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台车才挣八千,研发投入还行业第一,难怪能把合资车价格打下来

雨汽车 2024-09-22 02:55:11

一个年销超过300万台,新能源第一,全球整体排名前十的车企;一个火速迭代了新一轮混动、纯电技术,把油耗拉到3L,续航冲到2000+,且还在不断升级易四方、易四方、云辇、全新智驾,华为乾崑3.0等尖端技术的车企,卖一台车应该挣多少钱?

这个问题如果由海外品牌来回答,特斯拉给出的答案,是每台赚够小6万;奔驰稍微低,但也不会少于5万,即使是以性价比著称的韩系,也不会低于2万,这就是这几家车企在2023年的单车利润。但比亚迪给出的答案,是每台车只挣8500块。

面对这个数字,无论众多的消费者,还是其他友商,都难免会觉得比亚迪挣的有些不够,都新能源第一,全球前十,还手持多个高端品牌,到头来单车利润还不到一万块,奋斗的终点何在?其实,在比亚迪看来,新能源事业还远未到头,海外品牌依旧拿着高高在上的暴利,全球整体销量也仍是它们领先,而国家数以千亿计补贴/扶持的新能源产业,目的不在于此时此刻就急着摘果子,而是期待它真正成长为一颗参天大树。为此,比亚迪用仅为8500元的单车利润,仍在继续改写着行业格局。

薄利,是为多销

以比亚迪的影响力,却仍旧把单车利润维持在四位数水准,它首先为的就是更大的销量。只不过,在2024年,薄利多销已经成为了一件难做又不得不做的事情,譬如海外品牌中最愿意降价的特斯拉,销量也已至瓶颈,热度更是大不如从前;而单车利润不到特斯拉六分之一的比亚迪,又得从何处下手呢?

首先,今年新能源行业带来了利好,由于锂电池等材料价格的下降,让车企有了降本增效的空间。只不过,面对这波利好,更多车企选择了在疫情过后抓紧“回血”;比亚迪却把这个利好原封不动的回馈给了用户。

当然,仅仅是“原料降、车价降”的程度还不够,在2024年,大家可以发现那些只降价格、不提升功能的产品,最多只能销量“保本”,从骨折价的豪华车、合资车,到部分国产都是如此。而比亚迪的目标,却是进一步攻城拔寨。所以除了在原材料、在全产业链自持方面降本增效,比亚迪在把所有利润投入研发的同时,还自掏腰包打磨更为技术领先的产品。

于是,在年初,当所有人觉得8.98万的秦PLUS已经是工业奇迹的时候,7.98万的荣耀版再次让人眼前一亮;不久后,9.98万起的秦L、海豹06,更是重新改写了混动中型车的价格体系,再加上同样换用了第五代DM混动技术的宋家族,比亚迪一边让人享受着低价,一边又让人尝鲜新技术。同理,面对海外市场,当欧洲一纸反垄断试图阻止中国新能源的入侵,比亚迪却仍有“交了高额关税后价格、性能依旧占优”的底气。

那么最终再来看薄利后带来的销量结果:当特斯拉也开始停滞不前,当其他单拼价格的厂商难见成效之后,去年月销量保持在28-29万的比亚迪,今年稳稳地突破了30万+,且同比环比都在不断增长。作为一个成名后依旧愿意拿薄利的车企,比亚迪让它的消费者,继续以实惠的价格享受科技红利,看来赢得广大用户认可才是比亚迪的首要目标;作为回馈,消费者也让这个冲破了300万大关的车企,继续朝着500万、1000万的量级奔袭。

薄利,更是为栽培科技树

正如前面所说,2024年车市表面上是拼价格,内核却仍是在比技术,真正实现了销量增长的华为系、理想、蔚来、小米,无一例外都是靠技术突围。在这当中,少不了多年研发投入保持行业第一的比亚迪。

光从数据来看,比亚迪对研发这事当真是“不光把利润都投进去了,还额外自掏腰包”。比如在2023年,比亚迪的净利润为136.31亿元,今年上半年,比亚迪不仅已经把去年所有的盈利投入研发,还额外多掏了近63亿。再往前看,从2011年至今,比亚迪有整整13年研发投入高于净利润,常年领先。

正是这种高投入,带来了比亚迪在新技术上的应接不暇。从成名之初的刀片电池、DM-i,到今年的第五代DM技术,e平台3.0 EVO,全新底盘,还有高端领域的易四方、易三方、云辇、高阶智驾等等,以及比亚迪和华为乾崑智驾的合作……这日益繁茂的科技树,已经让比亚迪形成了极大的用户粘性;对于消费者来说,即使不在乎低价,追求的是最新、最具突破性的产品体验,首先想到的也同样是比亚迪。

因此,在科技这个领域,比亚迪带来一个最令消费者期待的反转:那就是过去几十上百年,很多汽车厂商都在不断重复掏出成名技——建立技术/专利壁垒——开始躺平挤牙膏/翻来覆去讲老故事的循环;但在研发上从未松懈的比亚迪,却能屡屡带来惊喜。于是,quattro、TSI、V-TEC这些词汇开始被人淡忘,比亚迪的各项新技术则成为了汽车行业的热点。

跟旧体系死磕到底

回顾前面提到的各个车企、种种现象,可以发现:中国品牌一定程度打破了旧的秩序,海外品牌下滑、自主品牌崛起,新能源战略让我们尝到了技术领先的甜头;可海外品牌仍旧动辄高达数万元的单车利润、全球范围领先的销量,还有它们对高端市场的垄断和把控,都说明旧秩序暂未从根本上发生改变,新能源这场革命才刚刚开始。

这个时候,一个利字,往往就会成为变革者的拦路虎。回顾过往,无论是汽车还是别的领域,数不清的枭雄,选择了偏安一隅,开始享受眼下的成果,开始融入旧的体系,成为又一个Old money,不断重演屠龙勇士的故事;但选择了薄利,更选择了加大研发的比亚迪,则选择了跟旧的体系死磕到底。止步于年销300万,做亚太的枭雄,非它所愿;让中国车企真正站在世界顶级舞台,把晋级500强的目标变成全球前5、前3,把一项项尖端汽车技术改成中文名,才是比亚迪和王传福的目标。

在这个目标下,如今国内的消费者依然享受着技术拔尖却价格亲民的产品;对于未来,坐拥暴利、垄断高价位的海外品牌,也将进一步被瓦解。所以,别小看这将将8500元的单车利润,也别急着下定论中国人科技突破后却仍在挣着辛苦钱,在这条充满荆棘的道路上,我们终于诞生了一个不为眼前利益和困难所动的勇者。曾经那个一度要靠国家补贴才能收窄亏损的比亚迪,带着十多亿人的期待,继续磨刀霍霍,朝着成为世界级品牌的目标奔袭。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