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前,有人告诉我一句话:性格决定命运。我当时不以为然。多年以后,我越来越觉得,性格对命运的走向,占有绝对大比例!
我不懂医学,但我知是非,懂分析和辩证。我就从辩证的角度,说说张煜医生事件中的几个问题。
1,张煜医生当年的揭黑,很难说纯粹是为了揭黑,还是为了出名。
“张煜事件”,始于2021年4月18日,张煜发文揭露“肿瘤治疗黑幕”,指控上海新华医院普外科副主任医师陆巍医生“花费增加10倍且更早死亡”。
当时的张煜有“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肿瘤内科医生”的头衔,医疗黑幕又是热点,一时间在全网轩然大波,张煜医生也风头无二。
真相应该暴露在阳光下
对此,国家卫健委高度重视,国家癌症中心组织国内相关领域的权威专家,对指控的病例及治疗过程进行评议,认为治疗原则“基本符合规范”。只是“病历填写不规范”,以及“未充分尽到告知义务”,上海市卫健委对陆巍做出“警告,罚款人民币叁万元整,暂停执业6个月”的处罚。
从上可见,张煜的说法不实。根本就没有“花费增加10倍且更早死亡”这么回事。
虽然张煜不认可评议结果,喊话要和专家团“辩论”,但你够专家团的水平么?别人可没时间陪你做网红。
陆巍随后从上海离职,并起诉张煜诽谤罪(一审以无法证明张煜主观恶意,并且未造成恶劣损害为由驳回)。
2,2019年2月,山东卫视根据患者家属的一则报道,成为轰动全国的“聊城假药门”事件。
报道当晚,聊城市卫健委火速给予涉事医生陈宗祥“暂停一年执业活动”的处罚。陈宗祥同时被公安带走调查。
3月,山东公安做出调查结论:患者在无药可治的情况下,主任医师陈宗祥向患者家属王某青推荐未经批准的仿制药(仿制药当时归纳在假药范筹,后来在电影《我不是药神》的影响下,才进行了调整),并让其自行购买。
马父当年也是一样,他想活命!
王某青请求陈宗祥介绍购买渠道,陈宗祥将购买过此药的病人家属介绍给王某青。王某青方在买过二次,给家人使用过一段时间后,家人去世。陈宗祥未谋利,患者死亡与仿制药无必然证据,依法对陈宗祥终止侦查。
王某青以陈宗祥开的是假药为由,大闹医院,被处以训诫。
网上由此引发大量“恩将仇报”、“白眼狼”的议论。王某青随后发起了一系列诉讼。除了一直为陈宗祥发声的“烧伤超人阿宝”,还包括山东省公安厅、聊城市公安局、聊城市公安局东昌府+分局、山东省卫健委、山东省药监局、聊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聊城市肿瘤医院等等。谁不符合自己所想的,就起诉谁,且一直上诉。
2022年2月14日,张煜医生接受王某青的"求助",再上热搜,发文指控陈宗祥推荐的仿制药不能治疗患者的 A 病,并指控一直在支持陈宗祥的医生阿宝,应该向患者家属道歉。结果被医生阿宝,予以强力捶击,指出患者身患多病,仿制药是治 B 病、而不是治 A 病。张煜理亏,于2月19日发文道歉。可能是被阿宝捶痛了,文章只向陈宗祥道歉,未向阿宝道歉。
由此可见,张煜的这一指控明显也是错的。事情都没搞清楚,就在乱指控人。
3,张煜顶着"北京三医"的头衔,与阿宝在网上你来我往的论战。
北京三医据说是多次劝告张煜,不能以"北京三医"的名义在网上发文。张煜论战正酣,罢手岂不是向阿宝认输?
"宁可丢了工作,也要一决输赢。"
结果工作真丢了。
2022年2月25日,张煜被北医三院解聘。其本人多次在网络上自称被医院开除,并声称三院开除他不符合法律法规。
北医三院要求张煜在一个月内办理完成所有手续
网红和医生不可兼得,张煜你后悔了吗?是你自己一手造成的,还是别人强加给你的?
现在很多人有个通病:自己整天作,出了事却把责任全怪在别人头上!
明明是张煜先以不实指控,招惹阿宝。又不听院方警告、不收手,而导致失去了工作,事后却把责任和怒火全怪到了阿宝头上。
4,2023年2月24日,张煜发文,宣布在家乡衢州重回医生岗位。
找到工作,能学有所用,这当然很好。
15天后,张煜发文,被新单位解聘。
同时,集中炮火,把所有的问题,都怪到了阿宝身上。
好奇怪,如果不算以前的账,新工作是被阿宝举报而搞丢的?
如果算以前的账,以前不都是你自己作出来的?
但现在一些人,包括所有的乌粉,喜欢用一种“强盗加无赖”的算法,把起因往前推,只推到利于自己的那一段,就不再往前推:“我受损(伤),与你有关,所以是你的责任。”而不管别人是不是正当防卫。
换成乌粉的说法:“在我的地上,打了我,就是侵略。”而永远都没有一个乌粉会回答:“自己利益,是否可以建立在先侵害他人利益之上?”
不能正视自己的人,只会在错误的路上越错越远。
5,从以上事实来看,张煜所说皆不实。
2024年4月7日,北京市互联网法院一审判决张煜对陆巍构成侵犯名誉权意义上的侮辱诽谤,向陆巍赔款并道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第一时间发声,坚定支持法院判决。而张煜却多次表态,拒不道歉。
性格决定命运!
相信法律的正义审判!
公平、正义,美好生活,永远是所有人的不息追求。
但没有一个行凶作恶、栽赃诬陷的,不是打着“真相”和“正义”之名!
归根结底,得看其说辞是否有确凿证据,是否属实。
每个人都希望就医环境越来越好。但把这希望寄托在满是不实之词的人身人,只怕是所托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