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役时,杜聿明两次收到劝降信,为何却始终没有回应

润后看谈历史 2024-08-23 01:11:13

淮海战役第三阶段杜聿明兵团被困陈官庄的时候,为了减少伤亡,避免不必要的损失,我军也是积极展开了劝降工作,以削弱敌军。劝降工作主要分两个方面:

一是在前线展开政治攻势,以广播、喊话、送饭吃等活动,瓦解对方的士气。被围的杜聿明兵团原本就因为被围以后前景渺茫,加上缺吃少穿实在难捱,所以人心涣散。经过宣传以后,经常整排整连的官兵主动跑过来投降。中高层军官虽然没有主动投降的,但是也大多对逃兵睁只眼闭只眼,显然也是不想继续打下去了。

二则是让对方高级指挥官的亲朋好友写信劝降。比如说熊瑾玎就给在第五军当军长的儿子熊笑三写了一封信,劝他早日放下武器。虽说熊笑三因为种种顾虑没有起义或者投降,但是最后他选择了弃军逃跑,导致第五军一度失去指挥,也算是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而作为被围部队的最高长官,杜聿明自然也是劝降的重要工作对象,陈老总亲自给他写了两封劝降信,设法送进了包围圈。给杜聿明的第一封劝降信送进包围圈以后,送到了第二兵团所属区域,落在了邱清泉的手里。邱清泉是个死硬分子,拿到信以后看都没看直接就烧了,然后才告诉杜聿明有这么个事,自然没发挥任何作用。

第二封则是由一个被俘的第十三兵团军官带进去的,这一次交到了李弥手中。李弥就比较圆滑了,打电话向杜聿明报告说对面让被俘军官带了封信来。杜聿明问他来人说什么,李弥回答问不出来,让杜聿明自己把人带回去审问,推了一个一干二净。杜聿明只能让他把人和信一起送过来。

杜聿明读了劝降信以后,也是颇为纠结。此时的他很清楚这一战已经必败无疑,继续顽抗下去恐怕只有死路一条,出于保护自己和手下官兵性命的心理,杜聿明不想再打下去,而且对信中希望他不要只效忠于四大家族,要“为人民服务”一句颇为认同,因此对于投降一事还是有些心动的。

不过杜聿明也知道光自己想投降没用,现在被包围的第二兵团、十三兵团与十六兵团这三个兵团中,邱清泉的第二兵团实力最强。而邱清泉为人一向极为跋扈,平时也仗着是老蒋对自己的命令都不怎么服从,真要投降还是得问问他的意见,不然弄不好可能反受其害。于是杜聿明自己拿着信去找邱清泉,想试探一下他的态度,那个被俘军官则交给文强去审问。

不想到了邱清泉的指挥部,把信给他以后,正在火盆边和兵站总监耿文哲一起喝酒的邱清泉只看了一半,就直接把信撕掉扔在了火中,然后一句话不说。杜聿明见邱清泉这个态度知道没戏,只能悻悻而回,让文强把送信人先放回去再说,希望拖一段时间以后,蒋介石迫于压力下野,那么邱清泉就不会那么死硬了,到时候再设法劝他投降比较有把握。

所以一月五日老蒋命令杜聿明突围时,杜聿明出于拖的思想和部队实际困难,回答说弹药、粮草都严重不足,无法突围,请求先空投大量物资。蒋介石无奈,答应再空投三日物资,杜聿明成功地将此事拖了下来。可惜一月六日中午解放军就发起了总攻,兵无斗志的杜聿明兵团一触即溃,阵地纷纷丢失,杜聿明最终没能坚持到邱清泉态度转化的那一刻,落了一个兵败被俘的下场。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