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妈妈留言:
孩子不去上学,在家很容易烦躁,跟我表达情绪,我也不知道怎么回答,孩子说我一天到晚就说些没用的废话。
前几天他说要回学校,可是到了上学前一天就又烦躁不安,第二天不出我所料,又变卦不去了。
他爸觉得他就是偷懒,隔三差五就跟孩子讲大道理,一言不合就吵起来,我被整得都快抑郁了。
到底该怎么接住休学在家的孩子的情绪?
一、
用恰当的方式帮助孩子释放负面情绪,
并由此帮助孩子建立起一套健康的负面情绪排泄系统。
首先父母自身的人格要稳定,这样才不会被外界的压力、社会的焦虑、学校的竞争所裹挟,才有能力从孩子的外在表现识别出背后真正的心理需求。
父母自己情绪稳定,不焦虑,才有能力用恰当的方式回应和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才有能力接纳孩子的负面情绪,成为孩子的“情绪垃圾桶”。
其次,“接住”情绪不是孩子在崩溃时,要求家长忍耐住,看着孩子崩溃,这个不叫接住情绪。
“接住”情绪是指,当孩子表现出崩溃混乱的状况时,家长能够主动靠近,并且准确用言语梳理表达出孩子此刻内心经历的痛苦。
比如孩子在家很烦躁,说脏话是一种怎样的情绪?
是生气还是痛苦?孩子在什么情况下会说脏话?是和同学老师有了矛盾,还是和家长观点不一致?
有时候孩子表达能力不太够,说不出来,家长就需要共情孩子,尝试用语言来表达清楚孩子的内心情绪,说错了也没关系,说错了可以继续尝试。
在这样的尝试过程中,孩子就会稳定下来。
也能逐渐学会用温和的、清晰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绪与情感状态,这是最理想的情绪表达方式。
二、
换个药方,
不再催促孩子
孩子如果因为抑郁或者其他心理问题导致休学,这是一个家庭中前所未有的新情况。
这跟孩子赖床、闹脾气、偶尔想偷懒等情况都不同。
按以前的情况,也许父母催促一下,稍微逼一下还有转机。
但如今,孩子是一点去上学的能力都没有了,这需要父母尝试探索新的教育方式。
允许孩子不上学,甚至鼓励孩子不上学,孩子也许反而能上学。
乍一看很危险,甚至很疯狂。
都说无条件接纳的是情绪,不是行为,怎么现在还鼓励孩子不上了?
这事需要这么想。
你已经催过孩子无数次去上学了,但都没用,那就别再催了。
家长潜意识中总是认为“休息的代价太高了,孩子在家待久了,停下来就追赶不上了,难以再次出发。”
但是休息是为了更好的出发。
休学对孩子而言也很痛苦。
你想,正值青春期的孩子,同学都去上学了,只有他一人在家待着,能玩的朋友没有几个。
即使在家很自由,可以晚上不睡白天不起,但时间久了也会很无聊的。
孩子看似在休息,其实越闲越焦虑,越闲越无聊,最后会焦虑到不停的想自己到底想做什么,到底要做什么。
这就是把人生的主动权交还给孩子,家长自己松弛了,孩子就为自己紧张了。
三、
转移注意力,
找回兴趣
当父母轻声对孩子说“放轻松,不必如此紧张”,孩子往往不再与父母唱反调,而是开始思考自己能做些什么有趣的事情。
不要把待在家里休息视为罪过,心里总是想着“我现在应该在学校里学习”。
孩子为什么会失去兴趣?
往往是因为被迫做一些不喜欢的事情,内心感到不快,这种不快累积多了,就像小火苗被熄灭,连带着其他爱好也失去了兴趣。
如果想要重拾兴趣,就需要慢慢来,从自己喜欢的事情着手,不要急于参加辅导班,也不要过分担心回学校的问题。
情绪如同水波纹,如果学习中感到不快乐,这种不快乐的情绪会像波纹一样扩散,影响到其他方面。
然而,反过来也是成立的,如果孩子从做一些让自己快乐的小事开始,比如偶尔发发呆,给予孩子更多的鼓励,那么这种快乐的情绪也会逐渐扩散到学习上,帮助孩子重新找回对学习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