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该炸掉”?被陕西人民痛恨的三门峡大坝,是壮举还是教训?

浩舞默画历史 2024-09-19 12:02:46

2003年8月,陕西省渭河流域爆发特大洪水。

这场水灾持续了一个多月时间,两岸千万亩良田被淹没。

受灾人数高达515万人,直接经济损失在82.9亿元。

事后在调查此次水灾发生原因的时候。

陕西省的水利界专家一致认为,与河南境内的三门峡大坝有着脱不开的关系。

三门峡大坝作为万里黄河第一坝,建成之初的目的是为了防洪、发电等多种用途。

落成之后也成功解决了长期困扰河南、山东地区的水灾隐患。

然而位于上游的陕西人民却因此饱受苦难。

不少人甚至认为,三门峡大坝是一项失败的水利工程,早就该炸掉!

那么,有关三门峡大坝的修建,究竟是壮举还是教训?

一 治理黄河水患

黄河作为中国的母亲河,孕育了中华文明的诞生。

可在历朝历代的洪涝历史上,黄河带来的水患也是数不胜数。

古代的封建王朝针对水患缺乏治理手段,这导致黄河的改道事件频繁发生。

在北宋年间,黄河改道产生的水患更是直接淹没了许多城市,导致大量平民丧生。

到19世纪,中华大地饱受列强侵略。

对于黄河水患缺乏治理,成为了影响中国稳定的巨大水利隐患。

仅在1941年到1951年,黄河就发生了四次大的溃堤。

因此上黄河也有了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的口号。

根据历史记载,到新中国成立为止,黄河前后决堤1600次,大规模改道26次。

如何治理好黄河,就成为第一代领导人头疼的问题。

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政府开始投入大量精力治理黄河水患。

以此确保沿岸的农田和城市不受洪水侵害。

而治理黄河水患最有力的方式就是修筑大坝,通过蓄水泄洪的方式驯服黄河。

当时新中国有关水利工程的专家不多,并且大多没有实战经验。

为了修好这座大坝,中央专门请来了苏联的工程师。

开始在陕西和河南一带寻找修筑大坝的合适位置。

参与选址的是苏联著名的水利专家伯克夫,有着二十多年的工程建造经验。

在苏联国内担任了多项著名的水利工程建设,可以说是一个经验丰富的专家。

通过实地勘察,伯克夫提出的第一个大坝选址。

是在黄河上游的潼关,这里的黄河径流量是最大的,只要在这里堵住黄河,下游就能避免洪涝灾害。

可这个选址有一个很危险的地方,就是潼关不远处就是西安城。

并且黄土高原上的土质很疏松,潼关的位置也过高。

在这里修筑大坝,或许短时间没什么问题。

但随着水流对两岸土地的侵蚀,大坝就有溃堤的风险。

到时候潼关大坝一旦挡不住黄河,很有可能导致不远处的西安城被洪水淹没。

而西安是西部经济发展的重要城市,也是千年古都。

对于中国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

为了确保西安城万无一失,只能将大坝的选址另挑地方。

伯克夫认同了我方的意见,沿着潼关往下继续勘察。

一直到河南境内的时候,找到了第二个好地方,那就是三门峡!

二 大坝落成后的问题

三门峡无论是地质还是地势,都比潼关要好上许多。

并且径流量也非常合适,如果在三门峡修建大坝,可以避免下游地区遭受水患。

在三门峡修建黄河大坝的决定最终被大家认可。

可就在准备动工的时候了,一位专家站了出来,表示反对。

这位专家是清华大学教授黄万里,从事于水利研究。

黄万里教授一早就看出在三门峡修建大坝的弊端。

那就是三门峡位于黄河上游的中段位置,这个地方的泥沙淤积是最严重的。

一旦大坝落成,没能处理好泥沙淤积的问题。

到时候整条黄河的泥沙都会堆积在三门峡大坝。

这就导致上游的河床被抬高,陕西省内的众多河流会引发泛滥。

特别是渭河流域,因为地势原因,会成为第一个遭殃的对象。

可当时伯克夫的工程计划已经被通过,各项物资和人员调配也已经完成。

三门峡的大坝工程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最后黄万里教授的意见也没起到什么作用。

三门峡大坝在1957年4月正式动工,于1961年4月正式投入使用。

因为大坝坐落在河南境内,三门峡大坝成功解除了下游的水患问题。

山东和河南两省再也没有出现过特大水利灾害,小范围的水灾也是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有着三门峡大坝的加持,两岸的田地也得到了有效灌溉。

河南和山东的粮食迎来大丰收。

可随着三门峡大坝拦截泥沙越来越多,正如一开始黄万里教授说的那样,陕西人民遭殃了!

根据陕西省水利部门所公布的数据,自从三门峡大坝投入使用后。

陕西境内的渭河流域洪涝灾害次数就猛增了一半。

从1965年到2008年,渭河流域一共发生137次洪涝灾害。

这些水患导致的经济损失高达两千多个亿。

三 解决泥沙问题的方法

之所以产生水患问题,是因为伯克夫是苏联人。

苏联和中国因为地理气候的不同,水域也有着很大区别。

在修建三门峡大坝的时候,伯克夫对黄河的了解太少。

没有考虑到泄沙的功能,因此上三门峡大坝是缺少排沙孔的。

而正如黄万里教授一开始说的,三门峡大坝位于黄河上游中段。

每年水流经过带来的泥沙数量是十分庞大的。

这些泥沙没有排入下流,全都堆积在了三门峡大坝的左右两侧。

逐渐漫延到了渭河的河道里面。

三门峡大坝投入使用短短数年,渭河的河床就被抬高了几米。

远远高于地上的农田和建筑,属于空中悬河。

为了避免发生特大洪涝灾害,陕西省的水利部门只能通过加固、加高渭河河床的方式。

以此阻止洪涝灾害的发生。

可这种方式治标不治本,泥沙还在堆积,渭河的河床也随之被抬高。

到最后,就开始频繁地发生水患,严重影响到了陕西省人民的生活。

三门峡大坝的落成确实解决了河南和山东这些省份的水患问题。

可这却是拿着关中地区的安全来进行交换的。

饱受水患的陕西人民因此非常痛恨三门峡大坝,不少人提出要将其炸掉。

陕西省的政府工作人员也将调查报告提交中央,希望解决问题。

面对如此严重的泥沙堆积和河床升高问题。

三门峡大坝的管理人员,一开始采用的方法是直接打开水闸进行排沙。

可这终究不是长久之计,最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修筑排沙孔。

然而此时大坝已经落成,再想动工就不是这么容易的了。

稍有不慎,还会导致整座大坝出现安全隐患。

因此只能小心地挖掘出了两个排沙口,希望能将淤积的泥沙排到下游。

可一直到现在,三门峡大坝内还是淤积着许多无法排出的泥沙。

渭河河道受到影响,泥沙堆积问题也日益严重。

无奈之下,水利部在三门峡大坝下方增加了排沙孔数量。

然后在下游又修建了小浪底大坝。

两座大坝相互作用,一个控水,一个排沙,才在最大程度上解决了上游的水患问题。

更为重要的一点是,有了三门峡大坝的前车之鉴。

在往后修筑大坝的过程中,水利工程师们都格外关注排沙的问题。

后来的三峡大坝工程,就考虑到了泥沙堆积的问题。

在下方修建了大量的排沙孔,减少这种问题的发生。

0 阅读: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