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考试将至,孩子们正处于紧张的复习阶段,然而许多家庭也正因此而“鸡犬不宁”。最近许多家长一来就直奔“学习困难门诊”,想让医生帮忙检查一下自家孩子是不是注意力、记忆力有问题,甚至有不少家长表示怀疑孩子智商低!
再细问下来,家长们大多反映了以下这些情况:
1、儿子数学90分,而语文、英语只能考50多分,上课也认真听了,但语文和英语成绩就是很差,平时阅读、背诵很困难,只要是需要记忆或者与文字相关的学习内容,就很难完成。2、一样的上学,一样的老师,为啥别人家的孩子那么优秀,我家的孩子成绩一塌糊涂,都四年级了还错别字连篇,一篇小作文别说是写得优美,就连流水账那种都憋不出来。3、总是写镜像字,要么就是歪歪扭扭写不成一条直线,想了很多方法纠正,比如练习书法、临摹字帖等,都没有任何效果。4、父母都是名校毕业,从事的也都是脑力相关职业,而女儿成绩却是班上倒数,是没有遗传到父母优良基因,还是单纯没努力?5、拿到孩子的模拟试卷,发现都是以前常错的题,明明已经讲解、改正过无数次,当下也会了,为什么现在又要错?是记性差还是智商低?
经过专业检查后,这些孩子大多确诊学习困难,很多家长又奇怪了,学习困难难道不是一种现象,而是一种疾病?对此,专家给出了解答:学习困难指智力正常儿童在阅读、书写、拼字、表达、计算等方面表现出特殊性的学习困难状态。在不同语言和文化的学龄儿童中,阅读、写作和数学等学术领域,特定学习障碍患病率为5%-15%。多见于学龄期,男孩多于女孩。学习困难不仅包括因智能不足、情绪困扰、环境不利及其它各种原因造成的学业不良,还包括了特定性学习障碍。根据《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中界定特定学习障碍包括了阅读障碍、书写障碍和数学障碍。
家长们都怀揣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但当孩子遭遇学习困难时,不少家长却容易在认知与行动上陷入误区,这些误区不仅可能阻碍孩子走出困境,甚至会给他们的成长造成伤害。尤其是以下5个误区,看看你中了几个呢?
一、对学习困难原因的误解
认为孩子有学习困难障碍,就是他们懒惰、不努力。
事实上,学习困难可能源于多种因素,如认知障碍、注意力缺陷、情绪问题、视觉或听觉的信息处理能力失常等。
二、将学习困难等同于智力低下
家长往往错误地认为孩子学习有困难就是脑子笨、智力比别的孩子低,事实上,学习困难障碍并不代表孩子智力有问题。
学习困难:也称为学习障碍,是指在获取、保留、理解、应用知识或在阅读、书写、计算等学习技能方面存在明显困难的一种状况。智力低下:
智力低下,也称为智力发育迟缓或精神发育迟缓,是指孩子在智力功能和适应行为方面显著低于平均水平。
三、对治疗方法的误解
1、认为孩子长大后可以克服学习困难:
有些家长觉得学习困难只是暂时的现象,长大就好了。这种忽视可能会导致孩子错过最佳的干预和治疗时机,使学习困难随着年级的升高而越发严重。
2、过度依赖补课、家教:
面对孩子的学习困难,不少家长选择给他们报补习班或是找家教。然而,过度补习可能适得其反,增加孩子的心理负担。
四、对情绪需求的忽视
有的家长会忽视孩子的情绪,而他们的情绪健康与学习效果密切相关。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可能导致学习动力下降。
家长应学会倾听,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必要时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五、对干预措施的误解
比如,认为视力问题是导致阅读困难的主要原因:
实际上,阅读困难可能由大脑不同部位的信息处理缺陷引起,而非单纯的视力问题。因此,阅读障碍不能通过眼保健操或眼镜来治愈。
所以,家长在面对学习困难孩子时,应避免以上5个误区,以科学、全面的视角看待问题,为孩子提供最适合的帮助与支持。必要的情况下,可向专业医生进行求助,帮助孩子走出学习困难的泥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