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于赵县的英雄团——冀中七十一团

赵州溜达吧 2024-08-21 20:13:13

1945年,全国抗日战争形势发生根本变化。1945年3月,上级撤销赵元宁联合县,党政军合并到赵县,抗日力量不断加强。抗日县区干部达385人,武装大队235人,7个区武装小队有一百多人,基干民兵1398人。

1945年8月13日,为适应抗日战争需要,经上级批准,在原赵县抗日县政府所在地大东平村对周边县及赵县支队及各区队进行改编,组建具有正规军建制的七十一团,第一任团长白云峰,政委肖泽西,参谋长丁龙潜,政治处主任赵占奎。

七十一团第一营为三十一地区队第一、二大队改编而成,兵源主要是来自晋县、宁晋,也有少部分来自束鹿。

七十一团第二营为四十四地区队第三、四、六大队改编而成。三大队改为第四连,兵源完全是藁城人:第四大队改为第五连,兵源为赵县贤门楼伪九中队起义之部队;第六大队改为第六连,兵源为赵县组建之工人大队(全部是长工)。

七十一团第三营的第七连为赵县支队第一、二中队合编而成;第八连为赵县支队第三、四中队合编而成;第九连为束冀县大队合编而成。赵县支队部改为第三营营部。

七十一团直属警卫连由四十四地区队警卫排和赵县战斗力最强、人数最多的三个区小队合编而成,绝大部分是赵县兵(后来以警卫连为基础扩建为团属炮兵营)。

七十一团直属侦察通讯连由两个地区队(三十一、四十四)的侦察排、通信排合编而成,兵源来自赵县、藁城、晋县、宁晋、束鹿等地。

在建团前夕的七月份,七十一团各区队就开始配合协同作,一举攻克盘据在宁晋、衡水间的东旺、艾辛庄日伪据点,全歼守敌230 人。

并且,通过成功实施攻点打援、多处作战的灵活战术,在赵县前大章全歼据点之敌120余人,击溃赵县增援之敌,歼敌400余人,为解放赵县城打下良好基础。

1945年8月26日,七十一团组建后,即开始解放束鹿,在攻打束鹿的战斗中,由于指挥得当,部队很快攻克束鹿县城,全歼日敌一个联队部、两个大队700 余人。

1945年8月30日,在解放赵县县城的战斗中,军分区指挥部设在韩村,军分区司令员叶楚屏任总指挥,以冀中七十一团为主攻,从县城西门、北门强攻。新建县大队和区小队在东关佯攻。冀中八十二团和栾城县大队在赵栾县界小南宫阻击从石门来赵增援部队。藁城大队在梅花阻击藁城出动之敌。宁晋大队在换马营阻击宁晋增援之敌。9月1日,七十一团攻克了赵县县城,歼敌400 余人,并扫清了以新寨店为中心的所有赵县至栾城公路上的一切据点,歼敌300 余人。

紧接着,在解放藁城的战斗中,还是以七十一团为主攻,兄弟部队配合鏖战三天三夜,一举全歼藁城县城守敌两个联队(藁城、无极)2000余人。

在七十一团连克三城的威慑下,深县、辛集、晋县、宁晋、无极之敌望风而逃,从而解放了除栾城县城以外的全部冀中六分区地区。

后来,原七十一团转隶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六集团军第一三八师第四一四团。下属三个步兵营,一个炮兵营,团直还有侦察、通讯、防化等部队和司、政、后机关。并且在抗越自卫还击战中再显英雄本色。

值得称道的是,传统得以传承,在四十年后的1985年春节后,以七十一团为基本班底的四一四团奉命开赴云南老山前线作战,1986年 7月中旬返回营地。在赴越参战期间,四一四团共击溃敌人的进攻和偷袭481 次,收复被敌人占领的6个高地,歼敌1326人,坚持和发扬了老七十一团的优良战斗传统,打出了国威,打出了军威。中央军委给全团荣立集体二等功一次,授予第七连“攻坚英雄连”称号,七连战士童培友为“战斗英雄”称号。成都军区给予坚守在“八十年代上甘岭”上的第二营记集体二等功一次,同时授予第三连“防守英雄连”称号、授予副参谋长王春林“模范指挥员”称号、第三营营部通讯班长王刚“英雄通讯兵”称号。此外,全团有百分之七十以上的指战员分别受到军、师、团三级的奖励和荣誉称号。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