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宾王《易水送别》之外送别诗代表作赏析

无心随墨 2024-05-09 08:22:58

骆宾王名声最大的送别诗是《于易水送人》,除此之外,他的送别诗还有很多,较有名的有《送费六还蜀》《别李峤得胜字》《送郑少府入辽共赋侠客远从戎 》。

《送费六还蜀》

星楼望蜀道,月峡指吴门。

万行流别泪,九折切惊魂。

雪影含花落,云阴带叶昏。

还愁三径晚,独对一清尊。

首联即以“星楼望蜀道,月峡指吴门”构建了一幅壮阔的空间图景。星楼即落星楼,在江苏南京。月峡即明月峡,在四川巴县。这里诗人以遥远的地名相连,既展现了友人归途的遥远与艰难,又寓含了诗人对友人的遥望与思念。

颔联直接表达了诗人与费六分别时的深情厚谊。“万行流别泪”以夸张的手法,形容送别时双方泪水如江河般奔涌,表达了离别的极度悲伤。而“九折切惊魂”则是对蜀道之难的形容,九折,即九曲十八弯,形象地描绘了蜀道的曲折与危险,同时“切惊魂”更加强调了路途的惊心动魄,既是对友人安危的担忧,也是对离别后未知命运的深深忧虑。

颈联这两句转入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以“雪影”、“花落”、“云阴”、“叶昏”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凄美而又略带苍凉的氛围。雪影中夹杂着落花,云层遮蔽下的树叶显得更加昏暗,这些景象既是对当时季节特征的捕捉,也暗喻了离别的伤感和未来的不确定性。自然界的更替与人事的变迁交织在一起,使得这幅画面充满了诗意与哲理。

诗人在结尾处将情感转向自己,流露出孤独与思念。“三径”典故,原指归隐后的家园小径,此处暗指友人归家后的情景,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友人回归宁静生活的美好愿望。“还愁三径晚”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归途平安的挂念,以及对别后重逢的期盼。“独对一清尊”则是诗人独自面对酒杯,借酒消愁的形象,透露出离别后的孤寂与落寞,同时也显现出诗人对友谊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无限感慨。

《别李峤得胜字》

芳尊徒自满,别恨转难胜。

客似游江岸,人疑上灞陵。

寒更承夜永,凉景向秋澄。

离心何以赠,自有玉壶冰。

开篇“芳尊徒自满,别恨转难胜”,以满杯的美酒(芳尊)反衬心中难以承载的离愁别恨。诗人用“徒自满”一词,既表现了宴席的丰盛,也暗示了离别前夕的空虚与无力。在满溢的酒香中,别恨非但没有得到丝毫缓解,反而更加沉重,表达了诗人对于离别的深刻感受和难以言喻的痛苦。

随后,“客似游江岸,人疑上灞陵”,通过两个富有画面感的比喻,进一步强化了离别的氛围。游江岸的客人,似乎正踏上漫长而孤独的旅途;而“上灞陵”则暗指送别之地,灞陵桥自古便是著名的离别之地,李白有“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的诗句,这里借以抒发对友人即将远行的不舍与牵挂。

“寒更承夜永,凉景向秋澄”,诗人巧妙地利用时间与季节的变化,深化了离别的意境。夜晚的更声(寒更)和漫长的夜(夜永),不仅象征着时间的缓慢流逝,也烘托出孤独寂寞的氛围。而“凉景向秋澄”,则通过秋季特有的清澈与凉爽,预示着离别之后的清冷与孤独,同时也寓意着友情经过时间的洗礼,变得更加纯粹和坚韧。

最后两句“离心何以赠,自有玉壶冰”,是全诗情感的升华。在离别之际,诗人以“玉壶冰”作为赠予友人的礼物,这一意象源自南朝鲍照的“清如玉壶冰”,象征着高洁无瑕的品格和坚定不变的友情。在物质赠礼之外,诗人更看重的是精神上的寄托与承诺,表明了他们之间友情的纯净与崇高,不受时间和距离的限制,如同玉壶中的冰一样晶莹剔透、恒久不变。

“别李峤得胜字”中的“李峤”是唐代著名文学家,两人交情深厚。咸亨元年(670)四月,吐蕃进攻,骆宾王要求从军。秋季随军出发,李峤为骆宾王送行,骆宾王写下这首诗。可能是后四句写的更好,有许多版本还截取后四句为绝句。

《送郑少府入辽共赋侠客远从戎 》

边烽警榆塞,侠客度桑乾。

柳叶开银镝,桃花照玉鞍。

满月临弓影,连星入剑端。

不学燕丹客,徒歌易水寒。

东北地区辽阳一带,自古以来便是唐朝疆域的东北疆界。在唐高宗执政的岁月里,这一地带屡遭契丹族的侵扰,朝廷因此屡次派遣军队前往驻守。而这位即将启程前往辽阳边陲的郑少府,正肩负着守卫疆土的重任。作为他的挚友,诗人特意前来为他送行,并借此机会创作了这首诗歌。

首联以“边烽警榆塞”开篇,直接描绘了边疆战事紧急,烽火连天的紧张局势。接着,“侠客度桑乾”一句,点明主人公身份,一个英勇无畏的侠客,正穿越桑乾河,踏上征程。这一联不仅设置了宏大的叙事背景,也瞬间将读者带入到慷慨激昂的氛围之中。

颔联通过细腻的物象描绘,展现了侠客的装备与风采。“柳叶开银镝”用箭头划破柳叶的比喻,形容箭术高超,武艺非凡;“桃花照玉鞍”则是以桃花映衬马鞍,不仅描绘了春日出行的美景,更隐喻侠客英姿勃发,美如画中人。这两句以物喻人,寓情于景,赋予了人物以浪漫色彩。

颈联进一步强化了侠客的形象,以“满月临弓影”象征侠客弯弓待发,箭指苍穹,气势恢宏;“连星入剑端”则借剑光与星辰相接,描绘剑法之快、剑意之深,凸显侠客武艺高强,英勇无比。这两句诗通过夸张的手法,将侠客的武艺提升至超凡入圣的境界,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尾联宕开一笔,引经据典,以“燕丹客”喻指荆轲,其刺秦未遂,最终悲歌“风萧萧兮易水寒”。诗人以此警示友人,不要仅以悲歌壮志为满足,而应实际行动,为国效力。这一转折,既是对友人的激励,也流露出诗人对友人此行的深切期待与担忧,展现了诗人深沉的家国情怀。

3 阅读: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