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份,朋友振杰入职了一家名叫新石器的无人配送车企业。这是他两年内入职的第4家自动驾驶领域的公司。
尽管这家企业目前的运营看起来很顺利:截止2月,其无人配送车已成功落地全球13个国家、40个城市。4月还顺利拿到了和中通快递的合作,双方协议一起推动包裹的末端配送。
但振杰依然为工作的稳定性感到焦虑。
两年多前刚入行那会儿,自动驾驶被视为最热门的新领域之一。振杰怀揣着希望扎进这片新海洋,但他万万没想到,风口变得太快,而他每次都能成为公司裁员时首选的“弃儿”。
因为多次被裁,振杰对这个行业已经从踌躇满志变得失望。
如今有师弟师妹问振杰:是否建议从事自动驾驶相关工作?振杰直接告诉他们,“别来了,还是去BAT吧。”
NO.1[ 两年、四家企业、被裁三次]
2021年7月,振杰从南京大学测绘工程专业毕业。尽管南大的测绘工程名列全国前三,但在公司的成本大刀下,他们也都只是没有经验的应届生,因此往往成为企业减员的第一批牺牲品。
2022年4月,振杰第一次经历裁员。
那是一家在北京成立将近十年、专注做三维重建和用人工智能技术还原物理世界的小公司。
一天,振杰刚从一个半年的项目里抽出身来,被领导叫到会议室。15分钟后,他知道了,4个人的团队,最终只能留下领导一人。
“当时公司把比较边缘的部门全裁了,大概精简了30%的人员。”振杰说。对于那些在公司地位更高的老员工,公司要谨慎很多,因为违法成本更大。
三个月后,振杰通过朋友内推到一家名叫国汽智控的计算基础平台公司。结果还没干满一个月,又开始裁员,连管理层也不例外。振杰再一次“中招”。
第三次裁员,则彻底让振杰崩溃了。
8月,振杰成功入职一家做矿山自动驾驶的头部公司。在他看来,矿山自动驾驶是比较容易落地的方向,短期内不会出现裁员危机。更让振杰高兴的是,通过内部转岗,他接触到了最核心的技术内容——地图定位,这给他带来的安全感是前所未有的。
“我做着最核心的技术内容,所以我坚信就算裁也裁不到我头上。”
但没想到今年春节回来,振杰被HR通知裁员。
矿山自动驾驶被认为是比较容易落地的方向像振杰这样频繁遭遇裁员风波的年轻人不在少数。此外,也还有很多应届生在求职的路上“流浪”。
湖北的令狐同学在社交网络上称自己是应届生里的倒霉蛋。
5月,他和纵目科技签了入职协议。
纵目科技是一家自动驾驶和高级汽车辅助驾驶产品和技术供应商。无论在一级还是二级市场,纵目科技都是相对稀缺的投资标的,小米、联想、高通等知名投资机构早已布局其中。
令狐同学没有想到,这样一家“有前景”的公司,也被资本黑洞困扰着。六一儿童节那天,他收到HR电话,应届生目前面临两个选择,要么接受20%降薪,要么毁约赔半个月薪资。
“这波操作我真的没法接受。他们本来可以提前通知,但偏偏选了6月份这个时间点才通知降薪或者违约,现在基本没有工作机会了,把我们学生架在火上烤,还没毕业就被上了一课,真恶心。”
纵目科技不是唯一一家毁约应届生的自动驾驶类公司。令狐说,他的同学也被一家名叫仙途智能的无人驾驶清洁环卫技术服务商毁约了。“他们甚至不给降薪的选择,应届生全部只赔了半个月工资。”
NO.2[ 沸点已过,热钱不再 ]
其实,去年的一系列风波如Argo AI宣布倒闭、图森未来重组美国业务、小马智行架构大调整等就让不少人感叹自动驾驶进入“寒冬期”。今年,寒气却进一步加剧。
不妨看下5月短短一个月的新闻:
5月,苹果自动驾驶测试司机减少56名,目前司机人数为145人。这是苹果组建车队后第二次缩减自动驾驶司机规模。5月,阿里达摩院将其自动驾驶实验室全部并入菜鸟集团。伴随该业务的调整,将存在人员优化,约三分之一员工并入菜鸟,其余内部转岗或裁员。5月,美国自动送货公司Nuro宣布裁员约340人,裁员后Nuro员工人数仅剩800名。
北京一家做自动驾驶产业投资的机构高层魏Sir分析说,
不管是找正常融资,还是申请IPO,又或是寻求政府支持,哪条路都不好走了。
"市场现在很差,美元全线崩盘,人民币也都是存量基金在投。经济预期也很差,市场化机构没大钱投这块了,因为大家压根儿没信心投这些估值巨高商业化很差的公司。”
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国内自动驾驶行业总共发生投资事件124起,累计披露的融资金额超760亿元人民币。但2022年在投资数量几乎不变(125起)的情况下,融资金额仅有上一年的约四分之一,为205亿元人民币。
因“缺血”而倒闭的公司越来越多。
6月,成立不到两年的自动驾驶卡车公司擎天智卡被爆濒临破产。他们发布内部信称,公司即将进入清算注销流程。该公司两位创始人为潘震皓和孙又晗,均来自于小马智行。
很多自动驾驶公司仍在积极申请IPO,但这个阶段寻求IPO,跟几年前相比,难度不是一个级别。
魏Sir说:“苏州‘自动驾驶第一股’知行科技有14家OEM的定点函,客户稳定,但冲刺IPO也一样很困难。”
“政府愿意出钱让你落地的,表面上看起来情况不错,但实际上也不好过。”魏Sir拿一家自动驾驶公司举例。
该公司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已先后于北京、湖南、江苏和四川等多个省市落地,签单数量比大部分公司要多。然而,在一社交平台上,该公司有员工爆料,近一个月也陆续裁员70多人,只剩600多人。
“我估计很多与政府的签单只停留在面子上,大部分未到款。地方政府现在财政那么差,政府账期必定是很差的。”魏Sir说。
NO.3[ 选对行业,不如选对路线 ]
形势严峻,不仅在于投资环境的恶劣,目前自动驾驶的路线选择也在左右着无数企业的命脉。押不对,分分钟被淘汰。
首先大的方向上讲,跨越式实现L4级自动驾驶,这条“快船”目前已经“触礁”。
从过去几年的实践来看,很多企业的Robotaxi版图都处在“望山跑死马”的尴尬处境。
像百度的萝卜快跑和小马智行这样的头部运营商,其覆盖范围也不过局限在人烟稀少的边缘城区,几公里一块钱的价格堪称“做公益”。去年还在大肆宣传,今年已经声音稀少。
今年,百度Apollo几乎已经将所有宣传重点转向了“助力车企智驾变革”。
百度Apollo智驾产品上车很多原本主打Robotaxi的自动驾驶初创公司,也明里暗里把方向调转至L2辅助驾驶。如头部公司文远知行联合博世开展应用于乘用车的L2-L3级自动驾驶软件的开发。
不谈已经被很多企业战略性放弃的L4,只说L2+辅助驾驶,现在已经出现更多趋势变化的可能。而这些有可能的趋势,也影响了自动驾驶相关产业链上的企业的生存。
比如,无图化。
2022年,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单元首席执行官余承东就公开表示,“现在自动驾驶还在使用高精地图,但未来发展不应该依赖高精地图、车路协同。”此后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同样表示高精地图仅用作于过渡。
在4月份的上海车展上,华为更是发布了全新的ADS 2.0华为高阶智能驾驶系统方案,理想也同样宣布要做ADMax3.0的城市NOA导航辅助驾驶,两者有望在今年第三季度便投入使用,均属于去掉高精度地图的智能驾驶。
无图化,意味着很多图商的生存状况将变得艰难。
再比如,激光雷达路线。
过去几年,特斯拉逐渐舍弃掉各种雷达。故事的背后,就是特斯拉押下重注的纯视觉路线技术突飞猛进,其摄像头通过算法的提升,完成了对雷达能力的模拟,以低成本实现了视觉雷达效果,一个顶仨。面对这种史诗级进化,雷达们只能相继毕业。
去年底以来,ChatGPT的火爆也给了自动驾驶行业一个警示:AI大模型上车,很可能会让智能驾驶产生颠覆性的进化。硬件使用会被减少到什么程度,都是说不准的事情。
时代在共振,汽车行业也正迎来“百年变局”。汽车电动化方面,中国在持续投资下取得了成绩,把技术难度降低了;但是,汽车智能化还需摸索技术路线、商业模式等等,更大的挑战在等着人们。
这是个注定要动荡不已的行业。而参与进来的人们,或许,也注定要学会对抗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