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凯里之行杂感(二)

军事锐眼 2022-01-14 13:21:12

高速堵车,前前后后排成一条长龙。

前面一辆车,打开车门,从里面走出一个靓丽的女子,提着一个垃圾袋就扔在路旁。

很好,没有四散乱扔,也没有从窗子里直接扔出窗外,而是装在袋子里,扔在了马路沟里。

是沟里。

又只是,马路上就是可以扔垃圾的了?

即使是装在袋子里,不是垃圾桶,想必就不是可以扔垃圾的地方吧?

既然有袋子装着,就放在车子里,待到车子停靠在了有垃圾桶的地方,再扔,不是就很好吗?

只管自己小车干净,哪管旁人腌臜。

又想起曾经发生在香港的内地儿童当街便溺的事件。

且不去管事件的是非,反正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小事件倒引发了香港与大陆民众的对立情绪了。

听说,小孩当街便便时,母亲是用尿布接着。

只是,用尿布接着,就可以当街便便?

就像你冲凉一样,用四张席子起来,就可以当街冲凉了?

不许就不许,不能就不能,不管是不是用尿布接着,不管是否用席子围着。也许港人反感的是当街便便,而没有去管是否用没有用尿布接一样了。

入乡就得随俗,就这个道理。

垃圾应该入桶,不管你用没有用袋子装好。

不是垃圾桶,就不能扔垃圾。

好简单的道理。

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到达西江千户苗寨。

的确是千户苗寨。

成片成片的穿木结构的苗屋,依山而建,连在一起,蔚为大观。

其实只要大,只要成片,都壮观。

单片的油菜花不好看,可成亩的油菜花就成风景了。

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就可让金主完颜亮起投鞭渡江之志。

这就是大的效应。

中国人喜欢大,常号称大中华,大中国(当然也大)。

做事喜欢做大,几十亿甚至上百亿的工程,说做就做。

几千万几亿的公款,说贪就贪。

什么都要追求全国第一,世界第一的头衔。

企业合并,要做大做强,几校合并,几区合并,也是要做大做强。

可往往实际情况是,大是大了,强倒未必。

更有甚者,大了之后,尾大不掉,反而消失在茫茫烟云中。

不是没有教训在。

倒不如小巧玲珑,还更容易规划。

大家没有小家好管理,不是没有道理。

屈指算来,在苗寨游玩的时间,不过两三小时。

然后,又急匆匆地往回赶。

蜻蜓点水,走马观花,倒也把千户苗寨记了一点在心里。

作为开发的所谓的古镇,所谓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几乎全都商业化了。

为了配合这个少数民族聚居地的称号,所有的女子,盘起头来,插上一朵花,于是,花面交相映,所以,连余秋雨也被这里“拥挤的美丽镇住了”。

穿木结构的苗屋,也不都是真正的苗屋。

我们去时,还有很多正在新修的苗屋,一水儿的苗式房屋结构,依山而建,成片成片。

商业气息浓重的苗寨,人山人海。

会说汉语的苗人,做起生意来头头是道。

当我们从观景台上走下山时,经过一家家真正的苗屋——之所以说是真正的苗屋,是因为房屋陈旧,摆设是典型的民族风格——一个苗家老太太在门口,边打扫卫生,边对我们絮絮地说着什么。

问了半天,她急,我们也急,互相听不懂。

于是作罢,又继续走。

出了景区,才发现,外面有一片片苗寨,那里的人,没有生意,自己自得其乐地生活。

而我们花了大价钱去拜访的苗寨,人为打造,人山人海,真正的苗寨,鸡犬之声相闻。

我们,是不是本末倒置了?

再想起带我们坐车的一个苗族小伙子,只知自己本民族是几百年前从江西迁徙过来,但对本族的习俗与文化,一概不通。

除了会说苗语外。

倒不如余秋雨的《蚩尤的后代》介绍得详细了。

幸耶?不幸耶?

0 阅读: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