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的养马史:从大臣都要坐牛车上朝,到攒出几十万骑兵

丰丰谈历史 2023-10-02 01:00:01

汉朝刚刚建立的时候,一穷二白,马匹更是少之又少。皇帝找不到4匹颜色相同的马来拉车,大臣们更是只能委曲求全地坐着牛车去上朝。

刘邦去世之后,嚣张的匈奴单于给吕后写信:我是鳏夫,你是寡妇,我们在一起吧。

吕后勃然大怒,想要出击匈奴,却因为缺少马匹、组建不起骑兵大军,而忍气吞声,继续给匈奴送财物,与匈奴和亲。

然而,仅仅过了70多年,汉武帝刘彻便组建起了强大的骑兵,动辄以数万或者十几万的骑兵规模,主动出击匈奴。

要知道,在汉武帝初年,汉朝甚至连河套平原和河西走廊这样的养马地都没有。

能以70多年创建起强大的骑兵,全靠刘邦、吕后、汉文帝、汉景帝几代君主的积累,以及行之有效的马政。

那么,没有上好养马地的汉朝,是怎么攒出几十万骑兵的呢?汉朝的马政,有哪些出彩之处?

01、设置养马官,收取养马费

汉朝初期的马政,基本上延续秦朝,连负责马政的官位都继承了过来,那便是太仆。

一开始,太仆主要掌管的,是皇帝的车辆,以及给皇帝拉车的马。

不过,汉朝初年,百废待兴,就连皇帝都找不到4匹同样颜色的马来拉车,王侯将相们更是没有马车可坐,大多只能坐牛车上朝。

那时候的马匹,无比珍贵。根据《汉书·食货志》记载,当时“马一匹则百金”。意思是,要买一匹马,竟要花费100金。

要知道,汉文帝曾想建一座露台,一问工匠,需要耗费百金,就放弃了。汉初的一匹马,竟能抵汉文帝的一座露台。

太仆,自然也没有多少马可管的。

后来,汉朝通过施行马政,马匹也越来越多。太仆的职责里,便多了一项,那就是掌管畜牧业,负责养马。

太仆这个官职,也愈发重要起来,多由皇帝的亲信担任。比如说,汉武帝的太仆,就是他当太子时就跟随他、后来娶了卫子夫长姐的公孙贺。

养马是需要钱的。

汉初的统治者,在休养生息、一心攒钱的同时,还专门为了养马,征收“算赋”。

汉四年,也就是刘邦登基称帝的前一年,就已经下令,“民年十五以上至五十六出赋钱,人百二十为一算,为治库兵车马”。

意思是,15岁以上、56岁以下的成年男女,每年都要缴纳120钱,称为“一算”,用来补充兵器和马匹。

这笔款项,在后世几个皇帝里虽略有改动,如汉文帝时期改一算为40钱,汉武帝时又改回120钱,但一直是长期征收。

除此之外,汉朝7岁到14岁的孩童,每人每年要缴纳20钱,以供养天子,这称为“口赋”。

汉武帝时期,把口赋增加到了23钱,理由是“以补车骑马匹之费”。

这些钱,让汉朝养马,有了充足的资金。

02、禁止良马外流

汉初的马匹如此稀少而珍贵,想要养出更多的马,就要留住可以繁衍的马匹。

早在汉朝初年,汉朝就和周边有着互市的交易。吕后特地下令:毋予蛮夷外粤金铁田器;马、牛、羊即予,予牡,毋与牝。

牝,是雌性的意思。这道命令的意思是,与南越等周边做交易时,不许交易母马、母牛和母羊。

毕竟,母马是马匹繁育的主力军,自然要留在汉朝,多生小马。

汉景帝时期,有“马高五尺九寸以上,齿未平,不得出关”的记载,

“马高五尺九寸以上”,应该是汉朝对于“良马”的定义,这样的马匹,足够健壮。

而“齿未平”,则意味着马的牙齿还没有被磨平,年纪还不大。

这些不许出关的马,都是可以作为军马的青壮年好马。

在张家山汉简的《二年律令》中,有诸侯国请求在关内购买马匹得到批准的记载。

这也就意味着,即便是汉朝的诸侯国,想要购买关中的马匹,也是要受到管束的。

马匹作为重要的军备物资,管理非常严格,不可轻易外流。

就连盗马、杀马,都是重罪。偷盗或者杀死一匹马,极有可能要丢了性命。

居延汉简中就有一条记载:府移使者口所诏书,毋得屠杀牛马。

《盐铁论》里,更是明确指出:今盗马者死。

这在最大程度上,减少了马匹的损失。

03、鼓励百姓养马,建造马苑

禁止母马和良马外流,只是在最大程度上,保住马匹的数量,和可以繁育的马匹。

而让马匹数量飞速上升,最重要的,还是在养马方面的努力。

汉文帝登基之后,颁布了《马复令》,目的是“务在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修马复令以补缺”。

也就是说,汉文帝在御史大夫晁错的建议之下,鼓励百姓养马,以增加马匹数量,为对抗匈奴做准备。

汉文帝的诏令中,一条非常重要的内容是:今令民有车骑马一匹者,复卒三人。

意思是,民间百姓只要养了一匹马,就可以免去3人的兵役或者赋税。

要知道,按照汉朝的规定,通过纳粟得到五大夫以上的爵位,也才可以免除1人的兵役或者赋税。

一时之间,民间养马成风。

到了汉景帝时期,马匹已经增多,汉景帝“始造苑马以广用”。

苑马,指苑囿中的马,也就是皇马专门畜养的马匹。

汉景帝还在边地建造了36所马苑,“以郎为苑监,分养马三十万匹”。

这些马匹,成为了汉朝战马的主力军。

不仅民间养马、皇家养马,就连汉朝的各郡国,也在养马。

在汉朝的郡县里,设置了马丞,在诸侯国里,则设置了仆及其属吏厩长、厩丞等,专门负责养马事务。

可以说,在文景之治年间,汉朝对匈奴,是以防御与和亲为主的卑微姿态,不敢和匈奴人硬碰硬。

但是此时的汉朝,却上下一心,全力养马以装备骑兵,为日后反击匈奴做了充足的准备。

04、改良马种

并不是所有的马匹,都适合上战场。

中原原有的马种,一是由于环境有限,二是由于长期圈养,往往存在着奔跑能力和耐性不足的问题。

汉文帝时期的御史大夫晁错就曾告诉汉文帝:今匈奴地形、技艺与中国异,上下山阪,出入溪涧,中国之马弗与也;险道倾仄,且驰且射,中国之骑弗与也。

《盐铁论》里也指出:匈奴之地广大,而戎马之足轻利,其势易骚动也。

这些记载都表现出,汉朝初年的马匹,与匈奴人在草原上奔驰的良马,有着巨大的差距。

汉朝用这些马匹装备的骑兵,遇到匈奴人,依然是处于劣势。

因此,改良马种,也成为汉朝的养马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早在商朝时期,中原人就已经开始通过引入草原马的方式,来改良马种。甲骨文里有“取马”“来马”的相关字样。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中原的诸侯国通过交易或者进贡方式获取草原马匹的记载就更多了。

汉朝开始大规模养马之后,汉朝人依然通过不同的途径,引进优良的马种。

而优良马种的重要来源,居然是匈奴人。

根据汉书记载,汉景帝时期“复与匈奴和亲,通关市,给遗单于,遣翁主如故约”。

我们便可以看出,汉朝和匈奴的盟约里,除了和亲之外,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是互市,可以让匈奴人不必通过打仗的方式,就可以获得汉朝的物资。

而这也就意味着,汉朝同样可以通过交易的方式,获得匈奴的优良马种。

此外,刘邦去世之后,匈奴单于冒顿曾写信调戏吕后,吕后拉下面子来求和之后,冒顿也自觉冒犯,给吕后献马。

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匈奴人在于汉朝的日常交流中,马匹也是非常重要的礼物。

而这些,都可以帮助汉朝改良马种。

不过,汉朝初年,通过与匈奴人的互市,以及匈奴人的献马,获得的优良马种,终究有限。

汉朝大规模改良马种,发生在汉武帝年间,霍去病打下河西走廊之后。

汉朝有了河西走廊,便意味着有了优良的养马地。河西走廊上传说由霍去病建立的山丹军马场,至今仍是世界第一大军马场。

有了河西走廊,也意味着有了通往西域的通道。汉朝从西域获取的良马,不可计数。汉武帝出击大宛,也有引进汗血宝马的考虑。

有了河西走廊,汉朝也有了引进青藏高原浩门马的途径。这是汉朝改良马种过程中,一种大量输入的马种。

而汉朝在打败匈奴之后,匈奴大规模投降与依附,也带来了大量的优良马种。

05、养马的成效

汉朝养马的效果,是非常显著的。

在汉朝前期,汉武帝还没有收复河套地区、拿下河西走廊,缺乏养马地的情况下,光汉朝官方畜养的马匹,就有40万匹。

而这,还不包括民间养的马匹。

《盐铁论》是这么记载当时的盛况的:牛马成群,农夫以马耕载,而民莫不骑乘。

汉朝初建时,皇帝连用来拉车的4匹颜色相同的马都凑不齐,大臣要坐牛车上朝。

而到了汉武帝年间,经过70多年的休养生息和努力养马,就连民间,都马匹成群,百姓都以马为重要的交通工具。

养马的成效,可见一斑。

这也是为什么,汉武帝能够动辄组织起数万甚至十几万的骑兵,出击匈奴。

可以说,汉武帝对匈奴的胜利,和汉朝从刘邦吕后开始,到文景期间的积累,是分不开的。

这不是汉武帝一人的胜利,是汉朝几代人的胜利。

你觉得是不是呢?

2 阅读:130
评论列表
  • 2023-10-06 12:31

    武帝没胜。记载前期的胜利几乎都是偷袭,后期偷袭效果没有了。就是输输输。所以汉武帝的胜利不存在

    火星用户 回复:
    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