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去朋友琴姐家做客,34岁的她,事业有成,家庭和谐,整个人很舒展。
走进琴姐的家,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温馨明亮的房间,阳光透过纱窗洒在地板上。
窗台上放着一株玫瑰,带来一丝优雅的气息。
可说起这一切,琴姐却感慨不已:
“曾经的我,也曾面对一地鸡毛。”
琴姐说,曾经我的家,打开房门看到的就是一个杂物堆满的屋子。
到处都是衣物,舍不得扔掉的快递箱,孩子的玩具散落一地。
更令人崩溃的是厨房,冰箱里总是塞满各种东西。
人到中年,本就各种压力剧增,七年之痒,矛盾频出。
还有越来越叛逆的孩子,每天走进房间,都会莫名的焦躁不安。
直到有一次,闺蜜点醒了我,倘若你无能为力应对当下的中年危机,不妨收拾收拾房间吧。
很多时候,你可能根本没注意到房间和你内在世界的联系。
仔细观察周围人,你会发现:
每个人都会自觉不自觉的,将自己房间中所有的物品摆设,变成潜意识里最“想要”维持的状态。
于是,你的房间,就变成了你的内心。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你房间里可能藏着的真相,探索这部分未知的自己。
房间杂乱,心情莫名烦躁
为什么房间越乱,人越会焦躁不安?
房间是否整齐,往往与焦虑情绪有关。
容易焦虑的人往往习惯东西满屋子乱扔,扔的东西往往象征焦虑的来源和原因。
比如你很喜欢乱扔衣服或袜子,可能你的社会身份或工作中遇到了较大的困难;
你很喜欢乱扔买的书,可能你对新知识的渴求存在一定的焦虑。
而且,房间的凌乱是很容易消耗气血的。
之前有朋友吐槽,忙碌了一天,推开房门一看,乱糟糟的就闷得慌。
特别是有了老公和孩子后,如果老公还不爱收拾,更是连落脚的地方都没有。
无论坐哪都不舒服,比上班还累。
最关键的是有时候不知道从哪开始,每样东西都在“召唤”你:
快给我整理整理吧!
但累了一天又懒得动,心想,算了明天再说吧。
每天听这么多杂乱的东西“说话”,想不耗气血都难,人的能量总是有限的。
但是当她真正忙过那一阵,静下来重新归整自己的房间后,发现内心的愉悦感多了,人也从容了很多。
回到家看到的都是让自己舒心的东西,每一件物品都在滋养你。
在和老公和孩子的相处中,脾气也变得温和了很多。
当然,还有一类人,他们的房间算不上乱,但物品的摆放也不见得特别的整齐。
如果你身边有这样的朋友,你仔细观察,她们生活习惯并不邋遢,也不焦虑缠身。
这样的人往往比较随性,追求个人的愉悦感,喜欢放松的感觉。
我平常就不太喜欢井井有条的布置,但要找东西也能一眼找到。
无序中自有她的“有序”,对我来说这是生活过的痕迹,有归属感。
所以,如果“乱”而不杂能让你更松弛,也无妨,不必刻意去整理。
不过,如果房间里过度整齐,所有用完的东西都要归位,每个物品都应该放在他该放的位置。
有混乱就会变得烦躁,可能有强迫症和完美主义。
别担心,这只是在提醒你该给你自己的内心适度松绑了。
如果你最近工作一直很紧绷,找不到很好的放松方式,不妨回到家调整物品的布局。
仅仅凭着身体上的“我喜欢”的指引,陈列出一些喜欢的物品。
比如,没看完的书不再整齐地码在书架上,没喝完的饮料就先不扔。
那些裸露在外面的电源线,就任由其放着。
感受一下,这些“不完美”的布局会带给你的内在的松弛。
舍不得你的那些“老朋友”?
你是不是有一个柜子,装满已经没用了的老旧手机;
你的冰箱里是不是总是塞满了食物;
或许你还有个杂物间,塞满不合身的衣服,用过几次就没用的化妆品和纸箱......
明明用不到,又占空间,可就是舍不得丢。
还会因为家里还没有使用就过期或发霉的食物懊悔不已。
有囤积倾向的人,对这些用不上的物体总是抱持着一丝“期望”,而期望背后往往会投射一个人的内在创伤。
比如,对过去身份的依恋导致的分离焦虑:
比如和你最亲近的亲人离世了,ta的所有东西也都没扔,仍放在原有的位置。
养的猫猫生病去世了,猫猫的玩具和毛毯还一直留着。
有些人离婚后仍然会留着前夫给自己买的东西,虽然可能不会用,但也会一直放着。
每个人和事物都有融合的倾向,把这些东西留在身边,就会有一种安全感,好像ta不曾离开过自己。
扔,就代表着被抛弃;
而整理,就要面对这件东西带来的某种难过的感觉或伤心的回忆。
想来想去,要么就干脆堆着不动,创造一个物理屏障,以对抗潜在的威胁,享受那种被包裹的安全感。
要么就把那些能唤起记忆的东西都藏起来,可以暂时回避。
有的时候不想清理,其实是内在的动力和能量还不够,没有完全准备好和过去告别。
当然,囤积的背后还有对匮乏和未来的恐惧,需要拿回生活的掌控感。
身边有个姐姐,小的时候家境并不富裕,没有能拥有多少漂亮的衣服,现在快40岁了还是非常需要不停地买衣服。
每2周都要买一次新衣服,甚至有的衣服连吊牌都没有拆,即便不穿也觉得很爽。
这种行为就好像在说:我要和过去告别,现在我要过有尊严的生活。
本质是在补偿自己童年的缺失,是一种代偿心理。
但“拥有物品”就等同于“将能量耗在上面”,有时候我们会忽略这一点。
而当囤积的东西超过一定的限度,就会和你抢夺能量空间。
房间就这么大,东西占的地方多,内心压抑的东西多了。
再加上你可能会时不时自我攻击:
为什么要花这么多钱买回来又不穿或不用?
能量就一点点流失。
而且她也特别喜欢囤护肤品和日用品。
用她的话说就是,如果手里的马上要用完了,肯定会有下一个使用的在等候。
因为一旦用完原先的,新的就可以立即接替,内心就不会有恐惧。
看得出来,这位姐姐背后是有容貌焦虑的,对自己还不够自信。
你是不是也有过类似的经历?
一想到哪一天护肤品用完了,新的还没有到,可能就要素颜出门了,还是多买一些吧。
当然,不管你喜欢囤什么,不必过度自责。
买了就买了,试着去体验自己囤积的物品,看看自己内在真实的需要。
收了就收了,试着去看见那些被你收起来的物品,看看自己究竟害怕面对的是什么?
可别小看房间的氛围感
房间里的氛围感,是一个人是否足够取悦,和愿意打开自己最真实的写照。
你平常是不是一个喜欢拉窗帘的人?
房间里的窗帘也暗藏着小秘密。
窗户象征着你希望外界的人对你的关注程度。
之前接待过一个来访者,因为离婚患上了抑郁症。
她告诉我那段时间不想任何人走进自己的内心,特别喜欢把窗帘拉得严严实实的,有的时候白天也不打开。
如果有阳光照射进来,就会感到无比的不安和恐惧。
拉着窗帘,可以暂时和外界切断联系。
在这样的环境下,可以真实地面对自己的情感和情绪,找回自己的力量和勇气,会让受伤的人无比有安全感。
后面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咨询逐渐走出来了,现在每天早起的第一件事就是掀开被子,拉开窗帘,窗帘的颜色也换成了更明快的色调。
而常年开着窗户,也代表着一个人毫无保留地放下防御,打开自己,渴望和外界建立更深的连接。
在电影《黑天鹅》里,主角妮娜房间前后的变化就很好地表达了她内心的变化。
如果你注意观察就会发现,一开始她的房间是粉色梦幻般的,还有摆满床头的洋娃娃。
图片来源于网络
此时的妮娜就像是一只优雅而纯美的白天鹅,有着柔软的内心。
但随着压抑自我的不断成长和释放,她丢掉了所有的毛绒娃娃。
房间始终被黑暗笼罩,还有不再打开的窗帘,这都预示着她走向黑天鹅。
其实每一种氛围感的变化,都是自身需要的精神寄托,更见证着你的蜕变。
与房间真正建立爱的连接
说了这么多,你也许会纳闷,什么样的房间才是好的?
亲爱的,别紧张,这只是站在心理学角度的一种分析,无关好坏。
更多的是为了提醒你:
在你迷茫、痛苦、焦虑甚至找不到方向的时候,试着回到你的房间,它会给你一些指引。
心理学里有个“场域”理论,一个人的房间就是一个场域。
我们的生命状态无时无刻不在和房间里的空间、物体发生关联和能量的交换。
你的房间反映出你是个怎么样的人,同时,它也有助于让你成为真正的你,帮助你更好地认识自己。
值得一提的是,你的房间布置也影响着你的“财运”,因为它是你潜意识的反映。
比如一个不停囤积的人,是缺乏决策能力的,在赚钱方面自然有一定的阻碍。
如果有这方面的困扰,大家也可以参加《财富体验营》,挖掘自己潜在的创伤,找到更好的生活方法。
现在你可以做的,是:
释放和净化:清除房间里阻碍能量流动的物体,把深埋的情绪清除门外,释放苦痛,给爱腾出空间。
发现和创造:发现那些能让你活得更快乐和舒展的东西,把它们请进你的房间。
庆祝:在新生的心灵空间里,努力去爱,去享受每一天。
生活里总有些事是难以如愿的。
但我们可以选择的是:
在自己可以掌控的范围内,让自己过得舒适自在,就从一个布置小小的房间开始。
参考:
贝比斯:《你的房间就是你的心》
帕特里克·阿夫纳拉:《房子:当无意识在场》
*本文由蝎子的瞳孔创作,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
策划丨kiwi
编辑丨李小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