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部战区对台一线,解放军陆航部队举行跨海突击演练,科目包含前线战区伙伴加油。这不仅能大幅提升解放军陆航部队的作战半径,也为需要执行远距离跨海突击任务的解放军,提供了新的战术思路。
不久前,中国军视网官方账号报道提到,隶属于东部战区的解放军71集团军某陆航旅在一次紧急跨海突击演练中,首次展现了一种被部队称为“伙伴加油”的奇特战场加油能力。
当事部队表示,这种战术是他们根据自身所面临的战场需求所探索出来的新战法。其作用为,通过让载重能力更强的直-8直升机携带一种特制的油囊,并让其与攻击直升机编队一同参与突击任务。
【直-8运输直升机携带特制油囊】
当负责作战任务的攻击编队完全攻占一处敌军阵地后,直-8直升机便可以放下油囊,让攻击编队依托这一油囊进行油料补给,进而提高攻击编队的作战半径。根据计算,一个油囊的油料足以让一架直-10武装直升机增加200公里的作战半径,大幅提升远距离作战效率。
不得不承认,这一新战法虽然颇有些简陋,但却具有相当大的实战意义。
要知道,对于东部战区的解放军陆航部队来说,直升机航程性能的重要性,要远远高于载弹量、防护这些传统要素。
也正因如此,在许多场陆航部队的实战演训训练中,我们经常能看见参演的直-10武装直升机会刻意在机翼上的2个武器挂点上挂载副油箱而非武器。用降低机体载弹量的方式,进一步增加机体的作战半径。
【挂载副油箱出击的直-10武装直升机】
至于陆航部队这么做的理由也很简单。因为东部战区陆航部队所面对的作战环境,是最大宽度400公里,平均宽度超过180公里的台湾海峡。所以他们的直升机都必须要具备跨海峡支援能力。
然而问题在于,尽管直-10武装直升机的设计总师曾在采访中公开表示过,直-10的作战半径是所有现役武装直升机里最远的,比阿帕奇、卡-52这些世界知名武装直升机都远。
但当我们考虑到登陆场位置、直升机场位置、转场所需路程、战场滞空时间等因素之后,纵使直-10拥有世界第一的作战半径,其机内燃油也难以应对如此多的战场需求。所以陆航部队只能以载弹量换航程,通过加挂副油箱的方式来尽可能缓解这一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陆航部队能通过直-8或其他运输直升机携带油囊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直-10武装直升机对燃油储备的硬性需求。那么直-10就将具备满武器挂载出击的条件,在滩头上空火力全开。
【满挂载状态的直-10】
更何况,如果油囊够多,且前线补给站点具备直升机整备条件的话。那么身处滩头的直-10甚至可以做到不返回大陆进行补给的情况下,直接在前线完成弹药与油料补给,大大缩短机体整备时间,让陆航部队可以更加迅速地重新投入战场。
当然,这种油囊战法虽然有着不小的实战价值,但就像一开始说得那样,这一战法实在有些略显简陋。导致这一战术的实际使用效率难以进一步提高,对于其他类型战场环境的兼容性也较低。
别的不说,单就油囊一次只能为一架直-10进行补给,且补给需要降落才能进行一事,就足以在很大程度上限制这一战术的实施了。
【直-10通常以编队出动,油囊的容量明显不够用】
因为它的补给量实在太小了,这意味着如果要为一整支攻击编队进行补给,就必须要出动同规模的运输机队。而且攻击编队还必须要时刻确保补给场地完全安全才行。一旦补给场地遭到敌军反攻,不光补给任务会面临失败风险,正在补给油料的直-10也可能被一起搭进去。
此外,降落补给还限制了这一战法的实施空间。因为如果直升机不降落就不能补给的话,那么这一战术的可实施范围就只能限定在受补给机的最大飞机半径。一旦超出这个距离,受补给机就将无法安全的飞到指定降落区域,补充的油料也不足以支持直升机安全返回。
而这也就意味着,在面对与大陆相隔数百公里的南海岛礁时,这一战法也将失去发挥空间。
当然,想要解决这些问题也不是难事。那就是发展和美军KC-130类似的螺旋桨式空中加油机,专门为执行远距离飞行任务的直升机进行空中加油。
【KC-130加油机给黑鹰直升机受油】
值得一提的是,螺旋桨式空中加油机与油囊战法并非替代关系,而是互补关系。因为当我们放眼世界之后会发现,世界各国的专用武装直升机都不具备空中加油能力。毕竟受油管的体积太大了,武直的小体型根本装不下。怎么也得是直-20这个水平的直升机才能装。
考虑武装版的直-20W已经有过曝光记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平替直-10的对地打击能力。
【直-20W武装直升机】
因此我们有理由推断,在可以预见的未来,解放军的陆航部队的加油能力会分化成两种形态。一种是以油囊加油为主,主要为直-10提供临场补给的战场加油能力。另一种则是以空中加油机为主,保障直-20W可以进行长距离岛礁间飞行的空中加油能力。两相结合,共同完善解放军陆航部队的远距离打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