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给各国都上了一课,美国也被打醒了!好在中国早有准备

一追再追 2023-08-21 12:25:33

俄乌冲突打得非常惨烈,但也为很多国家的军事发展提供了绝佳的教材。其中对各国来说,最大的教训就是俄乌冲突再次让各国认识到了炮兵的作用。

俄乌冲突中火炮的作用

因为随着现代化战争的发展,很多人对炮兵的作用都是非常看轻的。

尤其是在海湾战争中,美军精准导弹打击伊拉克重要军事设施,然后空军轰炸的模式,打得伊拉克抬不起头来,炮兵完全没发挥啥重要作用。

因为这场仗打得太漂亮了,所以各国在发展现代化军事体系时,都是越来越重视空军和精准制导导弹,对于炮兵似乎是不屑一顾。

【海湾战争中的美军轰炸机】

但是在这次的俄乌冲突中,两边用的最多的战术之一就是用炮兵对对方进行饱和式打击。

尤其是在乌克兰进入反攻阶段后,俄罗斯方面采取了构筑战线,然后用火炮对战场进行火力覆盖的战术。

在乌克兰这样的大平原上,乌克兰在没有空中优势的情况下,要想集中兵力对俄军阵地发起冲锋,会立马遭到俄军火炮的饱和打击。

大平原上没有掩体,目标非常明显,所以俄军一轮火炮覆盖过去往往会让乌军损失惨重。

【炮兵开火】

但乌军要是派遣小规模兵力去进攻俄军阵地,又无法对俄军阵地造成足够的冲击,只能慢慢“啃”俄军的阵地。

这也是为什么现在的乌克兰军队反攻进度很慢,打了几个月了,战果只有几个城镇和村庄。

其实在军事领域一种武器要想彻底退出战争舞台是很难的,往往要一种新的作用和它基本相同,但各方面作用都全面优于它的武器出现,才能完全淘汰这种武器。

【炮兵部队正在吊装弹药】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骑兵,很多人认为是机枪的出现导致了骑兵的没落,但其实骑兵的没落是因为坦克的大规模运用。

成群的坦克在冲击力上远高于骑兵,并且坦克养起来比马省心,培养还比战马方便。

但饶是如此骑兵也没有完全退出战争舞台,在很多复杂地形中,依旧有骑兵的一席之地。比如说中国现存的唯一一支骑兵部队——玉树独立骑兵连,其作用除了留住骑兵这一兵种外,就主要是考虑到了高原作战的问题。

炮兵的不可替代性

坦克现在无法百分百的适应所有高原地形(其实中国靠着强大的基建能力都能把99A送上西藏高原了),也就让骑兵依旧有生存空间。

这种道理放在炮兵身上也是一样的。

虽然轰炸机对地面目标造成的毁伤效果要优于炮兵,但它没有炮兵便宜,也没有炮兵直接。

【炮兵】

毕竟炮兵是直属于陆军部队的武器,陆军部队要是遇到敌人,拉出火炮就能一阵狂轰。

但陆军要是想依靠空军的轰炸机进行轰炸,可能等轰炸机到了,时间都过去好几个小时了。

尤其是在中美在进行陆军合成化的现在,中美军队都在尽可能将火炮塞进营一级编制,尽可能的将火炮下放。这样当连级部队遇到需要火炮打击的目标时,一个招呼营部就能拉出炮兵部队进行支援。

而更下面的“班”一级部队编制,再搭配上火箭筒和手榴弹,可以说从

30米~70米、400米左右、30~70公里的这几个距离上,都有能够进行攻坚的武器,火力搭配就非常完美。

【火箭炮齐射】

当然,空军和现代化的军事发展,依旧对炮兵发展造成了比较大的影响。空军大行其道,占据了“打击大规模地面军事力量”这个生态位。

所以现代炮兵的发展更倾向于“点对点”的攻击,即一门火炮对一个阵地进行打击。

在二战中那种大量火炮汇聚起来,对一个地区展开地毯式轰炸的场面,在现代很难出现了。

此外随着军队现代化、合成化的发展,各国陆军的反应速度也越来越快。

在二战中,假设A军发现B军在某个地区部署有炮兵阵地,A军的解决办法通常是用地面陆军力量对这个炮兵阵地进行攻击。

B军要么把炮兵撤走,要么就等着阵地被攻下来后,火炮被A军缴获。

要是A军动作慢或战斗力不强,迟迟没有攻下这处炮兵阵地,那B军的火炮说不定能在这处阵地磨蹭好几天时间。等这段时间过去了,都不知道B军能把A军的大部队炸成什么样。

现代战争中的炮兵

但随着精准导弹、卫星侦测体系等“武器”的发展,现代军队的反应和反击速度都非常快。

在现代炮兵领域,更是有“火炮开炮8分钟后就会遭到反击”的说法。所以现代火炮的发展重心都是自行火炮,讲究一个“打一炮就跑”。

【自行火炮开火】

要说在这世界上的主要军事大国中,哪个国家最轻视炮兵的发展,那必然是美国。

可以说这次俄乌冲突中炮兵的作用也给美国提了个醒,让美国见识到了炮兵的不可替代性。

不过美国估计后续也很难再把炮兵发展起来。

因为美国是一个海权国家,进攻目标基本是沿海地区和海上。这种军事目标注定了美国投送出去的军事力量是海军和空军,军队发展不能围绕炮兵发展,或者说是很难对炮兵投入太多发展资源。

幸好中国一直很清楚炮兵的作用,对此早有准备。现目前全球所有国家中,中国的炮兵现代化是做的最好的。

中国有射程最远的远程火炮,也有机动性和信息化甩了其它所有火箭炮一大截的PHL-191。

【PHL-191】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