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晚年昏庸,废太子孙和,赐死鲁王孙霸,立幼子孙亮

霍凯安 2024-07-09 06:58:24

孙权是三国时期吴国的建立者,早期的孙权,在其父孙坚、其兄孙策的基础上,励精图治,任用张昭、周瑜、鲁肃等人,颇有成绩。尤其是在赤壁之战中,孙权任用周瑜为主帅,联合刘备,孙刘联军一举击败了曹操,奠定了三分天下的格局。

公元220年,曹操死后,其子曹丕继位,并在同年逼迫汉献帝刘协禅让,曹丕建立了魏国,紧接着,到了次年,刘备也在成都称帝,建立蜀汉,而此时的孙权,还不敢称帝。

当刘备率军伐吴,为关羽报仇,也是想夺回荆州的时候,孙权惧怕刘备的攻势,随即向曹丕称臣,曹丕对孙权厚加封赏,封为吴王,加九锡,孙权名义上成为了魏臣。

八年后,到了公元229年,孙权不甘寂寞,于是,也开始称帝,成为了吴国的第一任皇帝。

孙权早期的表现,可圈可点,但军事方面不尽人意,甚至还很丢人。

合肥之战,孙权带十万大军,气势汹汹,志在必得,结果,被张辽、乐进和李典七千人打败,被张辽狠狠地教训了一番,孙权退军时,张辽率军追击,孙权狼狈不堪,还差点被张辽活捉了。

石阳之战,孙权率五万大军,被文聘击败,孙权围困了文聘二十多天,硬是没占到一点便宜,于是,只好退军。文聘率军追击,孙权惨败,被打的落花流水。

虽然在对外征伐上,孙权打仗不怎么样,老是战败,基本没赢过,但是,政治上还算英明神武,没有犯太大的错误。

而到了晚年,孙权却突然老糊涂了,变得昏庸起来。

尤其是在选择继承人的问题上,孙权糊涂至极,不仅赐死了儿子,还逼死了丞相陆逊。

这是怎么回事呢?

赤乌四年(241年)五月,孙权的长子,也就是太子孙登去世后 ,孙权立三子孙和为太子,并封四子孙霸为鲁王。

自赤乌五年(242年)起,孙和与孙霸之间因储君问题产生了极大矛盾,逐渐成为了两派。朝中大臣也因此分为了两派,分别支持太子孙和、鲁王孙霸。

其中,丞相陆逊、大将军诸葛恪、太常顾谭、骠骑将军朱据、会稽太守滕胤、大都督施绩、尚书丁密等支持太子孙和,而骠骑将军步骘、镇南将军吕岱、大司马全琮、左将军吕据、中书令孙弘等支持鲁王孙霸。

两派互相争夺,搞得朝中乌烟瘴气。

赤乌十三年(250年)八月 ,孙权废黜孙和,赐死了孙霸,并于同年十一月改立幼子孙亮为太子 。

《三国志 吴主五子传》记载:谮毁既行,太子以败,霸亦赐死。

为孙和求情的大臣,好多都被孙权杖责甚至囚禁、诛杀。

《三国志 吴主五子传》记载:权大怒,族诛正、象,据、晃牵入殿,杖一百,竟徙和於故鄣,群司坐谏诛放者十数。

其王夫人也卷入其中,忧郁而死。

《三国志 吴主五子传》记载:权由是发怒,夫人忧死,而和宠稍损,惧於废黜。

在这过程中,丞相陆逊卷入其中,被孙权屡次逼迫并严厉责备,陆逊忧愤成疾,最终因此而死。

《三国志 陆逊传》记载:权累遣中使责让逊,逊愤恚致卒,时年六十三,家无馀财。

陆逊被孙权逼死,可以说是自毁长城,东吴唯一一个比肩诸葛亮的奇才,落得如此下场。

废长立幼,自古以来都是取祸之道,同时代的袁绍和刘表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前车之鉴,孙权居然不知道吸取教训。

神凤元年(252年)正月,孙权重新封孙和为南阳王,其子孙奋、孙休为齐王、琅邪王。二月,下诏大赦,改元神凤。孙权病重时,托付诸葛恪及中书令孙弘、太常滕胤、将军吕据、侍中孙峻后事。

同年四月,孙权在内殿去世,终年七十一岁,在位二十四年。

纵观孙权的一生,前期非常不错,比较开明,到了晚年,就不行了,简直和汉武帝一模一样。

曹操夸赞孙权说,孙子当如孙仲谋,从孙权打仗的表现和晚年的糊涂来看,言过其实。

参考资料:《三国志》》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