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影视剧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众官员在殿上向皇上汇报工作的场景,这就是古代的上朝。
中国古代的上朝,其实就和我们现在上班开早会一样,都是给老板汇报工作用的,只不过那会儿的早会比现在要早得多,基本上天没亮就准备开始了。那么问题来了,在不能挤地铁公交上班的古代,大臣们都是几点起床的?这么早打工又该怎么解决早饭问题呢?
古代上朝流程首先,不同的朝代,不同的皇帝上朝的时间和频率都是不一样的。比如像朱元璋这样的创业老板,他在位期间几乎每天都会上朝。
而像万历皇帝这样的就比较佛系了,在朱翊钧当老板的这48年里,他是矿工摸鱼样样不落,在“争国本”事件发生后,朝廷更是多年不上朝。由此可见,大臣们上不上朝完全是看老板的心情。
其次,一般情况下,上朝时间是从早上五点开始,大概到七点结束,所以大臣们在五点之前就得按照礼制进入大殿,根据官员的官职的大小顺序排列站好等待皇上议事。
值得一提的是,各个朝代都有专门的御史检察官,在议事之前会清点官员的仪容仪表,并记录是否有官员迟到或者未到,违反规定者,一律都将受到处罚。
而为了赶上早朝,大多数官员都得提早两三个小时起床,在凌晨三点左右就开始洗漱、整理繁琐的朝服了,随后穿越大半个京城赶往午门等候,而住的离皇宫比较远的官员甚至是三四点就已经出发了。
另一方面,古代交通十分不便,我们在影视剧中看到的官员,出行都是坐轿子或者马车,但事实并非如此。古代对人力是很重视的,一般只有朝廷大员才能坐轿子出行,而且抬轿子的人的工资都得由官员自己承担,很少有官员养得起,即便养得起也不敢这么明目张胆,所以官员出行基本都是用驴车或者骡车。
看到这,你可能会问了,古代官员们上朝时间那么早,而且时间很紧凑,那他们是如何解决早餐问题的呢?难道都不吃早餐的吗?
实际上,在上朝期间,绝大多数大臣都是饿着肚子的。这倒不是因为没时间吃或者忘了吃,而是不敢吃。
你要想啊,如果你在家喝了很多水,或者吃了点什么不对胃的东西,到了朝廷之上,就对着皇帝和一众大臣狂轰乱炸,那皇帝老儿会怎么看你呢?今后的仕途还能顺利走下去吗?而为了避免这种尴尬的情况发生,所以臣子们通常不会喝太多水,或者干脆不吃不喝上工,有些老臣子也会带点人参片,顶不住的时候会将人参含在口中,恢复点体力。
当然了,做老板的也知道员工的辛苦,在历史上,有的皇帝也会颁布律令,准许在皇宫内外开设摊点,允许商贩贩卖早点,例如包子,馒头,烧饼之类的。
有些开明的皇帝还会给大臣们安排点“工作餐”,在《册府元龟》中就有记载:“文武百官,今后凡遇入阁日,宜赐廊餐”。因为吃饭地点在廊下,所以叫做“廊餐”。
而等到散朝之后,官员们依然还不能下班。上完早朝后,朝廷大员们通常得回到自己的部门,将皇上的旨意传递下去,并给下属安排好任务,然后再处理自己手里剩下的事务。此外,朝廷时不时还会安排监察员明察暗访,看是否有官员擅离职守或者游手好,如果被抓到,也会受到相应的处罚。
最后,早朝其实也不是每天都要上的,除非皇帝老儿是个工作狂魔。而除了这种特殊的情况外,大部分的早朝是一周一次到两次左右。有些则会有周期规律,比如三天开一次,一月开十次。这就意味着,在每一个月中,官员们有十天是要起早,其他时间则是按照当朝规定,正常上班。
当然了,由于古代没有什么夜生活,通常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基本到了下午7点左右就准备休息了,所以在凌晨三四点起床也实属正常,而且古代的官员本身就不愁吃穿,饿一顿不会出啥大事。
总之,古代打工人上班比现代打工人要早很多,但上班之旅并没有我们想象中得那么艰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