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专家李文华在湘图开讲:悠悠长沙三千年,“安史”之后始繁盛

阿山的诗和远方 2023-11-10 22:15:38
近日,长沙市城市建设档案馆副馆长、档案专家李文华做客湖南图书馆“湘图讲坛”,作了以《 悠悠长沙三千年,“安史”之后始繁盛》为题的讲座,借助于大量的图片、文字资料,阐述了长沙的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出现历史性大飞跃及形成读书重教、经世济用的文化传承基地的历史动因。

讲座伊始,李文华介绍了有着3000年历史的长沙从周时得名、楚时建城、汉时有所成长,讲到屈原、贾谊与长沙的渊源,讲到因为定王刘发的机智,汉景帝将武陵郡、零陵郡和桂阳郡三地划与长沙国管辖,再讲到历史上的长沙长期作为军事重地,战争频仍,使长沙没有得到迅速发展,直到“安史之乱”。

李文华认为“安史之乱”是长沙在当时所面临的“千年之大变局”,是长沙后来得以大发展的一大契机。“安史之乱”发生在北方和中原地区,南方相对较为稳定,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去了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于是,南方经济很快超过北方。

李文华说,南迁的当然包括不少知名的文人,如唐代大诗人李白、杜甫到过长沙,写下过大量诗篇,唐代音乐家、被后人誉为“唐代乐圣”的李龟年也到过长沙,并与李白、杜甫有过密切交往;元结、博陵安平崔氏兄弟、北宋周敦颐之先世于安史乱后不久,也自青州迁来;大量文人来到长沙,带来了先进的文化及深远的文化影响力,这是改变长沙历史的核心驱动力。另外,还有大量流民涌入长沙,使长沙人口一下子猛增。

据李文华介绍,国内各地以及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非洲等地沿海遗址先后都发现了典型的长沙窑瓷器。最为令人惊叹的是,1998年在印尼发现的沉船“黑石号”, 船上竟有多达5.6万多件长沙窑瓷器,有力地证明安史之乱后,北方文化对长沙地域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并形成了现实生产力。

李文华认为,随着人口迅速增长,长沙城市显著扩张,扩张过程与地理环境的结合更加紧密合理。唐代潭州刺史兼湖南观察使杨凭修建了东池、一步两搭桥,形成了长沙显著的山水特色。名相裴肃之子裴休在长沙北城外建西楼(西园),支持刘蜕发奋苦读,破天荒地考中进士。以其名命名的蜕园,办过周南女校、明德学堂,与此地有关的近现代名人,不下60位,长沙尊师重教、发奋苦读的传统一直传承下来。

李文华指出,正因为有了安史之乱后长沙在人口、文化、经济、城市建设方面的迅猛发展,才使得在唐末混战及五代十国时期,一时成为了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区域中心,变成了马殷楚国的都城。

南楚是五代十国时期南方十国之一,是历史上唯一以湖南为中心建立的政权,史称马楚,以潭州(今长沙)为首都。马殷创建南楚,逐个讨伐、消灭了湖南境内的割据势力,统一了湖南。南楚一方面发展经济,一方面倡导教育,继承和发展了湘文化。

李文华分析了历史地图,以考古发掘结果及长沙一直有人工兴修水利的传统为依据,认为唐时曾引浏阳河水入护城河。

宋代2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共6处,潭州(今长沙)位列其中。北宋晚期诗人张祁和南宋爱国主义诗人陆游有诗为证,陆游用“挥毫当得江山助,不到潇湘岂有诗”来赞美湖南、赞美长沙。在陆游看来,到了潇湘才是人生最得意之事。

李文华通过大量的事例说明,发生在唐朝鼎盛之时的“安史之乱”,使北方的众多政治、文化、艺术精英流落到当时比较偏僻但相对安宁的长沙,大量人口涌入,先进工艺带来先进生产力,长沙的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出现历史性大飞跃;在随后的城市显著扩张过程中,曾引浏阳河水入护城河,形成了显著的山水特色,推进了系列重大市政工程,开辟了读书重教、经世济用的文化传承基地,奠定了马殷建都基础,长沙从此开始“走上舞台的中央”。

在讲座结束前的互动环节,现场热心听众就他们所关心的问题进行提问,李文华都给予了详细回答。
0 阅读: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