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粘人说文化 2024-07-02 20:48:38

在中国古代文化里,“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是一种很重要的文化现象。它最早出自苏轼的《稼说送张琥》一文:“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吾告子止于此矣。”苏轼的意思是,读书要广博地观察,精深地思考,然后简要选取;积累知识要深厚,运用知识则要谨慎。

这句话虽然只有十个字,却包含着很深刻的思想。首先,“博观”“厚积”强调广泛学习、深厚积累的重要性。其次,“约取”“薄发”强调谨慎运用、精准表达的价值。最后,二者之间的关系也值得注意。“厚积”是“薄发”的基础,只有深厚的积累,才能有精准的表达。反过来看,如果只注重“厚积”,不注重“薄发”,那积累再多的知识也没有用。所以,“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既强调知识的积累和运用,也强调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这种文化现象在中国古代文化里很常见,比如《论语·为政》中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是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陷入困境。再比如《荀子·劝学篇》中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意思是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这些名言都强调了学习和积累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和运用之间的内在联系。

这种文化现象之所以重要,主要是因为它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即重视实践和创新。中国古代文化认为,学习和积累是为了更好的实践和创新。只有广泛学习和深厚积累,才能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同时,实践和创新也需要谨慎运用知识和精准表达,避免盲目行动和空洞口号,这样才能取得真正的成果和价值。

在现代社会里,这种文化现象似乎有些被忽视了。很多人更注重知识的获取和信息的传递,而忽略了知识的积累和运用。他们追求快餐式的学习方式,喜欢刷短视频、看微博、听播客等方式获取信息,而不是深入阅读、系统学习、反复思考。这种方式虽然方便快捷,但很难获得深厚的知识和精准的表达。而且,这种方式很容易让人产生浮躁的心态和浅尝辄止的习惯,不利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我们应该重新认识和弘扬“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的文化现象。首先,我们要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和方法,注重深入阅读、系统学习、反复思考等方式获取和积累知识,而不是只追求快餐式的学习方式。其次,我们要注重知识的运用和表达,谨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精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而不是只停留在表面的了解和口头的表述上。最后,我们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和创新的发展,将所学知识和实践经验结合起来,不断探索新的领域和方法,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是一种很重要的文化现象,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和精髓所在。

稼说送张琥

宋·苏轼

曷尝观于富人之稼乎?其田美而多,其食足而有余。其田美而多,则可以更休,而地力得全;其食足而有余,则种之常不后时,而敛之常及其熟。故富人之稼常美,少秕而多实,久藏而不腐。

今吾十口之家,而共百亩之田。寸寸而取之,日夜以望之,锄、铚、耰、艾,相寻于其上者如鱼鳞,而地力竭矣。种之常不及时,而敛之常不待其熟。此岂能复有美稼哉?

古之人,其才非有以大过今之人也。平居所以自养而不敢轻用,以待其成者,闵闵焉,如婴儿之望之长也。弱者养之,以至于刚;虚者养之,以至于充。三十而后仕,五十而后爵。信于久屈之中,而用于至足之后;流于既溢之余,而发于持满之末。此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而今之君子所以不及也。

吾少也有志于学,不幸而早得与吾子同年,吾子之得,亦不可谓不早也。吾今虽欲自以为不足,而众已妄推之矣。呜呼!吾子其去此,而务学也哉!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吾告子止于此矣。

子归过京师而问焉,有曰辙、子由者,吾弟也,其亦以是语之。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