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纯属虚构故事,非我自己的经历,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文|霖
1张杨今年29岁,从小就跟着家人在市区里租房子长大。爸妈都是体力工人,他从小就立志要靠自己双手,改变家庭环境。
义务教育毕业后,他辗转做过不少工作,最后在一家餐饮公司干起了服务生。每天在店里端盘子、腰酸背痛的,可他咬紧牙关撑了下来,努力学习各种餐饮技能。
张杨别看只有高中学历,可谁也看不出来。他手脚麻利,为人机灵乖巧,服务至上,给客人的印象特别好。很快他就在公司里小有名气,也混到了经理助理的位置。
收入逐渐稳定了,张杨找到心仪的女孩,还在城区里租了套小两房。夫妻俩也打算要个孩子,白手起家的张杨似乎越来越有奔头了。
可是,他的创业梦从没止步。张杨有个梦想,就是总有一天要开一家自己的饭店。于是他开始精打细算,省吃俭用,渐渐攒下了一笔可观的启动资金。
就这样,2017年的春节后,张杨终于在市区的一条热闹街区开起了自己心爱的小店:"家有粥香"。起名字的时候,他就想把这家店经营成一个暖心的地方,让顾客有家的感觉。
开业头几个月,张杨可谓是操劳不嫌。他几乎是一个人在打理着前台、后厨和采购,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妻子在家带孩子,也帮不了他什么。
可就算如此,生意依然是那么冷冷清清。张杨看着街对面同行的大排档,门庭若市的热闹景象,就更加焦虑了。他难道真的做错了什么吗?为什么就是吸引不了顾客呢?
有时,张杨会自嘲着想:如果当初自己能在单位里多拍拍马屁,争取上级领导的照拂,现在说不定就香火旺盛了。可惜,当年老板娘生孩子时,自己就已辞职了。
回想起在那家餐饮公司打工的5年光景,张杨唯一遗憾的就是没有好好结交那位大伯主任。大伯在公司里权力太大,手底下好几个门路,要不是自己当年太过年轻,也许……
2生意冷冷清清的,张杨只能硬着头皮撑下去。他开始回忆起在餐馆打工时的一些经历,希望能从中汲取些启示。
那几年他可谨小慎微了,上上下下处处给人留下了好印象。尤其是对大伯,张杨可是仔仔细细佯听过他的喜好和口味。
当年只要大伯来店里用餐,张杨便当上专职服务生,谦恭有礼地侍候在旁。他记得大伯最爱吃老友家常做的那几样川味菜,于是自己也攥着食谱学会下厨做给他尝尝。
大伯对张杨的殷勤表现很是受用,经常对其他同事说张杨懂事听话、有上进心。只可惜当时张杨太年轻,只顾着肯干忙活,对晋升职位的事却一点兴趣都没有。
没成想,张杨竟就这样一直错过了与大伯亲近的良机。随着时间流逝,大伯渐渐得换了新的助理,两人的距离越拉越远。直到张杨怀了创业的想法辞职,与大伯也就彻底没了什么交集。
现在重新开起了店,张杨自然是把大伯最爱吃的那几道川味菜也列上了菜单。可惜的是,无论他如何苦心经营、无微不至地服务,却就是吸引不到大伯的青睐。
一来二去,张杨的店几乎要熬不下去了。连妻子都出言相劝,让他这个梦想做到此处就好了,换一份稳定点的工作。可张杨就是说不出那个"收"字,他已孤注一掷,把所有家当都用上了。
就在张杨夜不能寐、焦头烂额的时候,大伯那边却传来了个天大的喜讯:他要退休了!张杨知道自己向来很受这位老人家的喜欢,如今大伯退休了,说不定自己的生意就有转机了呢!
果不其然,一周后的周末,一行人簇拥着走进了张杨的店门。为首的正是大伯和他的夫人,身后跟着几对看上去同龄的老年朋友。张杨眼前一亮,连忙上前准备好茶几和菜单。
意料之外的是,大伯却根本没有搭理张杨,径自拉着朋友们坐到了靠窗的好位置。张杨虽有些狐疑,但还是笑脸相迎,亲自服务这帮尊贵的客人。
仿佛早有预谋一般,大伯和他的朋友们居然点了张杨开店时学的那几样家常川菜。看到这些自己最爱吃、最拿手做的菜式,张杨自然是使出了浑身解数,亲自出马将它们烹制得干干净净、香喷喷地端了上桌。
可就在尝到第一口后,大伯的脸色就沉了下去。他指着菜肴,仿佛在说些什么。紧接着,他竟然招手把张杨给叫了过去,当着其他人的面对张杨直接破口大骂:"你行不行啊!这几道菜我吃了多少年了,居然做得这么馊!"
被好友们看了笑话,张杨顿时无地自容。他强自镇定,低声下气地向大伯诚恳道歉,表示一定会亲自重做一份。谁知,这番话仅仅是让大伯更加气恼起来,他抓着张杨的衣服就是一阵拳打脚踢骂骂咧咧的。
周围的其他客人也都被这骚乱吓住了,有人赶紧上前劝架。张杨红着眼圈,哆哆嗦嗦地回到了厨房。难道自己真的连一碗面食都做不好吗?是不是真的再也无法重拾往日的光辉了?就这样,张杨坐在地上痛哭失声,彻底丧失了最后一丝希望。
这件事情在张杨脑中挥之不去。与其说是对菜品品质的不满,不如说是大伯对自己有着更深层次的不满情绪......
3一连几天,张杨都魂不守舍的,对于店里的一切都提不起兴趣来。妻子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可又拿他没有办法。要不是为了孩子,她几乎要和他分居了。
就在这种矛盾很可能白热化的时候,一个出乎意料的人物出现了,给了张杨一个意想不到的转机。
那天天刚蒙蒙亮,张杨正躺在店里的造椅上打盹,就听到外面有人在疯狂地按门铃。他起身去查看,却见到伯母站在那里,身后还跟着个彪形大汉。
"你别介意啊,这是我请的一个保镖,人也不坏,就是比较粗鲁一些。"伯母语重心长地说,"听说你和老张闹了那么一出,我也担心你们两个彻底翻脸,所以特意过来劝劝你们。"
张杨一边给她们让出门口,一边郁郁寡欢地说:"大伯从前对我嗤之以鼻,现在我这个窝囊摊子,他更看不上了。我们之间是彻底没机会再好好相处了。"
"哎,你可真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伯母摇了摇头,"你可曾好好想过,为什么老张会对你大加蹂躏呢?难不成就因为那一份菜的锅吗?"
张杨愣了愣,低下头陷入沉思。他回顾着那天大伯当众羞辱他的一幕幕,脑海中似乎总有些什么无法捉摸的疑虑在徘徊。
"其实啊,你要明白老张的一片苦心。"伯母姗姗来迟地说,"那些年,你可是一直好好伺候他的,他对你可是挺有感情的。"
"可那又如何?"张杨自嘲地说,"他当年位高权重,我只不过是个小小服务员罢了。"
"正是因为这个,所以他才对你那么冷淡!"伯母语重心长地说,"老张要保持高级职位的清白操守,如果被人说他在徇私舞弊那可就糟糕了。所以他才故意对你爱搭不理、冷冰冰的,生怕别人说闲话。"
张杨目瞪口呆,这才豁然开朗。他恍然大悟,原来大伯那番种种装疏离的做派,根本就是为了不想亏待了自己。
可转念一想,张杨随即又陷入茫然。既然如此,那大伯退休后对自己又是怎么一回事呢?怎么反倒变本加厉,肆意侮辱自己呢?
"到了现在,老张已经退休了,那份清白早就不那么重要了。"伯母似乎看穿了张杨的心思,接着说道,"是啊,他就是故意在落井下石,气我们这帮老伙计呢。你不知道,他退休后最头疼的就是没事做!所以他就拉上几个老朋友,到处去逛逛吃吃的。"
"难不成他就是特意带大伙过来,想让我这个当年的小服务生伺候他们老人家?"张杨的心里顿时涌上一股怒火。
"我看可不仅如此。"伯母神秘地笑了笑,"如果我没猜错的话,老张其实早就对你这家店有了打算。你且再观察观察,说不定就能发现他的真正目的了。"
说罢,伯母就拽着保镖离开了。张杨望着她远去的背影,久久不能回神。他的心思很快就被之前那些从未在意的细节所吸引:大伯带着朋友们专程来自己店里就餐、对厨艺的毫不留情批评、甚至大打出手的动粗......
所有的一切,看似无心却暗藏玄机,似乎都在昭示着什么。张杨的心头顿时燃起了一丝希望,难道这一切还真有转机?
从那天起,张杨开始留心观察大伯及其朋友们的一举一动。果不其然,他很快就发现了一些猫腻......
4仔细观察了几次之后,张杨终于捕捉到了一些蛛丝马迹。原来大伯这帮老家伙,不光是假公济私地占了店里的好位置,简直就是要把这里当成自己的"王国"来经营了。
他们每次来,都会给店里的环境布置这样那样的意见和建议。比如说桌椅太矮了、灯光太暗了、装修风格太陈旧了之类的。而且,建议之后还会不由分说地指手画脚,硬要张杨立刻去实施。
难怪之前张杨的那几道自己最拿手的菜,会被大伯狠狠批评一顿。他们这群人就是把张杨的饭店当做了自家的后花园,要对其里里外外进行全方位的"装修"。
一次次被这么摆布颇有点不爽,于是张杨单刀直入地询问大伯,他们这样做到底是什么居心。
"哼,你这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以为凭一份创业的钱就可以大显身手了?现在看看,你开这家店究竟开得怎样啊!"大伯翻着白眼,直接破口就是一顿训斥。
"可我真的费尽了心思去打理,就是不知为何就是吸引不了顾客。"张杨无奈地解释。
"那是因为你根本就没有将顾客当做最高准则来考虑。客人到底需要什么,你懂吗?生意兴旺的关键,可不仅仅是菜品好不好吃这么简单啊!"大伯一副睥睨的口气说。
"那您就明示点,我一定照办!"张杨急忙恳求道。
"唉,这就说来话长了。我干脆直接带你们去看看,去学习学习成功人家是怎么经营的。"大伯想了想,做出这样的决定。
就这样,好不容易迎来了一线曙光。大伯果真安排了几次"学习之旅",带着张杨和他的员工们到处去参观那些业务兴旺的同行店。
张杨看着那些店面整洁有序、服务周到热情、氛围温馨浪漫等等,不禁对照着自家的"家有粥香",觉得确实差距甚远。他连连拍案叫绝,由衷地感谢大伯的好意教导。
紧接着一段时间,张杨就开始对店里的一切大刀阔斧地改革改革:聘请设计师重新装修布置,调整灯光音乐,购买新桌椅餐具,更新菜品风味,培训员工的服务素质......
光是这些基础的准备工作,就付出了许多心血。大伯偶尔也会带着朋友们来视察视察,对此摇头称奇。张杨并不觉得他们是在说风凉话,反而打心里感激有如此良师益友。
就在张杨觉得一切都快准备就绪的时候,大伯突然提出了一个新的大胆要求:重新取一个吸引人的店名。
"光从名字上听'家有粥香',便让人觉得暗无生趣。你不觉得它太过守旧老套,没有现代人的新意和活力了吗?"大伯说。
张杨陷入了沉思。他知道这个"家有粥香"的店名,是怀着自己对家庭的那份浓浓眷恋而取的。可如今看来,它确实不太合时宜,缺少了那些叫人趋之若鹜的创意。
"您老说得对。我当初就是一时头脑发热,用了那么平庸的一个名字。但现在已经有了新气象,就应该也换一个朝气蓬勃的新名字才行。"张杨痛定思痛地说。
"很好很好,有这个自知之明就了不起。那你先想想吧,等确定了新名字,我们再一起把它订正,让这个新店重新启航!"大伯拍着手说。
张杨点点头,专门腾出时间来苦思冥想。可就是觉得脑子里乱哄哄的,根本想不出个令自己满意的名字来。
5过了几天,张杨还是拿不定主意。他只好再次求助大伯和他那帮老朋友们。
"这事可真难为你了。不过,你放心好啦,我们都会想办法帮你的。"大伯笑呵呵地安慰道,随后就让伙伴们纷纷开始出主意。
有人建议叫"天下口福"、"食在有味"之类的;有人则提议用"鲜香阁"、"味遇上佳"之类的名字;还有人大胆说,干脆就直接叫"第一家"算了......
听着七嘴八舌的议论纷纷,张杨心里更加没谱了。正当他一筹莫展之际,突然传来了伯母清脆的一句话:"不如就叫'张氏一号'吧!"
"啊?这..."张杨当即愣住了,他感到这名字新鲜别致,很有创意,但也有些太过突兀了。
"伯母这可真是出人意料的建议啊,不知您老人家是出自什么高见呢?"大伯也被这个名字给惊住了,不解地问道。
"哈哈,你们几个老头子不也正图谋着把这家店变成自己的私人会所嘛!既然如此,那何不干脆就以老王你的名字命名呢?"伯母笑呵呵地解释道,"再说,一号二号也很时尚有面子,将来说不定还能开个连锁呢!"
"你...你这......真是个馊主意啊!"大伯被说破心事,顿时有些脸红了。张杨则在一旁偷偷会心一笑,看来自己之前的猜测没有错啊。
不过,越想越觉得伯母的建议很有新意。一号二号确实很时髦,听起来也很上档次。而且"张氏一号"四个字,寓意显赫高贵,简直就是专为大伯这种有身份有地位的人量身定做的。
经过再三思考,张杨终于拍板答应了这个店名。顿时,大伙儿便都由衷地夸赞起来,纷纷说这个新名字响亮顺耳,很具有创意和时代感。连大伯自己本人也颇为受用,不由得对伯母竖起大拇指。
就这样,张杨前前后后一个多月的努力终于有了结果,他店铺改头换面的大工程终于画上了句号。重装修后的环境显得格外雅致时尚;新招募的员工们服务彬彬有礼,态度亲和;而新研发的菜品风味独特别具,让人食指大动。
更重要的是,一举换上了那抢眼的"王氏一号"新店名,犹如蝴蝶终于与茧分离,彻底脱胎换骨了。
"好嘞,我们从今天起就让这家'王氏一号'重新开张营业!但愿它能像它的名字一样,成为人人称道的一号美食之地!"大伯在开业仪式上洪亮地说。
张杨则在一旁含着眼泪,对着大伯和伯母等人一一行了最诚挚的大礼。是啊,如果没有他们的大力支持,自己根本难以重新东山再起。
从此以后,张杨的生意确实一路红红火火,顾客爆满。而大伯和他的朋友们更是成为这家店的常客,他们几乎每顿都要光临,成为了张杨服务和宠爱的重点对象。
有一回,大伯高兴地对张杨说:"以前我还瞧不上你这个小家伙呢,没想到现在居然混得有模有样的了。看来我当年的教导没有白费啊!"
张杨笑而不语,只是关上房门,悄悄擦了把眼泪。是啊,真是许久未见的泪水了,而这一回,却是由衷的感动之泪。
(声明:本文纯属虚构故事,非我自己的经历,如有雷同,纯属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