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背叛太平天国的将领,最后都怎么样了?

喝下历史的鸡汤 2024-07-23 17:51:10

太平天国起义时期,有不少人背叛了天国,加入了清军阵营,对自己的旧日战友刀枪相向。

他们的结局,到底是“叛徒都没有好下场”,还是“识实务者为俊杰”呢?

韦志俊

韦志俊,是韦昌辉的族弟,骁勇善战。

他曾击杀湘军名将罗泽南,因此威名显赫。

天京事变后,尽管有韦昌辉的牵连,他仍本无意反叛。

当时,韦俊坚守武昌,清军借天京事变的机会屡屡劝降,皆被韦俊拒绝。

后来,韦俊因内外断绝,被迫放弃武昌,天王有心问罪,幸有李秀成力保才得免。

再后来,太平天国重建五军主将系统,韦俊就任右军主将,是顶级大将的级别。

然而,由于陈玉成、杨辅清的排挤,韦志俊终不能在太平军中有立足之地。

无奈之下,韦俊被迫降清。

降清后,韦俊率军,向昔日战友举起了屠刀。

安庆之战,韦志俊袭得枞阳,给了陈玉成致命打击。(如胡林翼所言,枞阳一日不得,就算攻安庆十年也不能得手)

后世小说出于对韦俊的恨,称韦俊后来被曾国藩兔死狗烹,做叛徒果然没有好下场。

其实,实际上,韦俊的结局是不错的。

攻破天京后,韦俊所部成为第一批被裁撤的部队。

但是,大清仍然善待了韦俊,韦俊也上书,介绍了天京事变后曾有一些韦姓将领改名换姓的情况,以免韦姓将领被牵连。

镇压捻军时期,韦俊又被再次启用,奉命募四营,称“义胜军”,参与对捻军的作战。

最后,他病死于芜湖。

太平天国失败后,韦俊曾回到老家金田,要出钱修桥,但家乡人民唾弃他是反骨仔,拒绝他修建。

而“反骨韦十二”的名号,也一直在老家流传!

韦俊,是降清的最高级别太平军将领。

他降清后,得以善终,但不被家乡人所谅解,结局不要圆满,但已经很不错了。

毕竟,当年离开金田村的兄弟,能回来的大约也就只有他一个人了。

程学启

程学启,是安徽桐城人,太平军入桐城后,他加入了起义军。

程学启所部,极为骁勇,素为清军所忌。

安庆之战时,曾国荃访得程家族中老妇人,派去劝降。

其实,族中老妇人,未必巧舌如簧,有什么说服力。不过,曾国藩传递的信息简单直接:你全族姓名,皆在我手!

程学启素与安庆守将叶芸来不和,又受此威胁,遂率领300人投降了曾国荃。

随即,程学启奋勇当先,苦战数月,为攻陷安庆立下大功。

不过,在湘军中,程学启始终不受待见,处境不佳。

幸好,安徽老乡李鸿章要组建淮军,程学启开字两营为淮军倡率,成了淮军骨干。

淮军建立之初,战斗力未强,多赖程学启顶着,程学启遂成为淮军第一员大头目。

然而,在攻打嘉兴的作战中,程学启被太平军守军射杀了。

丁汝昌

前面说到,安庆之战时,程学启带了300人降清。

这300人中,就有一个叫丁汝昌的家伙。

丁汝昌加入大清后,算是混得风生水起。

他先随程学启,多战立功;程学启死,他又随刘铭传,又建功颇多。

后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这个家伙后来成了北洋水师的老大,成为近代史上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

降清的太平军人物中,丁汝昌,算是“后戏”最多,混得最好的一个了。

郜永宽、汪安钧、周文嘉等“八王”

郜永宽、汪安钧、周文嘉、伍贵文、张大洲、汪花班、汪有为、范起发,都是两湖人士。

后世常把他们合称为“八王”。

但实际上,只有前面四位封了王,后面四位只是天将。

在江苏、浙江各要地相继失守后,他们齐聚在苏州。

当时,苏州守军,3/4是他们的部队;苏州六个城门,有四个是他们把守。

他们有心要降清,但又担心大清难饶。

于是,当程学启派人来诱降时,他们提出要与戈登等人会面。

会面中,郜永宽表示,希望洋人戈登做保,保证他们降清后的安全,戈登欣然答应。

于是,趁着李秀成离开苏州,郜永宽等人杀谭绍光,献城投降。

李鸿章入城后,赏他们每人一顶红顶花翎戴上,宴请了他们。

随即,李鸿章一声令下,伏兵涌出,斩杀了八人!

这八王,降敌不到三日,即人头落地,是最惨的了。

李昭寿

李昭寿,是反复无常到了极致的一个人。

早年,他聚众造反,战败后,降了朝廷。

然而,随后,他又设宴弄死了自己的上司,加入了太平军。

加入太平军后,他的部队军纪很差,到处劫掠,因此被陈玉成等人所厌恶。

陈玉成曾历数李昭寿之罪,要治以军法,李昭寿跪地很久才得免。

后来,大清胜保捕获了李昭寿的父亲和妻子,李昭寿又只好再降清。

降清后,李昭寿打得还是比较狠的,他在天京北岸,跟太平军死打硬拼,制造了很大的麻烦!

太平天国失败后,李昭寿开江南提督缺。

为了保住荣华富贵,李昭寿什么都干得出。有旧友来投奔他,他直接把人家献给朝廷,以示忠诚。

然而,朝廷始终容不下李昭寿。

最后,朝廷借殴打贡生这样一件不大不小的事情,把李昭寿杀死了!

其实,李昭寿,不过就是一个掳掠成性的强盗。

因为掳掠成性,陈玉成容不下他,到了大清,朝廷也容不下他!

童容海

童容海,本是石达开的人。

石达开出走,他跟着去了。

石达开混得不好,童容海等人又“万里归朝”,回归天京,受李秀成指挥。

后来,李秀成在江浙也坚持不下去了,童容海又率部投了大清。

投大清后,他追随鲍超,展开对太平军的攻击。

而太平天国失败之后,童容海的事迹就不详了。

其实,对于太平天国降将来说,以后没有消息,或许就是好消息吧。

童容海降清后,加入的是湘军。

太平天国既定,童容海自然也是毫无悬念要被裁撤的。以后,归隐民间,不在话下。

童容海既不如韦俊、丁汝昌有才干,又不是李昭寿这样掳掠之人,在太平军中也缺乏号召力,并不是必须除掉的对象。

钱桂仁

钱桂仁,想要降清已经很久了。

他的兄长钱百春,很早就降了清,并不断升官,钱桂仁自然也早有二心了。

钱桂仁,在做常熟副将时,就表示要改名钱安邦,献常熟降清。

但是,朝廷认为:仅献常熟一地,与事无甚裨益,不如俟其暗约苏州、太仓、昆山各城贼目,联为一齐,同时献城投诚,如有意见不协者,众共诛之。

也就是说,朝廷嫌他的投名状不够,要他搞个大规模叛乱来投!

于是,钱桂仁与李文炳等人串联,企图搞一次大规模叛乱。

只是,李秀成得到密报,星夜赶来,钱桂仁等人也就不敢妄动了。

后来,钱桂仁又与淮军联络,企图仍献常熟投降。

但是,钱桂仁又决心加大筹码,企图邀请李秀成来常熟,然后抓着李秀成降清。

但是,李秀成回到苏州,查出了钱桂仁的同伙,钱桂仁只好暂时留在苏州不敢动。

而就在钱桂仁去苏州邀请李秀成期间,手下骆国忠争投降功,直接降清了···

如此,钱桂仁不但没有败露,反而被封比王,继续得以重用了。

随即,他被调到杭州,又企图发动叛乱,献杭州投降。

结果,同谋都被处死,钱桂仁再次逃过一劫。

最后,杭州陷落,钱桂仁率部跪伏道旁,迎接清军,投降了。

随即,钱桂仁又率军追击太平军。

只是···在嘉应洲,钱桂仁战死了。

这个钱桂仁,早有心要降太平天国,多次策划、参与献城之事。

只是,他想要贪的功太大,因此屡屡不能成功,最后,只有在没有什么筹码的情况下降清。

而在降清不久,在追击太平军余部的作战中,战死!

要知道,当时,退到广东的太平军实力已经较弱,而钱桂仁在那里战死,说明···他只是大清一个地位较低的武官···

投个降还要这么贪,这样的人实在是···不知道怎么评价。

骆国忠

前面咱们说到,钱桂仁本想要献常熟降清,只是,哥们太贪了,非要跑去苏州邀请李秀成来常熟,企图把李秀成抓起来降清。

而在钱桂仁在苏州时期,他的部下骆国忠,献常熟降清了!

也就是说,骆国忠,是拿着上司钱桂仁的资源做筹码降清的,得到的待遇自然比钱要好。

但是,抢投降之功,也是要付出代价的。

钱桂仁之所以当时没有直接举常熟降清,除了贪心要诱捕李秀成外,还因为···常熟四周当时都是太平军的控制区域。

因此,骆国忠抢着举常熟降清,自然很快就遭到了太平军的围攻。

不过,这个骆国忠打仗有两把刷子,奋力抵抗太平军,坚守常熟,等待淮军来解围。

在解围过程中,骆国忠还生擒了太平军名将朱一点,又立了一功。

随后,骆国忠被编入淮军忠字八营,继续作战。

会攻江阴,骆国忠因功,被赐予劲勇巴图鲁的称号!

后来,骆国忠随刘铭传转战山东、河南、湖北等地,所向有功。

在镇压东捻军后,骆国忠以提督记名,赐黄马褂。

1873年,骆国忠死于乾州军中,谥勇肃。

可以说,骆国忠有相当的军事能力,因此长期得以重用,官也做的比较大,算是除丁汝昌外,混得最好的降将了。

总结下来,太平军的降将,其实大部分都得到了朝廷的任用。

而像程学启、丁汝昌、骆国忠这样比较有本事,而在太平军时期地位不是很高的降将,更是得到格外重用。

所以,仅仅因为郜云宽等“八王”被屠,就认为大清对太平军降将不感兴趣,是不客观的说法。

同时,程学启、骆国忠、丁汝昌,在太平军中皆不是一流将领,投大清后能够发展得很好。

如果太平军的一流将领、湘军的一流将领们,当时不是在自相残杀,而是在反抗侵略的战场上,那么,近代的历史,或许要少一些屈辱!

3 阅读:1719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