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段锦进阶:内在如何到位?懂这三方面五脏经络就够了

钦泽练八段锦 2024-06-05 21:52:46

这几天看了一些其他人对八段锦的分享,讲了一大堆中医的知识,比如阴阳五行、任督二脉、十二经脉,将八段锦的八式跟经脉流注一一对应。

什么感觉呢?一是太复杂,看得云里雾里,并不能很好地用到实践中;二是太刻意,一动胳膊一动腿就是刺激经脉,未免过于片面、夸大;三是太牵强,很多东西似是而非,难以让人信服。

有些教学视频,看似讲解得很细致,但注意点太多,让人顾头不顾尾,反而抓不住重点。比如一个起势,又是分脚又是重心转移,相信很多人会费半天劲在这里面。但其实我认为这些并不重要,尤其对于大多数练习水平还不高的人来说,直接两脚分开站立不就行了?一开始与其纠结这些无谓的细节,不如赶紧把精力放在重要的细节上。

这些教学的人也有问题,恨不得把每招每式都讲一遍,把八段锦当成了太极拳,觉得每个动作都重要,都要做到了才完整,其实是分不清重点。我在之前的文章中多次提到过,虽然我们可以借鉴太极拳,但八段锦毕竟不是太极拳,它的重点在于核心动作,这些核心动作很有针对性,把这些尽快搞懂、做到位才最重要。随着越来越熟练,练习水平提升,能关注更多细节了,自己也有更多心得了,再去关注其他,这才是正确的顺序。

一上来就折腾一大堆细节,每个角落都能提出一堆要求,这不叫严谨、专业,而是完全不懂学习的基本规律。教的人不能根据受众调整教学内容,说明自己还没研究透彻,或者说只是自己会练,但不能把人快速教会。

我根据自己的练习感悟,认为八段锦的核心是对三焦的练习,有些人认为是错误,没有讲出经络、丹田等。我想说的是,用练习三焦来理解相对容易,能掌握到这个层面,已经足以大大提高练习水平了,因为很容易掌握。

试问有多少人清楚手足各有三阳脉、三阴脉?更别说还要搞清楚任督二脉、十二经脉无比复杂的运行路线,穴位的名称都很难记住,何况还要找准位置。把每个人都培养成中医专家,这显然是不可能的。我们普通人要做的就是,明确一个努力的方向,然后知道不断向哪里提升。

本文结构如下:

知识一:五脏六腑知识二:五脏和五行知识三:五脏六腑和十二经脉八段锦各式的经脉要点

请耐心往后看,并多多点赞、收藏、评论,后续会继续分享进阶感悟。

知识一:五脏六腑

很多人批判中医,矛头直指稀奇古怪的中药,以及现代科学无法证明其存在的经络和穴位,还有很多理解和表述与现代医学不一致。五脏就是如此,中医所指的心和肾就不是人体解剖学中的心和肾,中医说的“左肝右肺”也跟人体内脏所处位置不一致。

我的理解是,不能用西医的眼光去理解中医,也不要指望用现代科学去证明和说明中医。古人的认知有限,也没有先进的技术手段,晦涩的古文也很容易引发歧义。中医是一个独立的、独特的体系,就是为了理解人体和医治、养生,能有实效即可。话说回来,人体构造之复杂,本来就不是现代科学所能完全解释的。

在中医体系下,古人创造了比如五脏六腑这样的名词,这些名词是为了服务于这个体系,而不一定是对真实器官的特指。后来西医引入中国,翻译者借用了很多名词,这才导致两个体系下的名词对应不上。我们辩证理解即可,实在不用纠结。

先看中医的五脏:肝、心、脾、肺、肾,这是标准顺序(知识二会讲到为何如此),各自的要点如下:

肝:藏魂,其志为怒。主疏泄,主藏血。心:藏神,其志为喜。主神志,主血脉。脾:藏意,其志为思。主运化,主统血。肺:藏魄,其志为悲忧。主气(不只是呼吸之气),主皮毛。肾:藏志,其志为恐。主水,主藏精。

五脏六腑

可以看到,中医中的五脏不只是针对生理功能,还融合了气血、情志等,是多维度的融合体,绝对不能用西医的单纯生理功能来理解。

比如肺主气,除了呼吸之气,还有“气血”之气。中医认为消化食物后产生水液,经脾气运化,输送到肺,经由肺气宣发肃降至全身。这里讲的脾到肺的这个气,就是气血之气。按西医来理解的话,纯粹是胡说八道,但在中医体系下却解释了气血之气的由来。

中医将体内除五脏外剩下来的器官统称为六腑,与五脏有对应关系,互为表里(六腑为表,五脏为里)。分别是肝对应胆、心对应小肠、脾对应胃、肺对应大肠、肾对应膀胱,六腑还有一个是三焦,指的是器官之间的空腔,分成上中下三部分。三焦跟谁对应呢?中医将心分出来一个心包,也就是保护心脏的机体(西医指的是心脏外面的膜性囊),心包对应三焦。因为心包与心是一体,并不是独立的内脏,所以仍称五脏。

知识二:五脏和五行

先来看五行。五行是中国传统思想的内核,一开始指的是构成万物的五种材料,后来引申出更多的内涵。我们常说“金木水火土”,其实顺序应该是“金木土水火”,或者“金水木火土”。

为何是这两个顺序呢?这就要说到五行的相生相克。这是两个循环,相生指的是前者滋生后者,相克指的是后者制约前者。具体的解释这里就不多说了,大家看图理解一下。

五行相生相克

经过演绎后,五行对应的是五种特性。金对应的是敛聚、肃降,木对应曲直、生发,土对应生化、承载,水对应寒凉、下降,火对应炎热、上升。了解了这些特性后,就容易理解五行与五脏的对应关系了。

五行与五脏

比如脾,中医认为脾是后天之本,主运化,简单理解就是事物经过胃、小肠、大肠的消化后,营养集中到脾,脾负责将营养(中医称为食物精微)和水液运化到全身。脾就像人体的土壤一样,为全身提供养料,所以“主土”。

再来理解五脏的相生相克。从相生关系看,比如肾和肝,水生木,肾藏精,肝藏血,精能生血。从相克关系看,比如脾和肾,有人肾虚就想要补肾,结果脾也很虚,虚不受补,就要想办法先补脾。相生和相克不能单纯地看,而要结合起来看,因为五脏之间本来就关联紧密,相互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知识三:五脏六腑和十二经脉

中医将人体气血流经的路线称为经络,其中有十二条经脉,也称为十二正经,另外还有奇经八脉,任督二脉就在其中。

十二经脉就以五脏六腑命名,其中心包在这里单列,从而凑足了十二之数。并加上了手足、阴阳,手足好理解,阴阳要简单解释一下。前面说过五脏与六腑互为表里,中医认为在外为阳,在里为阴,因此五脏都主阴,六腑都主阳。阴又分为少阴、厥阴、太阴,阳又分为阳明、少阳、太阳。

子午流注图

怎样看子午流注图呢?大家先从寅时看起,肺与大肠互为表里,胃与脾互为表里,这四个经构成第一组。接下来从午时的心经开始,心与小肠互为表里,膀胱与肾互为表里,这是第二组。第三组从戌时开始,心包与三焦互为表里,胆与肝互为表里。

十二经脉与十二时辰的对应暂时不用去深究,大家着重了解手足阴阳与脏腑的对应,在八段锦练习中会用到,当然我指的是进阶的阶段,初学者完全没必要理会这些。

八段锦各式的经脉要点

话不多说,直接看八式。需要注意的是,本文只写经脉相关的内容,其他要点见我之前的文章。

第一式:双手托天理三焦

双手交叉上举到极限,拉伸的主要是手部经脉,如果了解手三阳脉和手三阴脉的大致位置,就能进一步激发气感了。上举到极限后,有一个头部放下的动作,这对颈椎和后面的督脉都会有刺激。双腿先是弯曲,双手上举时双腿绷直,这样对足三阳脉、足三阴脉也会有刺激。所以说该式是个全身运动,是个很好的准备活动。

第二式:左右开弓似射雕

开弓时前方的手摆成八字掌,拇指指端的少商穴是手太阴肺经的终点,食指指端的商阳穴是手阳明大肠经的起点,这式除了拉伸三焦外,重点就是这两条经脉。要尽力绷直拇指和食指,并将拇指向下撑开。手部另六条经脉的起点或终点也都是在手指上,因此其他手指将末端两节用力弯曲,就是对手部经脉的全面刺激。有人后面的手握拳,这是错误姿势。

第三式:调理脾胃须单举

这一式其实跟第一式很像,只不过换成了单侧上举,刺激的经脉也与第一式差不多,只不过单侧拉伸的渗透力更深一些。之前我做这式时全程双腿站直,后来才领悟到也要像第一式那样有个弯曲的动作,这样就可以拉伸到腿部经脉了。

第四式:五劳七伤向后瞧

多条经脉经过颈部,这式尽力扭头,锻炼颈椎是一方面,更是为了刺激相关经脉。双臂有个向后拧的动作,像挤毛巾,腿部也有弯曲、直立的变换,这都是为了刺激手和足经脉。我在转头时有个夹脊的动作,这样可以刺激后面的督脉,对前面的任脉也会有刺激。

第五式:摇头摆尾去心火

扭腰可以刺激任督二脉、冲脉。冲脉也称为太冲脉,跟任督二脉同为是奇经八脉,调节十二经脉的气血,也称为血海。顺便提一下,很多人做这一式时只顾着扭腰,很多视频也是这样,其实附身才是关键,能引血下降,这才是去心火的关键。不要做成广播体操中的扭腰运动。

第六式:两手攀足固肾腰

双手上举时要尽力拉伸身体,刺激到手足经脉。重点是双手在胸部后穿掌,从后背一路向下按摩,直至足跟,这是足太阳膀胱经的运行路线,膀胱与肾互为表里,弯腰刺激命门,所以能固肾腰。双手到足跟后,要继续按摩足背,因为足背经行多条足经脉。既然是固肾腰,弯腰时可以咬紧牙关。

第七式:攒拳怒目增气力

我刚开始没意识到怒目的重要性,认为只是用于集中注意力,后来了解到怒目可以刺激肝经和胆经,有利于疏肝。这式表面看以手部动作为主,其实发力主要在腿部,站马步,脚趾抓地,冲拳时扭腰,这些都是为了刺激足阴经和足阳经,掌握了这个关键,这一式才算是摸着了门道。

第八式:背后七颠百病消

脚趾抓地,踮脚时尽力拉伸,刺激足阴经和足阳经。重点是震动脊椎(三焦就不再说了,见之前的文章),刺激后面的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
4 阅读:413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