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人在天上,看到洞朗的新动静,印军越境被痛击,早就已经注定

环亚观察家 2023-01-11 16:36:01

近日,一段印度网友发布的视频在互联网上引起了印度与中国军迷们的热烈讨论。其中,印度军迷的反应十分激烈。因为这段视频是这名印度网友在飞越印度西里古里附近杜普古里的客机航班上拍摄的,而彼时飞机的飞行航线正好位于中印边境的洞朗地区周边。

这使得这名网友能够很清楚的从飞机上拍到中国在洞朗地区修筑的密集公路网,与仍处于原始状态、几乎看不见任何公路的印度境内地貌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视频截图,背景色差即为洞朗方向上的公路网

相信看到这段视频之后,许多观众可能已经明白了印度军迷反应激烈的原因,没错,就是中印两国在洞朗地区夸张的基建差距。

俗话说得好,“想致富,先修路。”这段话放在军事领域上同样成立。因为人类之所以会发明公路这一概念,首要目的就是为了能让各个因地势地貌而互相隔绝、相对独立的区域,能够通过人工手段打破这些地理上的隔阂,进而让这些区域之间形成交流通道,并最终依托这一通道,完成区域交流。

在和平时期,实施这种大型筑路工程的主要目的往往是加强各区域之间的经贸活动,让公路作为经济动脉。典型例子就是中国的“村村通”工程,通了公路的农村能够将物美价优的商品以较低的运输成本运往城市售卖,同时村镇本身也可以在融入国家经济活动的过程中实现脱贫致富。

米-26直升机帮忙打通凉山阿布洛哈通村村公路

当然,公路并不仅仅是经济动脉。当某一地区出现边境摩擦,地区局势有升温迹象后。当地的公路也可以摇身一变成为军事动脉,承担起保障部队运输、维持物资调配的责任。而这也是印度网友在看到中国在洞朗地区修建的公路网后,会反应激烈的主要原因。

要知道随着军事技术的发展,“兵贵神速”这一理论正变得越来越重要,成为了现代战争理论中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因为在现代战争中,一支部队的战略战役机动速度往往能够决定了这支部队能不能抢在敌军部队之前占领一些战略要点,争夺战场主动权。或是能否及时应对一些突发情况,防止事态进一步恶化。

在俄乌冲突中,俄军就吃了没路的亏

哪怕是在已经战火纷飞的全面战争中,强大的战略战役机动性也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部队遭到敌军远程精确打击的可能性。毕竟战场侦察信息的更新速度再怎么快也是有时延的,而高度机动的部队就能够抓住这一延迟躲避敌军攻击。就像俄乌冲突中的乌军海马斯火箭炮一样,俄军虽然将其视为眼中钉,但却始终未能消灭这一威胁。那么怎么才能让部队拥有强大的战略战役机动性呢?答案就是修路,修很多的公路。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战场上只有两种路,一种是公路,而另一种不是公路。前者能够让乘坐各种轮式、履带式载具的陆军部队能够沿着公路快速机动,一天行进数百公里。而后者,且不说轮式车辆有着越野能力差等问题,就是越野性能好的履带式车辆,一天也未必能在不是公路的地面上开出50公里远。

俄军坦克跑公路都能坏,别说野路了

也就是说,假设两军交战,双方部队同时出发向战场中心前进,一方走公路而另一方走野路的话。那么等走野路的部队赶到战场中心时,走公路的一方估计连晚饭都吃完了。

而这也正是印度方面在洞朗地区所面临的问题。

在视频中我们清楚的看见,中国境内除了公路就是正在修筑公路的工地,土黄色的纹路与深色的地貌背景形成了鲜明对比。

中国在洞朗地区扩建的村镇

至于印度境内的状态,高情商的说法是:当地的自然环境受到了有力保护,一眼望去几乎看不见什么高对比度的地貌。低情商的说法是:一条路都没修,车开进去坏了都拖不出来。

在这种情况下,印度就算能靠人力行军的方式派兵去边境地区挑起事端,他们也没有能力将这种挑衅常态化。

毕竟,解放军的公路已经修到了距离边境肉眼可见的距离,如果没有设立军事禁区的话,估计连外卖都能送到这里。边防部队完全有能力在这里长期驻扎,遏止印军的一系列挑衅行为。

2017年印军越界现场照片,以后我们反应能更快

反观印度,就算他们也想与中国在边境上对峙,缺乏公路所导致的高昂后勤补给成本要么会限制印军的活动时间,要么会限制印军的活动人数。而无论是哪一种情况,最后都会导致印军的挑衅难以为继,无力与中国争夺中印边境地区的战略主动权。

换个角度来看,在这些强大基建与配套措施的加持下,去年底印军在中印边境东段越境挑衅,然后被解放军迎头痛击这件事,其实这个结局早就已经注定。

可以说,中国在洞朗地区乃至整个中印边境实施的大型筑路工程,为解放军边防以及作战部队建立起了坚实的后勤保障基础与战略战役机动基础。让我们可以更快、更有效的处理发生在边境地区的突发事件与持久对峙。随着洞朗地区公路网的建成,这个方向的战略主动权,现在已经被解放军牢牢的掌握在手中。

0 阅读: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