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贵来老师带您解读《中国书法批评史》第四十八讲

书画艺术档案谈文化 2024-05-07 18:21:19

王贵来老师带您解读《中国书法批评史》第四十八讲

第三章:初唐书法批评:确立"尽善尽美"之典范

第二节:孙过庭的《书谱》追求古典完美的理想

孙过庭,原名虔礼,字过庭,以字行世。他的生卒年不详,但他是唐朝武则天时期的一位杰出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尽管在历史的长河中,他的名声并没有显赫一时,但他的艺术成就和理论贡献却不容忽视。

有关孙过庭的身世,我们可以在陈子昂的《率府录事孙君墓志铭并序》、张怀瑾的《书断》以及窦蒙的《述书赋注》等著作中找到一些线索。据张怀瑾的记载,他与当时的书法家王绍宗交情深厚,这无疑为他的书法之路提供了宝贵的支持和启发。

在孙过庭的《书谱》中,他自述自己在书法上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和心血。他从小就对书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断品味钟繇、张芝等书法大师的遗风余韵,同时汲取王羲之、王献之等前辈书家的艺术精髓。这种对书法的执着追求和深入研究,使他在书法艺术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孙过庭在初唐时期并非一位声名显赫的人物,但他的书法实践和理论思考却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遗产。他的名作《书谱》,写于垂拱三年(687年),不仅记录了他的主要思想,更展现了他对书法艺术的独到见解和追求完美的精神。

尽管在唐朝时期,孙过庭的影响力并不大,但他的艺术成就逐渐得到了后人的认可和推崇。盛唐时期的张怀瑾在《书断》中引述了孙过庭的观点,而晚唐时期的张彦远则在《法书要录》中收录了《书谱》。直到南宋时期,陈思的《书苑菁华》才全文刊载了这部作品,使孙过庭的书法艺术得以广泛传播和传承。

孙过庭的《书谱》是一部重要的书法作品,是他对古典完美理想的追求和体现。他的书法实践和理论思考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使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欣赏书法艺术的美妙之处。

从时代的视角来看,孙过庭的《书谱》不仅是对六朝以来众多焦点问题的深入总结,更是将我们对古代名家作品意蕴的认知提升到了一个崭新的层次。当我们仔细研读这部作品,会发现它所涵盖的内容极为广泛。孙过庭不仅提出了学习书法所需关注的各个方面,还针对这些方面给出了深刻而独到的见解,充分展现了他的精心思考和深厚造诣。

孙过庭对汉魏以来的书法理论著述怀有浓厚的兴趣,同时也不乏批判精神。他指出:“自汉魏以来,论书者多矣。妍媸杂糅,条目纠纷。或重述旧章,了不殊于既往,或苟兴新说,竟无益于将来,徒使繁者弥繁,阙者仍阙。”这表明,尽管汉魏时期的书法实践达到了历史的高峰,但与之相关的书法理论研究却显得相对简略,艺术实践与理论研究之间存在着明显的脱节。这种现象不仅受到时代背景的制约,还与社会风尚有着密切的关系。

孙过庭对于前人书法经验的传播问题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尽管很多有价值的经验在小范围内流传,但由于缺乏广泛的传播渠道,这些经验未能惠及全社会,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保守的一面。他倡导“缄秘之旨,余无取焉”,显示了他作为书法理论家对于知识传播和社会责任的高度重视。

在书法批评方面,孙过庭的定位是基于张芝、锺繇以来的新体。他对于古体书法并未给予过多的关注,而是将视线投向了更加新颖、更加具有时代特色的新体书法。他说:“且六文之作,肇自轩辕;八体之兴,始于嬴正。其来尚矣,厥用斯弘。但今古不同,妍质悬隔。既非所习,又亦略诸。”这种指导思想与庾肩吾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体现了一种对新时代书法艺术的独特理解和追求。

孙过庭的《书谱》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书法理论著作,更是一部具有开创性的艺术品。它为我们提供了对古代名家作品意蕴的全新认知,揭示了书法艺术与时代、社会风尚之间的紧密联系。同时,孙过庭的书法批评和指导思想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和思考空间,引导我们不断追求更高层次的书法艺术境界。

《书谱》是一部深入剖析王羲之书法艺术的杰作,它在某种程度上为唐太宗的《王羲之传论》提供了丰富的注解。与唐太宗的视角有所不同,孙过庭更多地从书法理论的维度出发,推崇王羲之的书法艺术。他回应了南朝以来关于"四贤"优劣的争议,还进一步细化了对于张芝、锺繇、王羲之、王献之这四位书法巨匠的评价。

孙过庭认为,王羲之与张芝、锺繇相比,其书法艺术展现了一种独特的魅力。他借用王羲之本人的言论,强调在古代书法家中,张芝、锺繇和王羲之是最杰出的代表。他进一步指出,王羲之的书法具有张芝和锺繇的优点,更加全面和多样。他说:“元常专工于隶书,伯英尤精于草体;彼之二美,而逸少兼之。拟草则余真,比真则长草,虽专工小劣,而博涉多优,总其终始,匪无乖互。”

在孙过庭看来,王羲之作为"文质彬彬"的典型,其书法艺术自然超越了王献之。他对王献之自称胜过自己父亲的说法表示质疑,认为这不仅从伦理道德上显得狂妄,而且从书法艺术上看,王献之与王羲之之间的差距也是显而易见的。他说:“子敬已下,莫不鼓努为力,标置成体,岂独工用不侔,亦乃神情悬隔者也。”

孙过庭对张芝、锺繇的书法艺术给予了充分的尊重,他最终还是将王羲之的书法作为讨论的主要依据。他说:“今之所陈,务神学者。但右军之书,代多称习,良可据为宗匠,取立指归。岂惟会古通今,亦乃情深调合。致使摹拓日广,研习岁滋,先后著名,多从散落,历代孤绍,非其效欤?”

孙过庭以王羲之为典型,深入阐述了理想的书法形态。他结合张芝、锺繇在草书、楷书方面的成就,以及自己的艺术实践,对书法创作的内在规律进行了总结,形成了比较全面的书法理论系统。这一系统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艺术见解,也为我们理解和欣赏书法艺术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全文2235字)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