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市莒县陵阳河遗址龙山文化大口陶尊,写有最早的汉字“赤”字

梦回良渚 2024-05-29 02:12:15

#日照市博物馆,龙山文化日月山形符号#

著名已故古文字学家于省吾,将这组出土于莒县陵阳河遗址的符号释读为:山上的云气承托着初出山的太阳,为早上旦明的景象,是一个会意字,写成楷书是“山”上一个“旦”字。他认为这已经是中国最早的文字,将其视为汉字的起源。

笔者认为,以上这个龙山文化时期的陶文,被识读错了。

作为一个华侨,我在处于赤道带的新加坡居住了9年整。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您,新加坡的白天{日}和晚上{月},一样炎热,空气如同一团烈火。

一:子龙鼎?

商代末期的青铜圆鼎,国家一级文物,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因器内壁近口缘处铸有铭文“子龙”而得名。

识读这件商代的青铜器铭文,需要看3根鼎柱子,都是牛腿。

{上图为山东省日照市莒县陵阳河出土的水牛角器物,距今4000年前后}

山东省日照市莒县陵阳河遗址,是这个商代男性人物的祖籍地故里。

二:4000年前龙山文化时期的山东省日照市莒县,原始地名为“于”。

商代铜鼎铭文的第一个文字,读作“于”字,并不是儿子的“子”字。

《说文解字·艸部》:「莒,齐谓芋,为莒。」

“于”字,词义为“芋”字和莒县的“莒”字,现代汉语是指芋头。古代的山东日照人,管芋头为莒县的“莒”字。

芋头,是属于南星科的植物。芋头,是起源于中国南方的植物。龙山文化时期,南方人将芋头携带到了山东省莒县种植。

“南星”,是指日照市莒县陵阳河遗址4000年前居住着一群南方人移民。

已故的著名古文字学家,可能觉得莒县陶器上刻画的文字,跟“日照{日照市}”的地名有关,即“日月山”,或是汉字雏形。

却不曾想,这个文字用芋头{莒},衍生出了“南星”的深奥历史隐喻。

所以,这个莒县陶文的书写者,是来自南方和南亚群岛的女性移民。

新石器时代的文字,分为阳文和阴文,即男人和女人书写的文字。

笔者阅读新石器时代的文字,一眼就可分辨阴文和阳文。

三:从莒县陵阳河遗址的陶器颜色,来区分北方人与南方人。

《周礼,考工记》:北方,谓之黑。

上图莒县陵阳河遗址出土的黑色陶器,是属于北方人的器物。

{大汶口文化晚期的酿酒器具:灰陶大酒尊。口径30厘米 高59.5厘米,山东莒县陵阳河出土,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說文】赤:南方色也。

《周礼,考工记》赤:南方,谓之赤。

红色,分为朱色,丹色,赤色。

赤色,是指火红色。

莒县这件书写文字的彩陶,为或红色,即赤色,是南方人独有的色系文化标志。

赤者,火色也。——《书·洪范·五行传》

莒县陶文底部,不是一个“山”字,而是一团燃烧的烈火。

三:莒县陵阳河陶文,读作“赤”字。

「甲骨文{赤」乙2908合10198賓組。

甲骨文“赤”字,上部为一个“人”,站在一团烈火之上。

【書·康誥】:若保赤子。

从中国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往南至于赤道带新加坡,气温四季如夏,火热赤热得很,年平均气温在28度-33度之间,犹如人在烈火之中生活。距今1万年前的中国南方人和南亚人族群,自称为《尚书》所记载的“赤子”。

四:《古DNA揭示山东人群跨7700年演化:母系遗传结构具多样性》。

{距今9500年到1800年前山东人群母系遗传历史。中科院古脊椎所付巧妹研究团队 供图 }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2021年3月5日发布消息说:利用高效的古DNA捕获技术,中国科学家合作团队,首次对时间跨度近7700年的“山东人群” (距今9500-1800年)线粒体全基因组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早期山东人群已拥有东亚南、北方人群母系遗传特点,晚期受到其他地区影响,丰富了山东人群母系遗传结构的多样性。

新石器时代的中文字,同样蕴含着不同的文化基因,和DNA基因一样,是可以识读辨认的。

莒县陵阳河陶文,表现出南方人赤道南亚群岛的文化基因。

梦回良渚古城2024年5月28日写于山东省日照市。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