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世界的概念起源于上世纪中叶,具体为:“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中间派,日本、欧洲、澳洲、加拿大,是第二世界。亚洲除了日本,非洲除了南非,都是第三世界,拉丁美洲也是第三世界。”
万隆会议、不结盟运动和77国集团是第三世界形成和发展的三大标志。
可见,在冷战时期,“第三世界”作为不靠拢北约或华约任何一方的国家的代名词,具有明确的政治意义,是亚非拉欠发达国家的统一称谓。
然而,随着冷战的结束,东西方对抗的格局不复存在,这一概念的政治基础也随之削弱;再反复提及“第三世界”的概念不符合当今世界全球化的浪潮,不利于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关系的开展;
此外,几十年前提出的“第三世界”概念包含的国家众多,但这些国家内部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状况已经发生了显著分化,无法再形成统一的诉求或集团,这些国家的发展境遇也大为不同。
比如南非曾经是非洲最接近发达国家的存在,如今失业率却高居全球第一,国家发展也早已与所谓的“第二世界”相差甚远,落入“第三世界”行列;
韩国在民主化之前是亚洲最为贫穷的国家之一,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一跃成为全球公认的发达国家,再将韩国视为贫穷落后的“第三世界”成员似乎也不符合实际情况;
最后,自称来自“第三世界”俨然有游离于世界舞台中央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自身在国际舞台的作用,弱肉强食的年代早已远去,无论大小国家在国际事务中一律平等。中国如今贵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全球影响力仅次于美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继续使用“第三世界”的概念已经不再合适,中国理应成为世界的“主角”,积极融入世界。
尽管“第三世界”的概念较少被提及,但一些更加中性、准确的概念逐渐取代了“第三世界”,如“发展中国家”、“南方国家”等。这些概念更加符合当前国际关系的实际情况,也客观承认各国之间发展的差距,因此也更容易被各国所接受。
对此,你怎么看呢?欢迎点评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