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生物概念火热!但业绩兑现仍路漫漫?

星空财是 2024-05-12 05:31:40

作者/星空下的卤煮

编辑/菠菜的星空

排版/星空下的海带苗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强调了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除了氢能、新材料和已被追捧过一阵子的低空经济外,生物制造是这份报告里首次提及的行业。借着这股热度,A股合成生物概念表现突出。在4月30日这个“五一”假期前最后一个交易日里全板块取得大涨,位居各概念板块第一名。

节前发酵的概念通常在节后仍然保持着一定的持续性,这次的合成生物版块也不例外。截至5月6日收盘,蔚蓝生物(603739)、圣达生物(603079)、川宁生物(301301)等相关个股势头不减,纷纷录得数连板的佳绩。

川宁生物股价走势图 来源:Wind,笔者整理

其实合成生物学不是新概念了,自从21世纪初人类在DNA工程、计算机技术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后,合成生物学就发展成了一门高度系统的学科。学界普遍认为,生物经济将会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主题。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当然总会诞生出很多颠覆性机会。但站在如今这个节点,若说相关厂商即将迎来业绩爆发还是为时过早了。

一、万物皆可合成

那么什么是合成生物学呢?

顾名思义,就是对生物体进行人为地设计改造,使其成为生产介质,最终创造出人造生物基产品的技术。做个形象的比喻,我们知道计算机底层语言是由0和1两个数字组成的二进制代码组合,而合成生物学其实也就是用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胸腺嘧啶等碱基构成的四进制代码组合。人类先寻找和设计一段基因组件,然后把这段基因放到微生物里,这些微生物细胞就化身为一个个微型工厂,为人类代谢出目标产物。

从理论上来说,目前通过化工或者酶催化生产的分子,大部分都可以通过生物方式生产。比如燃料、塑料等产品,未来都可能被生物基产品所替代。经合组织(OECD)预计,未来10年间有20%的石化产品可以通过合成生物的方式实现替代,这是一个8000亿美元的巨大市场。

合成生物学产品生产步骤 来源:华安证券

当然,从现阶段来讲最具商业价值的还是在生物医药方向的应用,比如胰岛素等药品,以及角鲨烯等护肤品有效成分,都是潜在赛道。毕竟这块产业离合成生物更近,转化方便。而且产品附加值也要高得多,起步初期可以较好地覆盖掉成本。所以健康领域一直被认为是合成生物学的主要“战场”,预计占其总直接经济贡献的35%。

二、国内传统产能充裕

中美是全球合成生物学舞台上的主要参与者,两国政府都很看重这条赛道所蕴含的潜力,对岸出台过《国家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计划》,我国也印发了《“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等纲要性文件。大国角力之下,行业投融资非常活跃。行业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合成生物学领域各初创公司一共获得了约180亿美元的投资额。国内相关上市公司投融资力度也很大,招商局入股了凯赛生物,华恒生物拟定增投产丁二酸、苹果酸等项目,而锦波生物等一众Pre-IPO阶段公司也在排队上市。

其实中国一直是个发酵大国,占据了全球约莫一半的产能。无论是抗生素等大宗原料药还是食品饲料领域所需要的各类氨基酸甚至功能糖醇,都是通过发酵来生产的,我国在这方面的优势可谓得天独厚。在如此庞大的传统发酵基础之上,国内合成生物发展势头也比较迅猛。根据创业邦数据,国内合成生物关联企业一共有925家,而概念股也为数不少。

合成生物学相关上市公司梳理 来源:Wind,中原证券研究所

首当其冲的自然是传统发酵企业,比如抗生素中间体领域的领先企业川宁生物。根据川宁生物的公开披露信息,旗下多个合成生物产品已经成功实现商业化,进入生产销售阶段。不过从财报来看其95%以上的营业收入还是来自于像硫氰酸红霉素、头孢类中间体、青霉素中间体等传统业务,新兴业务来源极少。

另一股势力是原医美领域龙头,比如华熙生物(688363)和巨子生物(02367),这些企业的合成生物业务主要涉及的是重组胶原蛋白,这个产品也算是国内合成生物比较确定的落地场景。华熙生物入局较早,重组胶原蛋白已开展量产规划,而巨子生物、聚源生物的重组胶原蛋白工厂也顺利投产。

华熙生物合成生物相关产品 来源:公司年报,笔者整理

此外,还有像康弘药业(002773)这样的药企,声称在开发创新药物的过程中应用了合成生物技术。

总之,我们从相关上市公司的表现可以看出,合成生物的确是一个涵盖很广的领域,可以应用在生物医药的很多细分赛道里。不过各家厂商多停留在研发、试产阶段,离实现大规模商业化尚有距离。在可预见的时期里,恐怕我们对合成生物能给各厂商带来多少增量收入不能期待太多。

三、他山之石

国内一众合成生物概念厂商的红红火火和对岸同行们的萧瑟形成了鲜明对比。

Amyris、Zymergen和Ginkgo是在美上市的三家合成生物学公司,2023年都遭遇了极大困难。其中Amyris曾被视为合成生物行业的执牛耳者,2011年股价最高点曾达到500美元/股的夸张高位。但Amyris最终还是没有跨过商业化的门槛,最终倒在了2023年8月。

Amyris的业务可以概括为用其核心产品法尼烯来生产石油,甘蔗变石油无疑是个极具话题度的故事。但这存在两方面的困难,一是化工产品所需要的产量太大了,在实验室里生产1升和规模化生产1万升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预期产量难以实现;二是化工产品单价不高且波动巨大,在国际油价下行的背景下Amyris的玩法就更不经济了。

不过这个故事还有后半段,证明合成生物也不一定完全是个死胡同。Amyris探索失败后,把法尼烯卖给了股东荷兰皇家帝斯曼,帝斯曼转头用法尼烯生产维生素E取得了成功。所以说,合成生物学在传统化工领域的应用还不成熟,但在生物医药领域或许现在就能撑起一片天。

2030-2040年,合成生物学每年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将达到2000-3000亿美元 来源:Mckinsey,华安证券

在笔者看来,合成生物学当然是个具备颠覆性机会的大方向。不过在现阶段,国内各路玩家纷纷面临如何选择合适的产品以及实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这两方面的难题。起码在如今这个时点,厂商还是在概念培育阶段,我们还没有看到哪家有脱颖而出的可能。

注: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

0 阅读: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