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的“高负债”问题,早已是见怪不怪了。
房产
为了防止因为房企的“高负债”而有可能引发的房地产金融风险,在2020年8月底,央行及住建部联合部分房企召开了房地产座谈会,在这场会议上,监管部门设立了“三道红线"。分别是: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大于70%;净负债率大于100%;现金短债比小于1倍。
根据“三道红线”的要求,试点房地产企业分为“红、橙、黄、绿”四个档,只有达到“绿”档的要求,才算合格。但是,根据国盛证券的测算,在我国销售排名前50的房企中(2019年排名),超过一条警戒线的有15家,超过2条警戒线的有8家,超过3条警戒线的有15家,可以说,超过70%以上的房企都是不符合监管要求的。
房产开发
不符合要求的房企会有什么影响?其一,会受到监管部门的处罚;其二,贷款、融资等获取现金流的渠道会受到较大阻碍。要知道,房企是非常依赖现金流的,一旦现金流出现问题,房企的运营情况必定会受影响,严重者可能会破产。所以,既要保证公司运营不出问题,还要完成监管要求,房企只好选择自救。去年9月份以来,房企采用最多的自救方式就是“以价换量”,这也是为什么近几个月楼市“打折促销”频现的根本原因之一。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三道红线”的压力已经让很多房企焦头烂额了。但是,监管部门丝毫没有停下脚步,在2020年的最后一天,央行和银保监会联合发布了一条被业内称为“5档红线”的新禁令,规定了各银行的房地产贷款和个人房贷占总贷款的具体比例。此外,在2021年1月5日,相关部门继续扩大了“三道红线”的试点房企范围。有人说,自“三道红线”实施后,房地产行业迎来了“大洗牌”,我认为,这样的“大洗牌”是必然的,毕竟,“房住不炒”才是楼市调控的主旋律,为了达到这一要求,行业的“大洗牌”也是大势所趋。
央行
各房企,为了不在“大洗牌”中被淘汰,纷纷开始自救,虽然自救不一定能够改变最后的结局,但是,办法总比困难多,可以看出来,“债台高筑”的房企,为了降负债,达到监管要求,适应市场发展,各种自救方式频出,总结来看,这3件事是大多数房企都正在干的。
一:以价换量所谓以价换量就是“打折促销”。比如某头部房企的“7折销售”。还有很多房企采用买房送车位;买房送汽车;买房减免物业费等等,其实,这些方式都是在变相的降价,当然了,对于房企来说,这也是无奈之举,如果不“打折促销”,就不会有客户购买,没有客户购买就没有现金流,没有现金流,企业就无法降负债,甚至还会遇到经营危机。
2021年开始,这样的现象会“只增不减”,毕竟,“交作业”的日子一天天在逼近,完不成作业,监管部门可是要处罚的。
房产
二:裁员降薪每次房企遇到危机,都会采用裁员降薪的方式来缓解压力。比如年初受“黑天鹅事件”的影响,全国各地的线下售楼处关停近两个月,这也就意味着很多房企两个月没有进账,但是,员工工资还是要发,福利待遇还是要有的,这个时候,大多数房企采用的方式就是裁员降薪。当然了,房企说得很文艺,类如职员优化计划;组织架构调整等等,其实,就是裁员。
前不久,富力地产裁员30%的消息引发圈内关注。除了富力以外,像是新城控股、碧桂园在去年的时候都有大的人事变动,我一个朋友在新城负责项目,听说,新城去年经过多次人事调整,很多分公司都已经裁撤,很多老员工也都纷纷离职。除了裁员,还有降薪,比如荣盛,有内部消息说,荣盛平均降薪10%-20%。
裁员
三:员工内购在房企工作过的都清楚,每年年底或者公司现金流有危机的时候,总会出台员工内购。几乎所有房企都喜欢这一招,既能完成公司的销售任务,保证现金流,还算房企给员工的福利,在房企决策层看来,这是大好事。
当然了,像是以上提到的方式还算好的,还有房企直接强制员工购买或者基层管理层购买,至于是投资还是自住,那和房企没有关系,员工自己考虑。
真难!辛辛苦苦挣的钱,最后还要还回去,甚至还为此背上一身债务,想想也是挺有意思的,现实中,这样的员工很多。
房产
在“三道红线”叠加“五档红线”的压力之下,房企的日子也是越来越难,为了达到监管要求,也为了“活下去”,什么招式都在用,好像真应了那句话:2021年,是过去十年中最难的一年,但是,可能使未来10年最好的一年,这句话放在房地产行业,真的是太贴切了,能够挺过去的房企,未来一定大有可为!
关注我,了解更多楼市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