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烨是一名初一年级的女生,独生女,父母离异。
阿烨经历特殊,在班上很孤僻,没有朋友,学业成绩很差。
5岁时父母离异,她被判给了父亲。
有段时间和奶奶在一起生活,奶奶对她很好,但不让母亲来看她。
那时她并不知道父母已经离异了,一年后无意从邻居口中得知。
阿烨先后寄居在几个亲戚家里,在这期间母亲多次来看她都被亲戚拒绝。
阿烨有一次出现了轻生的想法,她把头往墙上撞,被亲戚看见,并告诉了她的母亲。
母亲知道后把她从亲戚家接出,目前和母亲、继父生活在一起。
虽然继父对她很好,但她还是没有家的感觉。
我见到阿烨时,她的衣服干净、整洁,神情有些紧张,但语言表达较清晰,思维有条理。
从进入咨询室到叙述完毕,她一直都处于比较紧张的状态。
阿烨谈到父母的事情时,双手不停地抖动。
会谈中有一些词语和句子在她的叙述中反复出现,空荡荡的感觉、没有人爱,没有家等。
此前阿烨母亲说她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孩子,在知道他们离异后,脾气一下就变了。
现在她在家中情绪不稳定,有时会莫名其妙地生气、摔东西。
童年时期的经验对人格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意义。
阿烨的父母在她5岁的时候就离异了,她一会和奶奶过,一会和亲戚过,在亲戚家的经历,在她心中留下了心理阴影。
阿烨不能接受家庭的破裂,非常渴望父母能复合,而母亲经常在她面前说父亲的不好,这让她很痛苦。
她思念父亲的感受也从不敢在母亲面前提起,所以在家里有时会摔东西。
在她当初需要帮助的时候,没有人来拽她一把,那种被抛弃的感觉很难受,所以她总觉得心里空荡荡的,缺乏归属感。
在整个咨询过程中,我用真诚的态度对待她。
一段时间下来,阿烨对我越来越放松,在我面前越来越多地表露出内心真实的想法,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多。
阿烨总说自己是一个没有爱的孩子。
我说:“母亲了解你在亲戚家的状况后,立刻把你接到了身边,而父亲在外工作供你读书。这说明了什么呢?”
她慢慢地说道:“他们其实都还在爱着我。”
我通过场景重建干预。让她意识到虽然父母分开了,但她仍然能感受到他们的爱。
同时,我也引导她认识到,父母的复合是不可能的,因为他们又有了新的家庭。
她在咨询室里大哭了一场,把积压很久的情绪宣泄了出来。
为了帮助她重塑自我,我通过场景重建干预,减少她的自我挫败感,她的脸上露出了发自内心的笑容。
我在潜意识状态下找到了阿烨的病理性记忆,在奶奶家的时候,她总是不停地问奶奶,母亲什么时候能回家呢,她是不是已经不要我了,她为什么就不能多陪我呢?
阿烨总是觉得很不安,有时候她会突然感到很害怕,害怕到想要躲起来,不想见到任何人,也不想让任何人找到她。
我对阿烨的病理性记忆进行重组,她害怕的情绪下降了许多。
记忆重组干预两个多月后,我能感觉到阿烨身上发生的变化。
她有了新的朋友,自信心也逐渐增强了,脸上的笑容越来越明媚。
母亲反馈说,有时会看见她和几个女孩快乐地在一起玩耍。
阿烨无法改变父母离异的事实,但她只要能面对,就可以放下和转身。
在这个过程中她会觉得很痛,但这是她成长的一个契机,这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