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三国时期,诸侯打成了一锅粥,为何没有被外族入侵中原

悲欢离合三味评 2024-03-11 02:14:27

汉末三国时的诸侯,真的曾一致对外,吊打外族吗

在我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一直是历代中原王朝的一大威胁,即便强如汉唐,也不免被其袭扰,到了汉末三国时期,诸侯林立,混战不休,中原大地几乎打成了一锅粥,按理说这正是草原民族乘虚而入的大好时机,但奇怪的是,当时并没有发生外族入主中原的事,这是怎么回事呢

实际上,当时并非没有外族入侵,但由于汉末三国这段历史太过精彩,因此很多人都把注意力放在诸侯争霸和三国混战上,外族入侵的戏份则被边缘化了

若按照现在网络上的说法,那就是中原虽乱,但依旧强悍,诸侯之间虽然你死我活,但在面对外族时,却能同仇敌忾,而那些外族也都是战五渣,都是各路军阀练兵刷经验的副本,随便拎出一个人,都能轻松吊打匈奴等让大汉王朝头疼了三四百年的外族

实际上,这只是网络上的部分人一厢情愿的自嗨罢了,当时的各路诸侯别说对外族同仇敌忾了,不勾结外族打压对手就不错了,袁绍曾联合乌桓,匈奴对付公孙瓒和曹操,就连诸葛亮和姜维北伐时,也曾多次联合鲜卑人和羌人对抗曹魏

其实早在公元158年的汉桓帝时期,被汉朝打残的南匈奴的势力范围就已经深入到了当时的幽州和并州,到了公元216年左右,情况进一步恶化,连北方重镇定襄,雁门等地也相继被匈奴占据

当时以名将段颎为首的主战派认为,胡人离中原腹地太近,威胁太大,必须根除,因此多次出兵北上,十余年间百战羌人,连战连捷,打的胡人叫苦不迭,但问题是,胡人就像狗皮膏药一样,段颎前脚刚走,他们就卷土重来

眼看胡人越剿越多,此时,另一位常年带兵与羌胡人作战的边疆名将张奂站了出来,张奂知道凭当时汉朝的国力,根本无法彻底消灭胡人,因此应当尽量安抚他们,朝廷也少一些刀兵之苦

但剿抚并用的举措并没有遏制胡人南下的脚步,到了汉灵帝时期,云中,五原,朔方等地也相继脱离了东汉的控制

等到了公元200年,官渡之战前后,南匈奴的势力已经深入到了黄河流域,整个并州除了上党等少部分还在袁绍手中外,其余大都被匈奴占领

后来曹操重新划定九州,就是将残余的并州跟幽州一起划入了冀州,使之成为天下最大的州,再后来曹丕称帝,重新设立了并州,但将陉岭以北的地区全部放弃

可见,当时并非没有外族入寇,而是他们的规模和影响较小,没有后来的五胡十六国时期那么轰动,也没有契丹,女真那样大规模南下和建立强大的政权

前文说了,当时并非没有外族入侵,只是造成的影响较小,之所以影响小,其实还要感谢曹操

公元207年,曹操攻下冀州,袁尚袁熙逃往乌桓,为了彻底消灭袁氏一族,曹操兵发辽东,结果白狼山一战,乌桓军大败,就连首领蹋顿也被斩杀于马下,曹军俘虏20余万人,并全部迁至内地,公元218年,乌桓再度反叛,曹彰,田豫率军平叛,再次大败乌桓,此后乌桓再没掀起太大的风浪

而南匈奴见汉朝内乱,也打算趁机捞一把,结果被曹操胖揍一顿,公元216年,曹操扣留了末代单于呼厨泉,并将南匈奴一分为五,族人全部迁入中原,南匈奴从此名存实亡,但匈奴内迁,也为日后西晋末年的乱局埋下了祸根

收拾完南匈奴后,鲜卑人又趁虚而入,占据了南匈奴的旧地,当时鲜卑的首领轲比能是个强人,先后统一多个部落,并于蜀汉互有来往,对曹魏形成很大的威胁

眼看轲比能部越来越强,曹魏幽州刺史王雄,便派刺客把轲比能刺杀了,当时鲜卑刚整合不久,强人轲比能一死,鲜卑再度分裂,各部之间互相攻杀,曹魏则利用他们的矛盾相互分化制衡,此后的几十年间,再也没有出现像轲比能这样的强人,把鲜卑统一起来,这也是为何在后来西晋灭亡时,鲜卑内部才会出现了拓跋,慕容,宇文等众多部落,各自为战

因此,汉末三国时期并非没有外族入侵,只是他们当时的实力还不足以跟中原对抗,除了上述三个比较强大的部族外,当时的羯人则是蜗居在上党附近的一支小部族,还未成气候,而氐人与羌人则广泛分布于关陇地区,依存于蜀汉与曹魏之间的夹缝地带,也未成气候

随后统一的西晋则自认为太平盛世,从而自废武功,甚至在八王之乱时,引胡人入境打击对手,这才造成了永嘉之乱的严重后果

0 阅读:50
评论列表
  • 2024-03-11 03:33

    不光匈奴,曹操时期北方还有坞桓,还有外族内迁是晋武帝司马炎时期的事情,再说一个事,五胡乱华其中的鲜卑族,就在辽东一带,但是在魏文帝曹丕时期,辽东是汉人公孙渊公孙度在那里,后来反叛,被司马懿剪灭,进而把辽东汉人内迁,造成辽东空虚,鲜卑族才入主辽东,五胡乱华的,三个燕国吧就是鲜卑慕容氏,北魏的鲜卑拓跋氏,还有北周的宇文氏,都是鲜卑,最后要不是杨坚,都要玩完,不说别的,就北魏和北周弄好了一统天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