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捞、珮姐等带头,火锅猛推“非遗”食材!

火锅餐见闻 2024-10-31 02:14:43

导读:

1、海底捞、珮姐等都猛推“非遗”食材!

2、为什么火锅大力挖掘“非遗”食材?

3、火锅产品开发逻辑变了!

第 1696 期

文 | 文博

海底捞、珮姐等

都瞄上了“非遗”食材

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简称“非遗”。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

以往这个专业的名词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仿佛离我们很远,但如今,随着大众对国潮文化的自信,“非遗”类的文化展览、互动体验越来越走近大家的生活。

“非遗”这个标签,也开始越来越多的出现在火锅餐饮中。

比如今年的6月22日,海底捞换帅的同一天,其正式推出雷山酸汤锅,锅底中添加了非遗技艺发酵的“雷山鱼酱酸”。

还专门在上新阶段打造了一场直击户外的在地直播,对新品食材进行了真实溯源,并特邀非遗大师白坐腾亲赴现场,让大家零距离了解这项非遗传统工艺。

据海底捞相关负责人透露,“海底捞雷山酸汤锅”已经成为点单率最高的锅底之一。

◎海底捞非遗红酸汤

珮姐重庆火锅,前不久在深圳开出了首家社区店,在装修、价格上做了减法,让环境更市井烟火气、菜品呈现形式与价格更亲民。

在新店型中,其专门在一面墙上突出自己的菜品品质,很清晰的介绍了自己的0添加非遗锅底、武隆非遗羊角香干、非遗手作小香肠、非遗泡菜蛋炒饭等产品,将“非遗老字号·地道重庆味”的口号体现地淋漓尽致。

◎珮姐非遗产品介绍

9月初开启“长城直播大秀”的朱光玉火锅馆,在活动现场,除第三季度大单品“霸王生椰牛肉”亮相外,还陆续揭开了非遗系列新品的面纱,包括本溪黑豆花、梓潼片粉、峨眉龙须笋、宣威火腿豆米锅等。

朱光玉创始合伙人李扬也表示,接下来还会调整产品结构,陆续增加地标美食、非遗产品的比重。

◎朱光玉非遗菜品

还有程碟衣火锅馆,其火锅底料,就最早起源于磁器口码头的纤夫--程隆奎,在江边用动物下水,加以辣椒、花椒、老姜等佐料,用瓦罐煮熟。后续又将技艺传承给后辈,程氏水派火锅底料制作技艺便由此应运而生。

在今年的4月,其百余年间代代相传,具有鲜明地方特点的“程氏水派火锅底料制作技艺”也成功申请了重庆南岸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品牌增加了更多的文化历史色彩。

不止这些火锅大牌,在全国各地的火锅门店中,非遗的标签也被越来越多的提及,比如上海鸿姐的非遗炒料,八合里的汕头非遗牛肉火锅代表称号,津门羊大爷的非遗蘸料等。

整体来说,目前跟火锅餐饮相关的“非遗”食材,多是技艺类,比如锅底制作技艺,一些菜品原材料腌制/生产技艺等。还有小部分品牌也推出了非遗互动体验:比如簪花、漆扇等。

为什么火锅品牌

开始大力挖掘“非遗”食材?

1、大背景:非遗消费不断融入年轻人

一场打铁花表演引发了“中式极致浪漫”,一围簪花让明星也集体“上头”,一把非遗漆扇火遍今夏……非遗这个看似遥远的概念正在以全新形式,圈粉年轻人。

不少年轻人“血脉觉醒”,不止进行非遗好物的消费,更身体力行当起了非遗传播者。

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电商消费报告(2023)》,2023年电商平台非遗商品成交额首次突破千亿大关,达1073.2亿元,同比增长37.7%。非遗消费用户数量约2.49亿人次,创下四年来新高,其中80后、90后是消费主力群体,各占约30%,00后群体占比10%且呈现出逐渐扩大的趋势。

◎非物质文化遗产电商消费报告(2023)相关数据

包括火锅在内,越来越多的品牌注意到“非遗”背后的商业潜力:表面上看它是一种文化、技能、表演形式,深层次地,它逐渐演变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年轻人愿意为此付出品牌溢价。

2、挖掘非遗食材的“根”,能更好地讲述产品故事

“给客人介绍了锅底和菜品的特色,介绍了金佛山方竹笋和武隆非遗羊角豆干,客人立马点了”。在珮姐深圳社区店的试营业的第一天,其创始人颜冬生亲赴一线后写下了这样的朋友圈。

从巴奴毛肚火锅开始,火锅产品开始“讲”起了故事。将自家产品的优质以及差异化还有背后的上新故事讲出来,可以打动消费者。

之前讲的故事可能会比较“直给”,比如将产品环境、原料品质或是生产过程进行追溯。而非遗食材显然能将这种内容深度不断加强。

像珮姐挖掘非遗食材,会从实地调研、文献研究和访谈传承人几个方面入手,这些都让品牌对食材的在地文化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梳理;还有海底捞、朱光玉在非遗产品上新时,都曾直接对话非遗传承人。

◎珮姐“在地风物志”系列视频

在原料和产地的“引子”之外,火锅品牌通过寻找非遗产品文化的“根”、非遗产品工艺的“魂”以及非遗传承人背后的坚守故事,显然能够讲述更有价值厚度、且更具人文向、更完整的溯源故事。

3、非遗背书,让品牌价值有了文化深度

今年不少餐饮人都拆解米村拌饭的成功路径,其中大家必提的一项就是,其定位引入了朝鲜族非遗元素,用文化这个背书区隔了其他市场韩式拌饭的同时,也通过借助文化这个原力,拉高了整体品牌的价值感。

火锅品牌也是如此,“对于珮姐而言,非遗食材的价值不仅在于它的差异化,更在于它的文化价值”,其创始人颜冬生说道。

珮姐起源于重庆,也一直在深耕传承重庆的在地文化,所以品牌提出了“在地风物志”计划,发掘非遗食材,推广其背后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特别是让重庆38个区县的无数非遗特产,借由珮姐重庆火锅,能够走出重庆,被大众熟知。”

◎非遗背后是匠心文化传承

程碟衣火锅馆团队也告诉火锅餐见,“非遗产品的评判标准,第一必须是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技艺;第二必须要四代传承,至少七十年的时间,且有区级、市级、省级、国家级不同等级”。

非遗技艺讲究 ‘慢工出细活’,且由匠人代代传承,其中包含的匠心精神与人文情怀,与程碟衣追求的稀缺性和文化价值一致。

再加上,许多非遗技艺如今都面临着传承与推广的难题,火锅餐饮品牌与匠人、非遗工坊的合作,不止能为产品贴上非遗的标签,从市场上同类型的产品中脱颖而出,还能将非遗作为品牌建设的一部分,沉淀品牌的文化价值,承担社会责任的商业向善之举,实现可持续发展。

“不过,也要注意当越来越多的火锅店都在推非遗产品时,我们怎么在其文化价值和门店的商业价值之间寻求平衡,避免引入非遗后,过度商业化和庸俗化。”程碟衣火锅创始人连娜提醒到。

内卷下,火锅产品上新频次变少

但对产品的内在挖掘越来越深

在前不久的秋冬产品趋势中,火锅餐见就发现,今年下半年,火锅产品的研发力度、新品挖掘的数量不及去年同期。这跟消费趋势、c端消费意愿的传递相关。

当大众都在追求质价比,火锅品牌也不再追求上新频次、上新数量,而是考虑如何在降本增效的同时,赋予产品更多的价值感,所以我们能看到,牛肉类产品、大盘菜、融入黑松露等高贵食材的产品不断涌现。

同时,从手工菜到地标食材(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再到非遗食材(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独特制作工艺和独特风味的传统食材)、在地食材(在当地生长,并与当地文化、烹饪传统和饮食习惯紧密相关的食材),我们会发现火锅人对产品的内在挖掘越来越深了。

这背后,是火锅的产品开发逻辑慢慢发生了变化。像朱光玉李扬就说,“原来,我们每个季度推出的10多款新品,全都是围绕着流量开发的。四周年庆过后,我们会慢慢调整为一半是流量型产品,一半是寻味本源、体现文化价值的产品”。

且火锅品牌在食材方面猛推非遗,是因为真材实料,无法掺假。还有不管在地食材也好,还是地标食材也好,讲究的也是直击源头,没法仿制。

这种需求也倒逼供应链端开始单品单厂、深锁源头。以和珮姐合作的逮虾记为例,它们很早就在北海原产地,构建了土地资源、生产设备资源、资金资源、研发资源、原料和生产的安全体系、采购和生产的稳定体系。

这座全球已知范围内最大的虾滑智造工厂,做到了从虾塘到工厂的一路抢鲜,也深得锅圈、珮姐、朱光玉、熊喵来了、围辣等品牌的青睐。

◎逮虾记和珮姐合作的马蹄虾滑、鱼籽虾滑

整体而言,“内卷”到现在,大家越来越明白,只单纯看重产品的价格、流量、颜值,会让品牌陷入同质化,丧失优势,而挖掘产品的内涵则会实现价值叠加,强化品牌的竞争力。

你对非遗食材怎么看?欢迎评论互动。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