《关于军委组成人员的通知》,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由毛泽东等21人组成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毛泽东任主席,林彪、贺龙、聂荣臻任副主席,朱德、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罗荣桓、徐向前、叶剑英、罗瑞卿、谭政为常委(主席、副主席均为常委),粟裕、陈赓、肖劲光、王树声、许光达、肖华、刘亚楼、苏振华为委员(常委均为委员),林彪主持军委日常工作,罗瑞卿任秘书长,苏振华、肖向荣任副秘书长。21人的中央军委有18人参加了这次会议。

合影中缺少的的元帅、大将,除了1959年庐山会议受到错误批判被撤销职务的彭德怀元帅和黄克诚大将,罗荣桓元帅未出席会议,陈毅元帅、徐向前元帅、聂荣臻元帅出席会议但未参加合影,徐海东大将、张云逸大将未出席会议。

各单位参加会议的代表:

三总部系统共有40余人,其中总参谋部最多,有19人,总参二级部的部长甚至副部长都参加了,还不包括兼职的副总长,如副总参谋长兼北京军区司令员杨勇上将和副总参谋长兼福州军区司令员韩先楚上将。

总政治部和总后勤部各有十位领导和二级部部长。另外,高法军事审判庭庭长和高检军事检察院检察长也属于总政系统。总政治部主任谭政大将在这次会议期间受到错误批判,会后即被免去总政治部主任职务,1961年1月,因病退居二线的罗荣桓元帅重新担任总政治部主任,谭政改任总政治部副主任。和1959年庐山会议后彭德怀、黄克诚一撸到底相比,谭政已经是相当幸运了。1979年3月,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批准《总政治部关于为“谭政反党集团”冤案彻底平反的决定》。

海、空军各有4人;各兵种都有3人;各军区为2-3人(广州军区有4人);各主要军事院校一般也为2-3人。

由于这次会议是以加强军队政治思想工作为中心议题,因此各大单位除了司令员和政治委员,政治部主任基本上都来了。

有几位上将的职务比较特殊:

李达上将,1958年受错误批判免去国防部副部长、训练总监部副部长职务,军队不能呆了,被贺龙要到国家体委任副主任兼国防体育协会主任。李达曾在红二军团、红二方面军、八路军一二○师、西南军区长期担任贺老总的参谋长,深得器重和信任。当李达落难时,贺老总伸出手来拉兄弟一把,将李达要来当自己的副手。

周士第上将,原训练总监部副部长兼军外训练部部长,1959年5月训练总监部撤销后,周士第已年近六旬,未安排具体军职。

朱良才上将,原北京军区政治委员,1958年主动要求退出领导岗位,离职休养,是最早离休的开国上将。

周纯全上将,原武装力量监察部第一副部长,1958年11月武装力量监察部撤销后,周纯全还担任中央军委监察委员会委员和国防委员会委员。

陈奇涵上将,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1954年1月,中央军委决定,设立解放军军事法庭,陈奇涵任庭长。同年11月改称解放军军事法院,陈奇涵任院长。1956年2月,中央军委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建议,决定将解放军军事法院改称最高人民法院军事审判庭,隶属于总政治部,仍由陈奇涵任庭长。1957年4月,全国人大常委会任命陈奇涵为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分管军事法院系统的工作。钟汉华中将任最高人民法院军事审判庭庭长。1965年5月,经中共中央批准,最高人民法院军事审判庭又改称解放军军事法院。

合影的第一排是“主宾席”,毛、刘、周、朱四位正国级位居正中,理所当然。李富春、李先念没有军职,但两人位置重要:一个是国家计委主任,一个是财政部长,两位经济建设的掌门人,国防建设的有力支持者,因此能排在大将甚至叶帅之前。

第一排有军衔的不是元帅也是大将,按说最低也是上将(五位元帅、五位大将、七位上将),但是却有两位中将:一位是肖向荣,一位是刘培善。要知道,第二排、第三排还有大将、上将哩。中国人历来重视排座次,像军委扩大会议这样重要的场合绝不会随随便便。肖向荣中将是中央军委副秘书长、军委办公厅主任,按其职务的重要性也还可以理解;刘培善中将是福州军区第二政治委员,这个职务在与会者之中并不特别突出,为什么能跻身前排?笔者到现在也没琢磨明白。

粟裕本来在十大将中排在首位,因1958年受到错误批评,被撤销总参谋长职务,只挂了个军事科学院副院长闲差,合影中只好屈居当时的总参谋长罗瑞卿下首了。

陈赓大将是所有合影者唯一戴帽子的,朱德元帅、叶剑英元帅、谭政大将帽子都是拿在手里,这也似乎显示了陈赓大将的个性。

第二排有两位大将、十二位上将、八位中将、五位少将和一位大校。两位大将王树声和许光达,也是十大将中仅有的两位正兵团级(1952年评的军队级别),其他八位都是军委委员级。大将中,只有他俩在第二排,应该不是巧合。要说王树声和许光达不仅军衔是大将,而且也是中央军委委员,同在这一排的刘亚楼上将也是中央军委委员,这是比其他兵种、军区司令员高一档次的,但他们能安然于第二排,体现了开国将军虚怀若谷的心胸。

当时我军有六个兵种领导机构,即炮兵、装甲兵、工程兵、铁道兵、通信兵、防化学兵。炮、装、工、铁四大兵种的司令员和通信兵、防化学兵兵部的部长,都站在第二排,这应该也是有意安排的。

第三排有八位上将、十一位中将、九位少将。杨成武、杨勇、杨得志三上将并肩而立,“三羊开泰”!也不知是会议上有意安排的,还是这老哥仨商量好的。

第四排有两位上将、十七位中将、八位少将、一位大校。

第五排有十一位中将、十一位少将、四位大校。

共计:无军衔者五人;元帅五人;大将七人;上将二十九人;中将四十九人;少将三十三人;大校六人。这六位大校,有四人第二年即1961年晋升少将,姜思毅1988年授中将,另一人白文华因是总政治部秘书长,受“谭政反党集团案”牵连,被错误处理转业到黑龙江当了农场场长。1979年平反后任陕西省委副书记。另外秦基伟中将、郭林祥少将、李耀文少将,1988年被授予上将。

3 阅读: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