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南朝中南齐开国皇帝萧道成的风评比较差?

可爱天际云 2024-08-26 18:58:36

萧道成,是南朝齐开国皇帝,谥号高帝,479年四月,萧道成强迫宋顺帝禅位,建立南齐,然而在南朝4朝开国皇帝中,他的风评却是比较差的,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可能是因为南齐政权是江左六朝中最短命的政权,也是统治比较失败的政权。这个政权在萧道成死后短短十余年间,就被人篡了两次,先被旁支的萧鸾篡位,萧鸾上位后大肆屠杀萧道成子孙,然后几年后又被同宗的萧衍篡位建梁,给人的直接观感就不好。

其次,萧道成得位前的功绩远逊于刘裕,没有多大的英雄事迹。甚至连萧道成本人都十分清楚自己能夺得皇位的重要原因,按照他自己的说法就是“宋氏若不骨肉相图,他族岂得乘其衰弊?”。

大思想家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就对萧道成多有微词,称“道成者,胠箧之盗,媚褚渊而已……”,评价“萧齐无功窃位,不足列于帝王之统系”,“齐无寸功于天下,乘昏虐而窃其国、弑其君、尽灭其族,神人之所不容,义之必讨者也”。

另外,吕思勉也对南齐的评价比较低。吕思勉认为南齐“为治之规模”“尚不若宋氏”,“齐初所尊者褚渊,所任者王俭,皆赞成禅让,以取富贵之徒,不徒不逮刘穆之,尚远在宋文帝所任诸臣之下也”。

王夫之对萧齐功德薄弱和人心不足的判断和指责未必全失实,在萧道成篡宋已经过去数年后的齐武帝萧赜时期,刘祥等人仍然还在公然"讥斥禅代"。齐武帝统治时萧子良的几篇密启和上启内容中,萧子良揭露了当时南齐统治下的诸多弊政以及一些国情民情,其对建元、永明之际的南齐内部形势的判断是:“齐有天下日浅,恩洽未布”、“民之多怨,非国福矣”。

此外,按传统史书话语的叙事,刘宋自宋文帝刘义隆逝世,元嘉时代结束后,就陷入了持续的动荡衰败和荒暴之君的统治之中。然而元嘉以后的刘宋政权仍然坚持了二十六年。而与之相比,南齐政权在已经有萧道成和萧赜这两个传统史书认定的明君的情况下,却仅存在了短短二十三年历史,还没有元嘉以后的刘宋后期历史的时间长。

在经历义嘉之难、泰始之祸、交州李氏兄弟之乱、刘休范举兵、刘景素举兵、萧道成与沈攸之的大战、宋末齐初的诸蛮叛乱,以及从刘宋后期到南齐前期气候变化导致水旱之灾频发,南朝的国力已极为疲弱。

当时南朝的江、荆、湘、越、广、梁、益诸州因“积年涂炭”“边虞方重”等因素对建康的财政支撑有限。而淮北沦陷后,南朝在淮阴、钟离及淮东一带的新置的豫、兖、司、徐等州经济严重凋敝,反而需要建康朝廷的反向供应输入。

彼时的南朝已经是“天府所资,唯有淮、海”了,“淮、海”在当时即为扬州,当时南朝的国家财政已严重依赖三吴地区。

刘宋后期的赋税已经增加,而南齐则又增加税目。刘宋赋税以租、布为主,其他税目为轻,而南齐则杂税增多,如王敬则所创的“塘丁入官”,在扬州、南徐州得到广泛施行,这等于在既存税目之外再增一调,杂税连同租、布被称为三调。

当时南齐浙东五郡百姓出丁税一千钱,就要弄得倾家破产,质卖妻儿,可见在沉重赋税的压迫下,当时江南百姓生存之艰难。

南朝在萧道成、萧赜父子十余年的统治下,非但没有走出刘宋后期的经济困局和民生日蹙的状态,反而更进一步地深陷其中。尽管《南齐书》赞誉永明之世是“职贡有恒,府藏内充”,但这其实是建立在加重剥削和重赋急役的基础之上的,是以民户的深度贫困以及社会经济的衰退为代价的。

从萧子良的密启和上启内容揭露的建元、永明之际的南齐内部形势来看,当时南齐的统治已经将民众推向了对立面。由是观之,永明三年至四年爆发的反对检籍的唐寓之起义并非偶然,它亦是南齐三吴政策的后果。综合来看,南齐是个统治比较失败的政权。

这在某种程度上似乎显示着,南齐的统治比较失败,加上萧道成也没有做出什么特别的贡献出来,萧道成就三四年在位,实在没啥可以说的,三年多能干啥事真不至于,自然身为这个比较失败的政权的建立者的萧道成的风评不可能多好。

0 阅读:1