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
文|朔风史记
编辑|朔风史记
1998年,83岁的李中权将军怀着深情,决定为母校——抗日军政大学第二分校的纪念馆建设捐出一笔20万元的善款。
这笔钱不仅是李中权个人的积蓄,更是他和老战友们一点点凑出来的心意,代表了他们对这座学校的深厚情感和对后辈的殷切期望,抗大二分校在战火中诞生,曾培养出无数为国捐躯的英烈。
李中权希望纪念馆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激励年轻人铭记过去、奋勇前行的基地,但这笔钱却在悄无声息间被贪污,原本代表赤诚与忠贞的款项竟被私吞,这让李中权愤怒至极。
当时,李中权虽已年迈,但目光依旧如炬,他立即要求对账,仔细查看每一笔款项的流向,越查越觉得问题重重,20万元这样一大笔钱,怎么会轻易“消失”?账目上,竟没有任何合理的解释。
李中权终于确认,这笔钱在筹款委员会里“失踪”了,问题锁定在两名负责财务的工作人员身上,得知真相的李中权怒火中烧。
眼前这一幕让他想起那些逝去的战友——他们为国牺牲,满腔热血化为一捧黄土,而现在,为缅怀他们的纪念馆建设却遭到蛀虫蚕食。
是战友的信任,是自己一生信奉的清廉精神,所有这一切被这笔“消失的捐款”践踏得一无所有,这一刻,他怒不可遏,曾说出“若在战争年代,我非一枪崩了你们不可”的话语。
回顾李中权的革命经历,或许可以理解他的愤怒,他1915年出生在四川达县的一个农民家庭,少年时饱受军阀混战和压榨的苦痛。
在恶劣环境的磨砺下,李中权决心参加革命,并在红四方面军创建的川陕苏区加入了红军,他的家族几乎全员投身革命,兄弟姐妹九人走上战场,其中六人牺牲,包括父亲、母亲和兄弟姐妹。
他们一路随红军跋山涉水,母亲忍着病痛艰难行走,带着小弟妹一起参加长征,途经大雪山、过茫茫草地,生死离别数次。
到达陕北后,李中权在抗大深造,为战斗做准备,这样一位深知革命艰辛、亲历家族牺牲的战士,如何能容忍和平年代里有人滥用捐款?
李中权在战争年代经历了太多生死考验,愈发懂得什么是为人做事的底线,抗日战争中,他和战友们在抗大并肩奋战,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抗战中的重要力量。
在解放战争时期,他亲历冀中反“扫荡”、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和湘南剿匪,正是在这些无数次的战斗中,他与战友们建立了如兄弟般的深厚情感,对他而言,老战友们不仅是革命路上的伙伴,更是一起出生入死的家人。
几十年过去,他们的关系没有因岁月而淡去,相反,对这群共患难的人的情感变得愈加深厚,也正因为这样,当得知为纪念他们的善款被私吞时,他才会如此愤怒,战友们曾为国流血牺牲,他们的纪念馆怎么能沦为某些人中饱私囊的机会?
失望、愤怒之余,李中权知道愤怒并不能让捐款回来,更不能解决纪念馆的难题,此时的他已经年逾八十,行动不便,但内心的决心丝毫未减。
他开始四处奔走,想要寻回那笔捐款,为了查证捐款的每一笔来源,李中权拿出自己数十年为人清廉、为事严谨的态度,与秘书一起梳理账目,逐一核对善款来往的凭证。
他几乎废寝忘食,追查蛛丝马迹,誓要将这笔钱追回,恰逢春节来临,别人忙着团聚、庆祝新年,他却埋头查账,不顾节日,连夜加班加点,正是这份执着和毅力,使得他最终搜集到确凿证据。
在证据面前,李中权终于将贪污款项的真相大白于天下,他将那些侵吞善款的人告上法庭,法庭上,他面对曾经的部下,依旧铁骨铮铮地站在道德和正义的立场上。
铁证如山,涉案的两名工作人员再也无从狡辩,只能承认罪行,最终被法律惩处,而李中权在成功追回善款后,毫不犹豫地将款项全数捐赠给纪念馆,让其继续完成最初的使命。
老将军在这一场斗争中,完成的不仅是对老战友们的承诺,更是对自己一生清廉信仰的捍卫。
晚年的李中权虽已离休多年,但依旧保持着清贫的生活习惯和对革命的热忱,离休后,他不仅一次性将20万元党费交给组织,还特别关心家乡的红军小学建设,尽己所能帮助教育事业的发展。
他对家乡的牵挂和对下一代的关注从未减少,这份深情,来自他对革命信仰的执着和对人民的无私情感。
战争年代,为国而战,他无怨无悔;和平年代,国家仍是他的全部,即便年老,他依旧关注着国家大事,日复一日地阅读报纸,关心国内外局势。
警卫员回忆起他住院期间还常常“梦回沙场”,甚至悄悄起身,想要带领部队“突围”,这种深植于骨血的军人本色,令无数人感佩。
李中权将军于2014年8月在北京病逝,享年100岁,临终前,他对革命的坚持依旧不变,走过百年风雨,他用一生诠释了军人的责任和担当,也向后人展示了一个真正共产党员的高尚品格。
他的墓碑上镌刻着“若硝烟升起,我将从这里出发,再次奔赴战场”,这是他一生的誓言,是那颗不曾改变的赤诚之心。
对此,您怎么看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